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五毒之首,其性最毒,善食蛇髓。”

这段文字乃清末文人俞樾所写,之所以认为蜈蚣乃五毒之首,是因一件奇事而心生感慨。

话说,四川金堂县云顶山,有个樵夫王二,每天入山砍柴,而后担到城里,换取微薄收入。长此以往,自是见到不少蹊跷之事。

云南虫谷千年巨蟒来历(光绪十年四川云顶山)(1)

清末樵夫

光绪十年,六月下旬,某日,王二在山中砍完柴后,析薪成束,挑着往山下走。沿途当中,有口山泉,足有半亩地大,入山之人无不来此汲水解渴。

王二每次上山、下山之时,都会在泉边歇脚,喝点水,养养神,方才继续忙碌。这一日,他如往常那样在蹲在泉边捧水痛饮。陡然间,风声飒飒,枝叶乱舞,似有什么东西出没。

王二顿时心慌,在这云顶山中,常有凶兽出没,万一是个大块头,以他这幅血肉之躯,又怎能抵挡得住。情急之下,顾不得担子,几步攀上一块巨大岩石,而后爬上一棵大树,隐身于茂密的枝叶间,屏息凝神,静观其变。

须臾,泉水翻腾,哗哗作响,来者非凶兽,而是一条巨蛇。

好一条无毛大长虫,通体斑斑点点,煞是夺人眼目。头至尾,足有两丈;头似麦斗,身如檩条;张开血盆大口,蛇信子一吞一抖。妈哎!活活吓死人嘞!

云南虫谷千年巨蟒来历(光绪十年四川云顶山)(2)

清末老者

王二看在眼中,惊在心头,上下衣裤,俱被冷汗浸透。

正惊悸间,忽见一条通体赤红,长有五尺的巨大蜈蚣,从岩石缝里疾速爬出。百足乱舞,毒牙狰狞,直奔巨蛇而去。

巨蛇见了蜈蚣,竟不敢迎战,而欲仓惶游走。那蜈蚣不肯放过,疾速追击,用勾爪钩住蛇尾,轻松攀上蛇身,顺蛇身直奔蛇头,亮出毒牙猛咬。

巨蛇无爪,无法将蜈蚣从头顶拿开,唯有抵死翻腾。而那蜈蚣,百足似有千万小钩,牢牢地贴在蛇头之上,竟丝毫不见松动。

蛇与蜈蚣,同属五毒之列,蛇大出蜈蚣百倍不止,却对小小的蜈蚣无可奈何。二毒物纠缠厮杀了足有大半个时辰,那条巨蛇分明无力再斗,蛇尾抖了几下,便一命呜呼了。而那只蜈蚣,则缭绕以舞,做得胜之状。

又过去一个时辰后,蜈蚣才终于携得胜之余威而去。

王二目睹此惊骇情景,不敢贸然下树。足足又在树上呆了一两个时辰,认定蜈蚣已经遁去,才慌忙从树上下来。顾不得担子,仓惶逃到山下,将所见告知父母乡亲。

云南虫谷千年巨蟒来历(光绪十年四川云顶山)(3)

清末人物

山民在山中常见奇异之物,而五尺长的蜈蚣,还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翌日,王二头前引路,数十条精壮汉子,手持梭镖刀矛,紧随其后。来到泉边,果然有条巨蛇横尸泉边。如此一条恐怖巨蛇,令见者无不心惊胆战。

蛇头上,有个碗口大的洞,脑髓早已被蜈蚣吃光。如此惨状,令人唏嘘。山民合力将死蛇弄到山下,剥掉蛇皮,分食蛇肉。那张蛇皮被王二所得,拿到城中去卖,被人以二十个鹰洋买去。买蛇皮之人,愿意出一百个鹰洋,请王二捉到那条五尺长的蜈蚣。王二心有余悸,自知不是蜈蚣对手,只能婉言谢绝。

俞樾恰好与买下王二手中蛇皮者相识,那人将蛇皮带到苏州,转手卖了五百个鹰洋。许多苏州百姓听闻有人花重金购得一张巨型蛇皮,便纷纷去看奇物。俞樾也在其中,看过后,感慨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又听卖掉蛇皮的友人将王二所见诉说之后,遂写成笔记,留给后世评说。

云南虫谷千年巨蟒来历(光绪十年四川云顶山)(4)

清末商贩

好!说完了俞樾老先生笔下这段奇事。笔者(大狮)再说说小时候的亲眼所见。我生于八十年代,小的时候,有过一段农村生活的经历,那是鲁北地区的一个小县城,当时并不富裕,农村虽有不少砖瓦房,但大多数还是传统的土坯房。

有一天,我与几个小朋友在一处荒弃多年的旧宅中玩“寻宝”游戏。当时年纪小,什么也不懂,无知者无畏,毫无敬畏之心,视那些不敢进荒宅者为胆小鬼。却不知,这多年无人居住,蒿草高过人身的地方,多有“脏东西”存在。

玩耍正酣之际,有个小朋友大叫,说是踩到了“活物”。我们赶紧跑过去,一看才知道,他脚下竟是一条张牙舞爪的大蜈蚣。头是黑褐色,身躯赤红,百足上布满白色斑点,起码有一尺来长。这么大的蜈蚣实属罕见,怎能轻易放过。于是乎,棍棒瓦片齐下,毙蜈蚣于枯草间。随后,用枯枝挑着死蜈蚣,招摇过市,炫耀战绩。

有一独居老妪,见我等孩童顽皮,先是一顿训斥,而后强横地将死蜈蚣夺去。我等顽童不知道她老人家要此物何用,于是躲在院门外窥看。

云南虫谷千年巨蟒来历(光绪十年四川云顶山)(5)

农村土坯房

老人家将死蜈蚣装入一个小坛子里,埋在当院。随后跪下叩头,念念叨叨,不知所谓。还烧了好多黄纸,这才作罢。

那时候,只认为那孤老婆子神神叨叨,净弄些怪力乱神的把戏,纯属迷信行为,令我等新新少年所不齿。

却不想,随着年龄不断变大,竟越发地对万物有了一种莫名地敬畏,深为当年无知而惭愧。

好了。陋文一篇,就此打住。近来忙于更新一部长篇新作,无暇分身顾及图文,不能每天为各位老友写文解闷,在此说声抱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