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本文作者:川美眉

2000年姜文拍了一部《鬼子来了》的电影,据说这是他自己最得意最满意的作品,但是电影没有通过广电局的审核,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禁演了。

姜文鬼子来了讲的什么故事(鬼子来了不愧是姜文导演的最牛作品)(1)

影片改编自尤凤伟的小说《生存》,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成为了经典。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种悖论,某个东西越是禁,越是勾起人们的好奇,对于电影观众来说就是观影欲,说的就是我,得了片源我立马开看。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前夕,在中国北方长城脚下的一个附近有日军驻守的名叫归甲台的村子里,一天晚上,有人把两名俘虏押送到了村民马大三(姜文饰)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说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再也没有音讯,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一关就是半年。

在关押他们的过程中,村民们的生活也变得极不平静,围绕着这两个俘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大伙儿既痛恨这俩俘虏,又惧怕他们,怕万一哪一天有人来带走他们,被他们举报曾经怒怼过他们遭报复;与此同时,两个俘虏的命运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一个整日揣摩着村民们什么时候会杀了自己,暗地里想要自杀,以效忠天皇。一个一个劲儿后悔干嘛去学习日语,做了这倒霉的翻译官,被家乡的父老们不齿,何去何从焦虑着两难着。

姜文鬼子来了讲的什么故事(鬼子来了不愧是姜文导演的最牛作品)(2)

中国村民,日本军人,翻译官,三方都处在特殊的境地中,出于各自的利益,在此事件中都充分地展示了各自的精神与个性。在想尽了各种办法如何处理掉这两个俘虏而最终却没有结果的时候,在村民们感到最无奈,而俘虏们也感到最绝望的时候,双方达成了一个意向:用两名日本俘虏做交易,换两大车粮食。这是那个日本兵想出来的妙计,他说他和炮楼里的酒冢小队长是乡党,他会给他这个面子,并以自家性命担保,保证村民们的生命安全。

结果怎样,酒冢小队长(泽田谦也饰)不但答应了两大车粮食,外加四大车粮食作为奖励,浩浩荡荡开进乡里。酒足饭饱以后大开杀戒,血洗全村,男女老少无一幸免。这分明就一农夫和蛇的故事。

姜文鬼子来了讲的什么故事(鬼子来了不愧是姜文导演的最牛作品)(3)

当我一气呵成看完此片,我愣在电脑前足有十多分钟,前后镜头的荒诞场面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

开篇日本军乐队耀武扬威地走在这个村的羊肠小道上,刺眼的太阳旗辉映着足蹬皮靴的高头大马上的日军官,士兵们击打着乐器排成队浩浩荡荡开进村子,他们拿出大把的糖分给路边的衣衫褴褛的孩子们,似乎很仁慈的模样。老乡们呢探头探脑的张望,有的直接头点地口里“太君、太君”地叫着。这不就一群卑微愚昧无知麻木的乡绅愚民吗,他们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的观察着事态的发展。开过几次会,审问过两次俘虏。最后由五舅姥爷(丛志军饰)和马大三敲定的交易,导致整个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从而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这部电影采用黑白胶片的镜头,显得阴郁黑暗,充满着晦暗久远时代的灰色基调,你不看到最后一幕,你可能还以为这里是日本人当年构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一个表象的和平假象呢。日本人除了抢过村民们一只花公鸡,呵斥过几个挡路的村民外基本还比较友好。有好几次酒冢的部下走过村子,差点就发现了被关押的2名俘虏了,让人跟着担心。

姜文鬼子来了讲的什么故事(鬼子来了不愧是姜文导演的最牛作品)(4)

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即男主马大三,他胆小怕事精于算计。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和情人鱼儿(姜宏波饰)正办着好事时候,有人敲开了他家的门,送来2个麻袋,里面装着人,来人关照他好生看着,到年三十会来取人。他想不明白该拿这俩大活人咋办,他不敢自己做主,就和村里德高望重的五舅姥爷商量。后者是个识文断字的长辈,他带领几个村民审问过俩俘虏,也没问出个啥。

由于交流有困难,他误以为那个日本兵发脾气是要吃白面,他舔着脸问八婶子(陈莲梅饰)借了几斤白面给两俘虏包饺子,心思我对你们好,你们不会怪罪我,上面来人我好交代。但是过了三十过十五,转眼半年了,那个“我”毫无音讯,没人来领走人。

村民们商量把这俩倒霉蛋杀了,但是讨论得热火朝天,临了真刀实枪的决定谁动手时,一个不吭声了,那意思就你马大三吧,人在你家里。马大三很为难,他哪敢杀人呀,他除了谈个情说个爱,弄个小情人算个小九九在行,杀人他万万干不了,于是他请来了刘爷,江湖上很有名气手起刀落不留痕迹的神刀手。

姜文鬼子来了讲的什么故事(鬼子来了不愧是姜文导演的最牛作品)(5)

他通过一个在日本人那边做事的某乡党介绍认识了刘爷,那乡党为太君做事随意进出宪兵队。他带他去宪兵队洗过澡,那可是乡里人没享受过的热水浴,人家可不是吃香的喝辣的。知道不,慈禧太后身边的八大臣都死了,谁办的?刘爷呀,家属还一个劲上供呢,那些人经刘爷之手乘着清风扶摇直上升天了,家属感激还来不及呢,这营生刘爷是第五代了。他口若悬河,说得活灵活现的。

于是颇有江湖地位的刘爷(陈强饰)出场了,他煞有介事地耍了几轮太极老拳,神神叨叨地操刀就对着麻袋里的人砍去,照理按传说他手起刀落,人头会滚落在地,还会眼睛向上眨巴两下,意思是“含笑九泉”。然而先前渲染的神刀威势失灵了,那麻袋里的活物突然滚动起来嗷嗷在地上乱叫,人没死。刘爷自己也慌了神,忙说那是天意不叫他死,我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呀,他仓皇地逃走了。

姜文鬼子来了讲的什么故事(鬼子来了不愧是姜文导演的最牛作品)(6)

怎么办,这两个大活人又给带回地窖里,马大三愁死了,弄这俩烫手山芋甩也甩不掉,家里粮食捉襟见肘。这时,那个日本兵花屋小三郎(香川照之饰)求见,他的翻译(袁丁饰)告诉他村民粮食紧张,我们在这里白吃半年了。他想起了自己的老乡酒冢,他一定能搞到粮食,我请村民们来做一个交易,岂不是两全其美。

于是马大三请来五舅姥爷起草了交换协议,五舅姥爷拽着自己编写的合约诗文,摇头晃脑地宣读了这份协议,他让双方签字画押。于是马大三带着两俘虏出发了。他叫上六旺(李丛喜饰),“什么,两大车粮食,就这俩货?”六旺不信,有这等好事?他摸摸刚被大三甩的一耳光说,来,再来一耳光,我跟你去,拉粮食去。

你瞧村民们贪恋财富那嘴脸,只要有奶就是娘,只要给粮食,咱就换人。早把日本人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帮灭绝人性家伙的兽性忘脑背后去了。只见那酒冢小队长先是翻脸不认花屋小三郎,大骂为什么不去死效忠天皇,还带支那人来讨粮食。一忽儿又和颜悦色,看着那协议书,大日本皇军最有契约精神了,给你两大车,再加四车,共六车!那马大三笑颠了,急急去告诉伙计们。

姜文鬼子来了讲的什么故事(鬼子来了不愧是姜文导演的最牛作品)(7)

兵分两路,马大三把粮食送到村口他急忙去找鱼儿告诉她好消息去。这边厢全村男女老少都集中起来了,大日本皇军今儿个和本村村民和平联欢,连二脖子娘八婶也信了,这异邦军人跟我们同吃同乐很友好呢,她也开心得上台唱了一段民间小曲,其乐融融……

忽然,一声枪响划破了夜的寂空,酒冢小队长举起枪朝天开了一枪,今日血洗归甲台!顿时火光冲天,哭喊声连成一片,眼见五舅姥爷、二脖子娘都倒在了日本人的屠刀下了,一时间尸横遍野,只听那个野村小队长也叫着嚷着烧了那几车粮食,一粒不留。

刚刚他们还笑容可掬的唱着大东亚共荣圈,声称皇军最讲信誉了,转眼杀人不眨眼,凶相毕露,妇孺孩子遭殃。血雨腥风刮过村民全数倒地,只有疯七爷(陈述饰)举起了火枪,打死一个算一个,之前他一直在叫着“小日本子我一手一个掐把死俩”,村民当他疯子。

姜文鬼子来了讲的什么故事(鬼子来了不愧是姜文导演的最牛作品)(8)

是时,马大三正撑着船带着鱼儿往家赶呢,火光烧红了半边天,他明白了,他铸下了惊天大错……

片尾,花屋小三郎亲自持刀行刑,马大三必死无疑,他闭上了眼睛,想着刘爷说的“落地之头,必转九圈,面朝凶手,眨眼三下,嘴角上翘,含笑九泉。”这一闹剧终告落幕,它以全村男女老少全部丧命的血腥代价告诉我们:姑息与养奸那就是自掘坟墓。姜文用一部电影把中国人最想说的话表达出来了,含蓄、潦草、幽默,却振聋发聩,惊天动地。为什么说潦草,乡土乡音,就是乡民们自发的声音,事不关己的麻木不仁。

电影塑造了以马大三为代表的胆小懦弱愚昧无知麻木的归甲台农民集体形象,他们幻想着对日本子俘虏仁慈换回和平安宁的生活,却遭致灭顶之灾。当小三郎的屠刀高高举起时马大三才醒悟了,但已经晚了。而远处还有些乡民不明真相还混沌着不知死亡离自己已经不远了,真是令人痛心。

姜文鬼子来了讲的什么故事(鬼子来了不愧是姜文导演的最牛作品)(9)

鲁迅先生早在1918年的《狂人日记》中写道“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他们会吃⼈,就未必不会吃我。你看那⼥⼈’咬你⼏⼝’的话,和⼀伙青⾯獠⽛⼈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他们的⽛齿,全是⽩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的家伙。”那个酒冢小队长、花屋小三郎都是笑里藏刀的吃人的家伙,前者在答应给六大车粮食时就策划好了,血洗归甲台;后者说过你们养我半年,我感激你们。

然而马大三,他压根没有这根弦,五舅姥爷、八婶、二脖子他们都没有察觉,他们只想着苟且偷安。什么外敌侵略,家国之恨,他们没有那么高的信仰。对于他们来说,什么都没有白面馍馍来得实惠。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农民的自私落后和麻木最后断送了他们自己的性命。

姜文鬼子来了讲的什么故事(鬼子来了不愧是姜文导演的最牛作品)(10)

影片的前半段,展现的不是日本鬼子的残忍,却是人性的最真实体现。在一切的表象下,正是民族懦弱和妥协的真相。

影片结尾马大三的人头落地,鲜血染红屏幕的画面,是整部电影中唯一的一道颜色。这道血红是一种警醒,姜文想用这唯一的颜色来告诫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们,别等到无法收场才知道后悔。

在豆瓣中,《鬼子来了》以9.3的高分成为姜文导演的最牛作品。相比如今那些动不动就上演“神操作的抗日电影,我们是不是可以包容一下这部客观真实而又深刻厚重的《鬼子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