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2年第5号食品抽检信息。本次抽检29批次保健食品,全部合格。面对接踵而来的保健食品抽检全部合格的信息,谁还好意思说保健食品的坏话?

食品监督抽检质量通告(保健食品抽检是否合格)(1)

业内知名媒体健康产业杂志平台日前进行了一个关于保健行业的微调查,调查形式为网上问卷。有一百多家保健品企业的负责人参与。虽然这个调查不具备统计学上的大样本属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参考意义。在这个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的企业是否进行合法合规的自查?”全部回答为“是”。这也是问卷中唯一一个100%选择的答案。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因为当前对于涉及保健品的负面报道非常多,很大一部分都是违规甚至违法案例。进行自查的结果没有体现在监管结果当中。很显然,企业做的和监管部门查的不匹配。

食品监督抽检质量通告(保健食品抽检是否合格)(2)

这里面恐怕有几个原因:

一是自查的方向不对路。很多企业的自查是针对服务品质的管理性自查,而不是针对法规的规范性自查。企业自查的重点,多是产品的质量、服务的标准、卖货的流程等等,而不是在宣传内容、产品追溯程序、营销手段等方面按照法规进行检查。所以,一个卖货很好也受到消费者欢迎的商家,很可能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来要求,就有问题。

二是自查的毛病不改正。很多企业不懂法条,但是大的法规原则还是知道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利益上的和环境上的甚至是性格上的),在一定的场景下,就有意无意地做了违法的事,最典型的就是虚假宣传。这些问题,实际上企业自己都知道,但是就和认为很多人开车闯红灯都不会被抓拍一样,总抱着侥幸的心态。有毛病不改或者是改了再犯。

三是自查的内容不精准。企业的本意都是想遵纪守法,但是很多保健品商家却是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学法,只凭着主观粗放的认知来评判自己的经营行为。于是,在企业自查过程中。很多在法规上被禁止的或者有专门司法解释的细节上的行为,就被忽略或者被认为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保健企业要想改善这三个问题并不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善和地方监管部门 的关系。把监管者走进企业的门变成企业请监管者走进门。监管部门是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最明白企业违法的痛点、整改的难点守法的关键点。企业主动把监管者请进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这对于监管者是政绩,对于企业是安全和效益。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媒体的宣传上有跑偏的现象,很多不是保健品的问题,也不是保健企业的问题,被说成了保健行业的毛病。比如把打着卖保健品的旗号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说成是保健行业的罪过,比如把一些合法的服务营销手段说成是欺骗。这也是保健品负面舆情上涨的原因。

食品监督抽检质量通告(保健食品抽检是否合格)(3)

必须承认两个大前提,第一是绝大多数的保健品企业是遵纪守法行为规范的,由此保健行业得以繁荣;第二是绝大多数的保健品企业也都是心甘情愿地遵纪守法行为规范的,由此保健企业得以成长。

保健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不容置疑,保健行业的正能量和进取心不容置疑,保健企业自查,说明了保健行业高品质,说明了保健企业的自律精神。只要企业矫正方向,加强学习,特别是完善和谐政商关系努力和基层的监管部门多多交流,企业的步伐就会同法规和拍,保健行业的合法合规水准将会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