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封疆大吏中,普遍情况下指的是各省的总督、巡抚,可实际上各省提督也属封疆大吏,只不过提督这个官地位比较尴尬,实权不及督抚,到了清代中后期以后,提督的地位更加被边缘化,所以往往被人忽略。

清朝巡抚和提督有什么区别(高于巡抚甚至总督)(1)

清代地方军事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八旗驻防军,另一个是各省绿营。八旗驻防军的最高长官为将军,绿营最高长官为提督,按例八旗将军和各省提督都是从一品大员,可是这两者的实际地位相差却很大。

清代制度规定,各省督抚是无权干预八旗驻军的,理论上八旗将军也不理地方政务。而提督却归督抚节制,名义上都是封疆大吏,事实上形同督抚的下属。提督全名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武职授予提督始于明代,在《历代职官表》中,将提督与汉之都尉,魏之都督,周、隋之总管,唐代之节度使,宋代之都统制及元代之都元帅并称。

清朝巡抚和提督有什么区别(高于巡抚甚至总督)(2)

清初,提督带左右都督衔者为正一品,带都督同知衔者为从一品,带都督佥事署都督事者为正二品。乾隆十八年(1753年)全部改为俱省衔(即在提督前面加上省的名称,如江苏提督、浙江提督),定官职为从一品,比巡抚高一级,与加尚书衔的总督平级,为各省绿营最高统帅,管理一省军政,与督、抚并称封疆大吏。

也就是说,作为一省的提督,官职比巡抚还要高。可事实上,到了清代中后期,那些不设总督省份的提督之职往往由巡抚兼任,比如山西巡抚的全名为:“巡抚山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

清朝巡抚和提督有什么区别(高于巡抚甚至总督)(3)

在清代,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地方督抚不合的情况出现,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督抚之间都是位高权重且权限不明,所以巡抚才有底气向总督发起挑战。而提督官阶虽高,却没这个资格。提督不但没有资格与督、抚一较高下,而且还处处受制于督抚。

清代对于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京官和地方督抚谓“京察”,督抚以下地方官谓“大计”,期限为三年一次。京察由中央吏部负责,而大计却掌握在地方督抚手中,提督自然也包括在内。

在这种情况下,提督的地位一下就被降低了,不管你官阶再高,政绩再好,其前程就掌握在了督抚的笔下,而自雍正以后,地方督抚以及布政使、按察使,甚至知府等文官都享有皇帝赐给的密折制度。而作为绿营的最高长官的提督往往没有这种特权。

清朝巡抚和提督有什么区别(高于巡抚甚至总督)(4)

这些手上拥有密折权的文官们个个都可以向皇帝打提督的小报告,而提督却不能。因此就有不少人认为,各省的提督实权往往不及一个四品知府。他即无权管理地方政务,就连军务也处处唯督抚马首是瞻。

既然朝廷设立了提督这个职务,为何又将它给和谐了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在朝廷的眼中,八旗才是嫡系,绿营是汉人组成的军队,不论是调拨军饷还是兵丁月饷上都无法与八旗相提并论,他们拿到的钱连八旗的一半都没有。

清朝巡抚和提督有什么区别(高于巡抚甚至总督)(5)

由此可见,提督是大清朝最窝囊的一品大员,正是它发挥的作用不大,所以在后人的眼中提督并没有被人所重视。但也不是没有例外,负责京城卫戍的九门提督就是个特例,在大清二十几个提督中,恐怕就九门提督最能拿的出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