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在外界的口碑(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了)(1)

对话 · 姜昆

以下为采访摘要

第一次跟马季合作

上台前都不知道要演什么

对话 姜昆

1976年,姜昆被马季选中,从插队8年的北大荒兵团调入中央广播艺术团说唱团。1983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上,姜昆除了说相声,还是贯穿全场的主持人。之后连续11年的春晚舞台上,他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相声演员,是观众心中那个口无遮拦、热心肠、脑子里充满着奇思妙想的小伙子。

姜昆在外界的口碑(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了)(2)

△姜昆(上左三)

对话 姜昆

1987年,姜昆遇到梁左。由梁左、姜昆创作,姜昆、唐杰忠合作表演的相声《虎口遐想》,受到观众的强烈响应。之后姜昆又与梁左一同创作了《电梯奇遇》、《捕风捉影》,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相声与现实的紧密联系。鲜活敏锐的社会生活感知,放到今天也不过时。姜昆也因此迎来相声事业上的巅峰。2000年以后,姜昆基本从春晚退场,工作重心也逐渐从相声创作转向推动曲艺事业发展。

姜昆:其实几乎每年春晚我都有参加,每次节目被拿掉对我都是一次打击,都觉得几乎承受不住了。但是过去了,就把这次打击给忘了,又开始冲。还是想有一些突破。我以前特别喜欢一句话,也经常把它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叫“对同道心存平实,于艺术怀抱忠诚”。

田川:您对好作品的要求是什么?姜昆:第一是信任,要让观众相信你。有时他们说出来以后我老觉得假,没法让我相信,那就不行。第二是一定要有包袱。我老说我是马季老师一把手一把手拉扯着带出来的。他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就是,相声是由包袱组成的,“三翻四抖”。田川:马季老师是怎么引导您的?姜昆:马先生特神,有一次我陪他去湖南深入生活,去之前根本没说有演出,到地了突然说要演出。要演出,那您跟我说说咱们演什么,起码对个词心里也有底,知道你这徒弟他会不会。万一上台以后他胡说八道,给你撂那儿了怎么办。但是马季老师当时就跟人说,行,你通知我们什么时候上。那是我第一次和马季老师合作,我说马老师我们演哪段?他说干嘛还演哪段,我说什么你听什么,你跟着。我脑袋就大了,幸亏他演的那段我听过。但我当时紧张到什么程度,站在台上,脸颊上的肉“哒哒”就自己跳。马季老师看着我就想乐,在台上他就用手点住我的脸说,记住了,不许跳,想眨眼睛就眨眼睛,老这样干什么。田川:他把这事变成一段子了。姜昆:对,然后我说这是害怕呀,但是我心里一下就放松了。他就是这样带着我。

姜昆在外界的口碑(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了)(3)

△马季(左) 姜昆(右)

姜昆:1977年,我陪马季老师在湖南深入生活了两个月。我早上起来以后看他正呼呼睡着,一看纸篓里,都是他前一天晚上写废的稿子。他有一个习惯,写不满意了就扔。我就把手稿一个一个都铺棱开,保存起来。当时本来准备做中国相声博物馆,我叫他们的人把这些手稿都保存起来,结果现在找不到当时负责保存的人了。田川:您当时为什么会想到把这些已经废掉的手稿拿回来保存起来?姜昆:其实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觉得马老师废弃的东西也比我自己写得强多了,我摘摘可能还用。我那时候就是一个跟着他来了北京的知识青年,所以这些东西对我来讲都特别新鲜。田川:当年是马季老师选中了您,把您从北大荒兵团调入中央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姜昆:对。当时马季老师为了我,给我在的兵团的所有战士演出。累的,用他的话说,嗓子都演“横”了。田川:那他有跟您说是您的什么魅力吸引了他吗?姜昆:我问过,但他说我不是为你一个人。马季老师当说唱团团长的时候,把全心都用在了怎么让说唱团火起来。所以他四处找人,把我调来了,又找到了赵岩、冯巩、刘伟……几乎把当时所有尖子的、有发展的年轻演员都招纳到了他的身边。马季老师他有一种责任心,他觉得侯宝林先生把他们这代人培养起来了,他也要培养新一代。后来我也是学着他的样子,找年轻人。

姜昆在外界的口碑(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了)(4)

△马季(左) 姜昆(右)

对话 姜昆

姜昆今年72岁,这些年他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发掘和培养新人。他鼓励年轻演员把“云南大象北上”的故事写成相声,他说,这是多好的故事啊,想了一堆包袱,还自告奋勇写了一个几百字的开头。但经过几轮和年轻演员们的交流之后,创作未能继续。

田川:您现在为什么不创作了?像之前您建议学生们写“大象向北”的故事,您还写了一个开头,后来为什么没再继续创作下去呢?姜昆:我现在的忧患意识是,我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太老了,老到年轻人不愿意听的程度,觉得我写的东西和他们的距离有点远。所以我就希望把路子搞出来给他们。我说如果讲好了,这段故事可以是一个新的《虎口遐想》。因为都是人跟自然的矛盾,跟人的矛盾,跟生态的矛盾。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险象环生》,但后来他们没写成。田川:为什么没写成?姜昆:我觉得一个是他们没有下去深入生活。这些内容不能在家写,要下去,走到象群边上。跟它们至少待上两三天,听它们讲一讲究竟发生了什么人们不知道的故事,以及人们感兴趣的故事。但是我估计他们可能还没有决心下去,而且现在疫情期间,也确实下不去。我现在没法带着大家伙干这件事,我一直有遗憾,但我并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对话 姜昆

2003年前后,姜昆开始在相声表演的形式上寻求突破。相声界最早做网站的,最早用RAP说相声的,也是第一个拿网络题材说相声的,还把全息投影用进相声。求新求变的另一边,也面对着“形式新颖大于主旨深刻”的质疑。

姜昆:我试图将很多新事物加到相声里。田川:这些尝试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姜昆:我想的是,相声永远不要忘记最年轻的观众。我用RAP演过相声,实际我表演的东西很不地道,基本算是快板,但每次的表演效果居然都很好。这个时代变了,如果没有这些革新走不到今天。我觉得为相声的未来着想,相声一定要迈出自己新的一步。如果相声永远守旧,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步伐,可能在某一天就会被一代人所抛弃。只有往前迈进,才能守住后面的东西。

现在不是属于我的时代

姜昆: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永远的侯宝林》,里面写道,他是一个长得不是漂亮,就是一双小眼睛,一个很严肃的面孔,讲着很戏谑的事情。侯宝林先生的艺术是雅俗共赏。我看过许多他的照片,无论跟多有名的人站在一起,他都是中心。他说我们说相声的,要“见大不小,见小不大”。当时这句话对我冲击挺大的,我也琢磨了很久。见大不小就是说,见到大人物我也要自信,相声属于艺术门类,我不去小看自己。见小不大就是,见到小人物我一点都不高傲,相声是老百姓的艺术,我永远为你们。侯宝林先生在他的遗言中说,我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就是不能再为你们说相声了。

姜昆在外界的口碑(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了)(5)

△侯宝林(左) 郭启儒(右)

姜昆:我离开北大荒的时候,是侯宝林先生接我走的。当时大家坐在门口照相留影,正中间的位置是给侯宝林先生留的。结果他说这地儿我不坐,大家说您不坐谁敢坐啊,他指着我说,让小姜来坐。我当时就是一个刚准备进团,从农村来的农业工人,就是一个兵团战士。然后他把我拉过去摁在那儿说,我让你坐这儿,是要让你记住你是从哪来的,你不能忘掉这个地方。你将来说相声,要为他们服务。他说完我眼泪就下来了。他要告诉全世界,告诉所有喜欢相声的人,我们这是一种传承。老艺术家的用心在他身上体现得太丰富了。

姜昆在外界的口碑(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了)(6)

△1976年侯宝林接姜昆回京

田川:您还有一个特别好的伙伴,就是梁左老师。姜昆:提起梁左,这话就太多了。梁左是一个太难得的人物了。《虎口遐想》是怎么来的呢,当时我们去看谌容老师,梁左梁天都在。大家一起聊天的时候,梁左偷偷把我叫过来说,姜昆我这儿有一好东西,我说什么,他说我写了一小说,讲一年轻人掉老虎洞里了,里边把咱们社会的事都写进去了。我太喜欢这个故事的环境了,第一它集中,第二它给了人们一个悬念。谁都知道人掉老虎洞不见得是个真事,比如《游园惊梦》里,侯宝林还跟老虎交往了一番呢,最后不过是个梦而已。但我看完梁左这个小说,我说我想把它演成一开始就让所有人都觉得,这人他确实掉下去了。《虎口遐想》头一场演出,没人笑。梁左问我你给谁演的?我说给当时省里一个党校的学习班学员演的,他说我要是培训班的我也不笑,你回来,给最普通的老百姓演。后来我们又在首都体育馆演出,大家笑得不得了。当时梁左特得意地坐在主席台上,我在台上看到他在下面跟我摆怪脸。我下来以后问他干嘛呢,他说我就想问问你看见我没有。田川:他太可爱了。

姜昆在外界的口碑(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了)(7)

△梁左

田川:有人说您和梁左不再合作后,您的创作力不如以前了,您认同这种说法吗?姜昆:我觉得也不无道理。跟梁左认识之前,我也有二三十篇比较经典的作品。但真正有文学性的,从艺术构思上,把一个不存在的事情给它说真了,梁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梁左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喜剧人才。不论是相声、肥皂剧,再或者一些他没发表的小说,我觉得都酝酿了大量喜剧幽默的艺术元素。我们国家真正懂喜剧,懂幽默的人不算多,但我觉得梁左可以跻身之中。

姜昆在外界的口碑(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了)(8)

△相声作品《虎口遐想》

对话 姜昆

1987年《虎口遐想》唤起人们对他人困境的关切,成为相声史上的一段传奇。30年后,2017年姜昆、戴志诚合作《新虎口遐想》,从“老虎口”跳进“新虎口”,再次登上春晚舞台。

田川:您说“30年前的《虎口遐想》是从现实到浪漫,30年后的《新虎口遐想》却从浪漫回到了现实,这不是我们的刻意,而是生活的逻辑。”您怎么解读这句话?姜昆:以前是从现实走向浪漫,说明那个时候我们对现实的认识还在一步步提升。现在是从浪漫走到现实,说明我们更直接了,直接去针砭时弊。我觉得这是我们生活的进步。我不希望我们的作品老是那么隐讳,要真正讲一些大家都欣赏,都有共鸣的东西。我一直反对把相声分成歌颂的和讽刺的两大类,我觉得这是在人为制造矛盾,这个事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欣赏有欣赏的共鸣,讽刺有讽刺的共鸣。相声的讽刺里有要歌颂的东西,歌颂的时候就有针砭时弊的东西。事物的两面是分不开的,不要人为的把它们对立起来。

姜昆在外界的口碑(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了)(9)

田川:我看到您的一个学生说,姜昆老师是一个害怕被时代落下的人,但又非常接受被时代落下,您认同吗?姜昆:我觉得不是被时代落下了,是现在不是属于我的时代了。这个时代在舞台上争芳斗艳的,不应该是我。我现在所有的尝试,其实是为了相声事业的发展,并不是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再在舞台上呈现什么。你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一枝独秀在里边已经呈现不出更新的色彩了。70岁的时候我再一次登上春节晚会的舞台,但那是属于我的舞台吗?我觉得不是了。田川:为什么?姜昆:现在应该是年轻人的天下。曾经有过的辉煌,让它是保持在人们心中的那份美好回忆,我觉得就可以了。

姜昆在外界的口碑(这个时代不属于我了)(10)

制片人:张燕

编导:李晗

编辑: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