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顾恺之传》曾评价:“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这六字堪称对顾恺之最为完美而全面的一生总结。

“才绝”指顾恺之博学有才,工诗书画;“画绝”指他精工人像、佛像、禽兽与山水等;“痴绝”指他拥有不合流俗的生活态度与可贵品质。而“三绝”中尤以画绝最负盛名。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与诗人,他学问广博,颇富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以绘画著称并闻名于世,因此被世人称为“画绝、文绝与痴绝”!

画圣顾恺之是怎么一夜成名的(幽默风趣与工于心计)(1)

顾恺之,是“中国山水画鼻祖”,与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三大家”。他的代表作是著名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图》《斫琴图》等。

不幸的是,具有中国美史里程碑意义的《女史箴图》原作已散佚,只留有两个摹本,其中宋人摹本的《女史箴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唐人摹本《女史箴图》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英军抢走,现陈列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顾凯之为人也十分幽默、诙谐,容易亲近,而且人格精神可贵,不合流俗,不趋炎附势。一起来看看顾恺之的传奇一生。

画圣顾恺之是怎么一夜成名的(幽默风趣与工于心计)(2)

一:大智若愚、幽默诙谐的天才画家

公元348年,顾恺之出生于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出身士族,他的父亲顾悦之曾担任过东晋的尚书左丞,尚书左丞就是负责尚书台内部禁令及庶务的官职。

顾恺之学问广博,富于才气,为人还十分幽默、诙谐,这确与一般的文人才子有天壤之别。

有一次,顾恺之完成《筝赋》后对人说:“我作赋造诣好比嵇康抚琴的造诣。不欣赏它的人一定会忽视它;而欣赏它的人定会以其行文高雅、思想新奇而推崇它”。

当时东晋的大司马桓温,非常喜欢顾恺之的才气,任命他为自己的参军,参军就是参与军务的幕僚。

画圣顾恺之是怎么一夜成名的(幽默风趣与工于心计)(3)

桓温死后,有一次,顾恺之去扫墓无不感慨地说:“你的死犹如大山崩裂、海洋枯竭,我们这些鸟鱼从此将失去生存的依靠”。

有人见状,就讥笑顾恺之说:“你如此推崇桓温,怎么没见你为他的死而哭呢?”

顾恺之则幽默地回答说:“我的哭声好像春雷震破山峰,我的眼泪好像江河注满海洋”。

顾恺之如果生在当代,想必一定是一位很可乐的“逗比”。他幽默、诙谐,喜欢开玩笑,人们都很愿意与他亲近,因此顾恺之人缘很好。

此后,顾恺之担任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也被殷仲堪视为家人一样。有一次,顾恺之请假回家,殷仲堪特地给他一张帆布帐篷备用。

一天,走到一个叫破冢的地方休息,忽遭遇大风吹倒帐篷,后来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幽默地说:“地方名叫破冢,我们被吹倒帐篷,也就破茧而出了”。

画圣顾恺之是怎么一夜成名的(幽默风趣与工于心计)(4)

顾恺之很喜欢吃甘蔗,吃法与他人一反常态,他每次吃都要从尖部开始再吃到根部。有人觉得很奇怪,问他这是何故呢?顾恺之幽默地说:“这叫渐入佳境啊”。

的确,从甘蔗的末梢开吃,自然是越吃越甜,但如果从最甜部分的根部开始吃,那很可能就会越吃味道越淡,最终放弃吃甘蔗了。

顾恺之的“倒吃甘蔗”法,无疑蕴含了非凡而深厚的人生哲理。不得不说,顾恺之是一位智慧非凡、幽默机智的人,看来天才画家也有鲜为人知的逗比的一面啊。

画圣顾恺之是怎么一夜成名的(幽默风趣与工于心计)(5)

二、才绝、画绝、痴绝:“贵在神韵”

  顾恺之一生三绝“才绝、画绝与痴绝”,堪称闻名古今,而以“画绝”最为盛名!

据说,顾恺之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而其他小朋友都有母亲,唯独自己没有,小小年轻的顾恺之很是不爽,就一直缠着问父亲:“父亲,我为什么没有母亲?”

父亲说:“你怎么会没有母亲呢?”

顾恺之追问:“那我母亲长什么样子?”父亲只得耐心描述,顾恺之就凭此一次又一次次地画母亲,每次画好都会给父亲看画得像不像,而父亲每次都表示遗憾。

这令顾恺之较上劲了,他依然不停地画,直到父亲满意地说像极了,他才搁笔。就这样,顾恺之母亲的样子在他心里永生了。

这个故事令人动容。 而这许正是顾恺之的这种不服输的较真劲,才让他在“画绝”之路上越走越远吧。

画圣顾恺之是怎么一夜成名的(幽默风趣与工于心计)(6)

顾恺之绘画、书法都很妙,尤其工于绘画,谢安很推崇他,认为他是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的大家手笔。

有意思的是,顾恺之每次做人物画,人体形象画成,眼睛却常常几年都不点。有人问:“这是什么缘故呢?”

顾恺之说:“人体四肢美丑,对于人物画而言,本来就无关宏旨。而真正能体现人物精神的东西,恰恰是人的两眼。”想必这是画龙点睛之精妙吧,这就是顾恺之著名的“以形写神”。

顾恺之也为大才子嵇康做过肖像画,但是他却说:“画嵇康手拨五弦琴形象容易,但画嵇康目送归鸿神情难。”

顾恺之的人物画,堪称当时一绝。他曾给裴凯作像,脸上加增三根毛,看的人都觉得更显神形兼备。

画圣顾恺之是怎么一夜成名的(幽默风趣与工于心计)(7)

他曾经想跟殷仲堪绘像,但殷仲堪因患有眼疾,一再推辞。顾恺之说:“如果您是因为害怕眼疾画上,有碍观瞻,那我可以先画好一双眼睛,再用枯笔露白拂盖其上,好似朗夜轻云蔽月一样,那不是很妙吗?”

听到这番话,殷仲堪才同意让顾恺之作画。

一次,顾恺之把一橱柜自己平时十分珍爱的画用封条封好前门,寄给桓温之子桓玄观赏。谁知桓玄收到画后,将橱柜后面木板仔细撬开,拿走全部的画再将其钉好,不动声色地送还顾恺之,却欺骗顾恺之说:“还没有打开”。

顾恺之看到橱柜门上封条完好如初,而柜中画全部失落,一下就明白了,不过只自嘲地说:“我的画神妙通灵、变化升天了,好像俗人得道升仙一样”。

其实,顾恺之的聪明是大智慧的,也可说“大智若愚”,这在他平时的为人处世上可以看出来,因此他情商智商都高,在官场混得不会差劲,也不会像蔡邕一样最终死于非命。

然而,他在桓温处当参军时,却很谦虚地说:“我这人傻狡各占一半,合起来,正好不傻不狡,仅得共平。”

画圣顾恺之是怎么一夜成名的(幽默风趣与工于心计)(8)

其实,桓温最早就看出顾恺之痴中有黠了。有一次,桓玄将树叶说成是隐身法宝交给顾恺之欣赏,没想到顾恺之刚拿手上,就被桓温用尿浇了个透心凉,桓温却说法宝显灵,他看不到顾恺之。

其实,遇到这种事,一些情商智商低的参军,估计早就火冒三丈了,但顾恺之却不急不恼。

顾恺之知道这是桓玄在故意戏耍他的,但他又不能以卵击石,毕竟桓玄阴狠歹毒,连其父桓温也惧他三分,因此他只得装痴卖傻、忍气吞声,以保全全家人性命

因此,世人皆说顾恺之虽然痴有三绝如“才绝、画绝与痴绝”,却也很工于心计。

顾恺之62岁那年,死于散骑常侍的职任上,他一生所著大集和《启矇记》流传于后世。

画圣顾恺之是怎么一夜成名的(幽默风趣与工于心计)(9)

三:画绢上的千年传奇《女史箴图》

顾恺之一生,虽然处于贵族末落、军阀横行、人民疾苦及社会动荡的的年代里,但这个时代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比如也孕育出了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张芝、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家,还有以“三绝”卓然遗世的天才书画家顾恺之等。

顾恺之作人物画“贵在神韵”,他所作的《女史箴图》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惜原作散佚,现分别陈列于大英博物馆及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是唐人及宋人的摹本。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依据张华所写的《女史箴》一文而画。当时张华向晋惠帝司马衷汇报全国饥荒的情况,这位史上著名的“猪皇帝”竟然说老百姓:“何不食肉糜?”而正因有这位一位愚帝,朝政大权被皇后贾南风独揽。

画圣顾恺之是怎么一夜成名的(幽默风趣与工于心计)(10)

《女史箴图》一部分

于是张华以历代贤妃故事为本,写了《女史箴》,女史是女官名,箴是规劝之意。而此文有十二节,顾恺之就相应画了12段故事。有冯婕妤保护汉元帝、班婕妤拒与汉成帝同辇以防皇帝贪恋女色、还有两妇人席地而坐、而对镜子梳妆等。

顾恺之用笔轻盈柔美,将女性的神韵刻画得尤为细腻精细,充分显示了“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艺术高峰。他笔下的女性,身材修长,面容姣好,神采动人,有说源于顾恺之对母亲的想像。

当然,最为可惜的是《女史箴图》原作散佚。还有《洛神赋图》将时间、空间与人物等打成一片,体现了传统绘画时空合一的特征。

画圣顾恺之是怎么一夜成名的(幽默风趣与工于心计)(11)

(洛神赋图一部分)

写在最后

顾恺之是古代文人画始祖,也是中国山水画鼻祖,开创“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人物画精妙,为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六朝三大家”之一,实至名归!

致敬一代书画大家-顾恺之!

画圣顾恺之是怎么一夜成名的(幽默风趣与工于心计)(12)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