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终年31岁,他在遗诏中立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为太子,继承皇位,并指定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为八大臣辅政,史称“顾命八大臣”,本来八大臣将要辅助年幼的小皇帝挽救衰落的大清王朝,但在同年9月,慈禧太后就联同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史称“辛酉政变”,八大臣有的被处死,有的被流放,下场凄惨。

咸丰帝八大顾命大臣(本是咸丰皇帝的顾命八大臣)(1)

慈禧太后(历史照片)

一、爱新觉罗·载垣

爱新觉罗·载垣(1816年—1861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六世孙,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五世孙,世袭怡亲王,咸丰年间受重用,任内大臣,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受命顾命八大臣之首,掌握实权,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载垣在京师被捕,赐白绢自尽,终年45岁。

《火烧圆明园》中的怡亲王载垣

二、爱新觉罗·端华

爱新觉罗·端华(1807年—1861年),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七世孙,世袭郑亲王,咸丰年间受重用,任内大臣,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受命顾命八大臣,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以“专擅跋扈”的罪名,毒酒赐死,终年54岁。

咸丰帝八大顾命大臣(本是咸丰皇帝的顾命八大臣)(2)

《红墙绿瓦之残阳》中的郑亲王端华

三、爱新觉罗·肃顺

爱新觉罗·肃顺(1816年—1861年),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七世孙,世袭郑亲王,爱新觉罗·端华同母弟,咸丰年间受重用,任协办大学士,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受命顾命八大臣,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肃顺在护送咸丰皇帝的梓宫(梓木做的棺材)回京途中,在京师密云被捕,在菜市口问斩,终年45岁。

咸丰帝八大顾命大臣(本是咸丰皇帝的顾命八大臣)(3)

《火烧圆明园》中的郑亲王肃顺

四、富察·景寿

富察·景寿(1829年—1889年),工部尚书富察·博启图之子,娶道光皇帝第六女固伦寿恩公主,咸丰年间任御前大臣,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受命顾命八大臣,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被撤职,公元1862年(同治元年),重新起用,任内大臣,公元1889年(光绪十五年),病逝,谥好“端勤”。

咸丰帝八大顾命大臣(本是咸丰皇帝的顾命八大臣)(4)

富察·景寿真像

五、托和络·穆荫

托和络·穆荫(?—1864年),咸丰年间任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受命顾命八大臣,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被撤职,流放新疆,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赦免回家,同年病逝。

咸丰帝八大顾命大臣(本是咸丰皇帝的顾命八大臣)(5)

《火烧圆明园》中的托和络·穆荫

六、匡源

匡源(1815年—1881年), 字本如,出生于书香世家,公元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进士,咸丰年间,任军机大臣,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受命顾命八大臣,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被撤职返乡,从事教书,公元1881年(光绪七年),病逝,终年66岁。

咸丰帝八大顾命大臣(本是咸丰皇帝的顾命八大臣)(6)

《火烧圆明园》中的匡源

七、杜翰

杜翰(1806年—1866年),字鸿举,咸丰皇帝老师杜受田长子,公元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中进士,咸丰年间,任军机大臣,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受命顾命八大臣,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被撤职,流放新疆,后被赦免回家,公元1866年(同治五年),病逝,终年60岁。

咸丰帝八大顾命大臣(本是咸丰皇帝的顾命八大臣)(7)

杜翰像

八、焦佑瀛

焦佑瀛,生卒年不详,字桂樵,才华出众,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中举人,咸丰年间,任军机大臣,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受命顾命八大臣,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被撤职返乡,后去世。

咸丰帝八大顾命大臣(本是咸丰皇帝的顾命八大臣)(8)

焦佑瀛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