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诗人们你们写首诗吧,赞美我们的姑娘,作家们你们写一篇文章吧,歌颂我们的女排……”1981年11月16日,那一天的日本大阪体育馆,成为中国女排十冠王伟业的起点。中国女排3比2战胜卫冕冠军日本女排,首次荣膺世界冠军,实现了中国三大球的历史性突破。现场解说员宋世雄这一段即兴的抒情,也成为中国体育史上恒久的经典。

四十年春风秋雨(四十年春风秋雨)(1)

而中国女排故事的起点,却要追溯到更早的1951年。

那一年的11月,新中国第一代中国女排在北京成立,中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的次子马启伟担任主教练。就像是我们长夜里望见星光,那些遥远的星星,发散出的光芒历经亿万光年之远,才抵达我们的视线——中国女排在站上世界之巅之前,亦经历了三十年的淬火与试炼。就某种程度而言,正是得益于那一代人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国女排才翻开了中国体育辉煌的、传奇的篇章,并在往后的四十年光阴中,从胜利走向胜利。

也是在1981年,一部名为《沙鸥》的体育电影上映。与陈可辛执掌导筒的那部《夺冠》相比,这部四十年前的老电影远没有那么星光灿烂——扮演女主角沙鸥的常珊珊,是昔日北京女排的队员,而导演张暖忻也在片中客串了教练一角。但电影中,沙鸥展现出的坚忍与执着,为着荣耀与梦想的无悔付出,却是如此动人,像是灰烬里的钻石,绽放出掩不住的夺目的光。

四十年春风秋雨(四十年春风秋雨)(2)

以中国女排战胜日本作为结尾的《沙鸥》,“预言”了中国女排当年的夺冠。荧幕故事与现实世界就这般神奇地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教人不胜感慨。有影评人在当年的评论文章中如是写道:“沙鸥走过的艰苦卓绝的道路,正是中国女排实际走过的道路。”

四十年春风秋雨。距中国女排第一次站上世界之巅,已经整整四十年了。如今,中国女排,这四个字,指代的绝不仅仅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传奇队伍,它早已成为一种精神,代表着拼搏、奋进与奇迹,传承着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信念。

四十年春风秋雨(四十年春风秋雨)(3)

竞技体育是残酷的,从来如是。世界体坛,没有任何一支队伍能永远赢下去,但中国女排精神自诞生之初,其真意便不是长胜,而是不服输。那些风风雨雨,那些崎岖坎坷,从未消减过中国女排的信心与勇气,她们一次次奋起,一次次给国人留下难以忘怀的金色回忆……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一代代功勋老将告别球场,成为国人记忆中的真心英雄,但总有一代代年轻人,穿着身背“中国”二字的球衣上场——她们的心底有不可动摇的信心,眼睛里闪着光……

理想永远都年轻,中国女排精神永远不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