诸葛智而近妖(诸葛亮多智近妖)(1)

大家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将卧龙诸葛亮请出山后,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刘备自己承认,“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两人鱼水的关系更是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诸葛亮也不负刘备厚望,当曹操大军南下,作为外交家促成了孙刘联合 。

尽管当时的大势是孙刘联合的根本原因,但并不能因此忽略诸葛亮从中起到的作用。赤壁之战后,刘备终于有了荆州这块地盘,并因此为大本营取得了益州。然而,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刘备打仗时从不带诸葛亮,这是为何?

诸葛智而近妖(诸葛亮多智近妖)(2)

在陈寿撰写的《诸葛亮传》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记载,“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等。

诸葛亮不是神机妙算吗,还能借东风,刘备外出打仗带着他,岂不是如虎添翼?刘备之所以不带诸葛亮,是因为他的军事能力乏善可陈。陈寿在《诸葛亮传》中关于他的军事能力有这样一句: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智而近妖(诸葛亮多智近妖)(3)

历史上的诸葛亮确实不像《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多智近妖”。陈寿认为诸葛亮治理国家方面的能力,完全可以与管仲、萧何相比,“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事实上,毛主席早已看出了刘备为何打仗时不带诸葛亮,七个字: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的谨慎集中体现在北方这件事上,以至于“寸功未立”。蜀汉北伐是在《隆中对》时就已经定下的战略,如果占领以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原,蜀汉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远学强秦,近学刘邦。

诸葛智而近妖(诸葛亮多智近妖)(4)

第一次北方诸葛亮准备充分,结果失败而告终。千百年来,无数人诟病诸葛亮太谨慎了,拒绝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袭”这一计划。按照魏延的办法,就是从子午谷精兵突进,一举拿下长安。

在魏延看来,一万人十天时间就能兵临长安城下。当时守备长安的是曹操女婿夏侯楙,此人军事能力很一般,“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可惜诸葛亮拒绝了,认为这个计划太过冒险。

诸葛智而近妖(诸葛亮多智近妖)(5)

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懊恼不已。从事后面四次北伐过程来看,第一次北伐可能是诸葛亮最好的一次机会,奈何被放弃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之北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