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人类思维呢有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呢我把它称为1楼,是感性思维,人们用具象的经验模式来指导我的工作和生活我们绝大多数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边处于这种感性思维,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第一性原理经典案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第一性原理经典案例(李善友讲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经典案例

我认为人类思维呢有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呢我把它称为1楼,是感性思维,人们用具象的经验模式来指导我的工作和生活。我们绝大多数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边处于这种感性思维。

比感性思维高一点的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你开始用一些抽象的思维模型来解释过去,来前瞻未来,我们把它称为2楼。我们各个学科基本上都属于2楼,这属于理性的部分。

那么3楼呢是今天,基本上是今天最高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称为哲科思维,它是一种哲学的、科学的思考方式,它最主要的思维工具,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性原理。

4楼呢我们称为理念世界,它是由柏拉图和乔达摩那少有这些智者所曾达到的一些高度哈,我们称为理念世界。

那在这两课程里边,我们要向两个人来致敬,一个是熊比特,一个是克里斯坦森。我们力图拈出一些思维模型出来,把那些艰深的理论来拈出思维模型,来呈现给各位。所以如果你课程听到这儿,你基本上对创新创业已经有了一些概览,偏执行性的东西,已经完全可以在你的工作里边去应用了。如果你还想再上一层楼,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挑战,真的升级自己的思维系统的话,那从今天开始的课程开始了。

第三模块我们称为战略破界,主要是讲哲科思维,第一性原理。

第四个模块呢组织重塑,我们讲的是用生物学思维来讲组织里边的一些新的一些方式,这是3楼的内容。那么这些部分讲完之后,如果你还有兴趣,我会邀请你,我们一起到4楼来,来讲使命涌现,讲柏拉图的理念世界,讲乔达摩的觉性智慧。4楼攀上去之后呢,我们最后还要回到1楼,所以回到1楼里边,再把我们3楼、4楼的东西,在我们1楼的系统1里边呢把它来长出来,我们称之为认知升级。

那么从1楼到2楼,我们称之为你开始启程了。2楼到3楼,需要一种思想上的一种启蒙。而3楼到4楼会非常的难,非常难以跨越过去。如果你跨越过去,我们几乎可以称之为一种跃迁。跃迁这个词儿,来自于量子力学。就是你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过不去就是没过去那样一个状态。所以启程、启蒙、跃迁、回归,我们称之为英雄之旅。

我来再讲一下,你在混沌大学到底是个什么经历?好像你在学习知识,其实不是。你在混沌大学是整个一个思维往前,操作系统升级这样的一个过程,那你仅仅学习的是思维升级吗?不,我们其实就像一个英雄探险一样,你出去,然后打开一个宝藏,获取一些你该取的东西,继续往前去走,然后再去往前去走、再去往前去走。你获得所需要一切的时候呢,再次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来,帮助周围的人一起往前去走,这样一个英雄之旅的情况。那这是在混沌大学正确的打开方式哈,我给各位来建议一下。

创新学院的课程呢其实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我讲的理论课,另外一部分是我们的领教们讲的案例课。我们的案例课基本上是每周一个,所以全年下来的时候,有50个左右的案例,会有知名企业的案例,以后越来越多呢会有我们自己同学衍生出来的案例,活生生的鲜活的案例来呈现给你。

而我讲的理论部分呢会有26个思维模型,那它就会每半年来迭代一次。所以上半年讲一轮,下半年的时候你会重新来再讲一次。我也收到很多同学来问我哈,说善友教授,你为什么上下半年的课程要循环轮,回头来重新来讲一次呢?你能不能下半年讲一些新的东西?其实从我们的信息量上来讲哈,我完全可以这样来做,但是我不愿意,如果我下半年讲一套新的东西,这就像我把上半年的东西给抛弃掉了一样,我宁愿意把我一些新的认知再长到上半年的课程里面去,让它长出新的东西出来,让有些东西呢自然会淘汰出去,所以让它长起来这个状态更是我期望的。然后我全部的身心,全部的用智,都在这一件事上,这一个课程就是我一生要打磨,伴随它成长的这样的一个课程。所以它也倒逼我呀每半年一次这样一个SB系数,倒逼自己往前去进步。

对你呢也一样。对于绝大多数的人,坦率来讲啊,你听第一遍的时候只是听一个热闹而已。只是听一些词儿,听一些概念。你只有第二遍听的时候,你才会有些内涵往你心里边去,那个东西的锚定点啊在你心里面锚定出来。而且即使你在线听了很多遍,你以为你听懂了,那假如有一次你来参加混沌大学线下的创新训练营,或者创新商学院,你会突然发现,你原来听懂的也只不过是这个概念的十分之一二三而已。比如说任泉啊,他已经连续4年来听我讲线下课了,我每次看到任泉的脸,啊我都发怵。但是他每年就跟重新听一遍,他说我每次都会听到全新的东西呀。说明他在进步,也说明课程本身呀在往前去走。

所以我建议你这个想法并不是说我自己非常的骄傲,所以你看我的课就值得你一刷二刷哈,的的确确那是非常深的东西,从2楼到3楼到4楼,有的时候你自己的思想境界到了什么情况,我就能把你引到什么样的层次里边去哈。所以把这个过程呢跟各位来交代一下,绝对不是我每半年循环一次是一个偷懒的一个表现。恰恰相反,是我们把心注入,然后按照这个循环图,带着你走一场英雄之旅。

同学们,我坚定地相信,如果你和我、我们小伙伴们,我们都用同样的心来打磨这套课程,也许两年下来,你的操作系统会完全发生变化了,但这需要你每周每周来听课,听我的课,听领教们讲的案例课,听完之后有互动学习场里边呢去参与讨论,课后的时候完成你的作业,完成你的思考,每一年的时候来做一次答辩,等等这样的过程,我相信不会有比这个情况更好的一个创新的一个学习了。

一、归纳法

好,前言讲过之后,我们迅速进到今天的课程里面来。第三模块我们到了3楼,你会明显感到我们的课程难度会加大了一点,所以听起来再用一点点心哈。这里边呢我们有5个模型呈现给各位。今天我们来讲我们最经典的那个模型,第一性原理。

做一个小互动。手机对面的同学呢有可能已经在混沌大学已经追了很多年了,也有可能你是第一次来到混沌大学哈,所以为了让我们也了解你,为了让同学们彼此了解一下,请你说一下你第一次听到第一性原理这个词儿是什么时候?你认为啥叫第一性原理呢?可以在互动区里边来写一下。

如果这个问题问我自己哈,其实挺奇怪的,我今天早晨备课的时候我也在想,第一性原理这个课是混沌大学的核心课程,我已经讲了4到5年的时间了,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它应该在2015年,我从埃隆·马斯克的一句话里边听到了这个词,一下子这个词就把我hold住了。好像一个很神奇的一种力量,它就把我hold住了。这5个字就跳出来一样,就把我给抓住了。后来我去斯坦福做访问学者呀,听到张首晟教授也讲物理学思维。

哈,一个创业家,一个科学家讲同样一个词,噢又再一次这个词往我心里边去走。但是他们两位都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第一性原理。后来我去看哲学,才发现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哲学词汇,它的提出者呢是亚里士多德,所以前后三次这个词儿,从不同的角度往我心里面去走。

那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我并不知道第一性原理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我莫名其妙就知道,这个词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然后开始我用我的方式来阐释它。我现在回头来看,我觉得叫无知者无畏哈。我了解多少,我就给同学们讲多少。那当然我每次我讲的时候,我觉得都是我对这个词了解的极限了。哇,上次讲得不对,这次讲得对,来呈现给各位。但是我自己也发现,这个词的内涵远超过我对它的想象。因为每次都有新的东西出来,每一次都有新的东西出来。

你看这个词我已经讲5年了,对于老同学你会从今天的课程里边你会发现,我对这个词的理解又有点不一样。今天的课会比以前的结构越略微简洁那么一点点。所以过去混沌大学的这个研习社里边有一个经典的课程,就是我讲第一性原理,但是今年我已经让我们小伙伴悄悄地把这课给删掉了哈。原因很简单,我现在回头看这课我都不好意思了,我觉得唉呀,过去讲得太差了哈。所以说如果你想听第一性原理的话,我建议还是来创新学院从我们这堂课开始来听起哈。

那我们的认知升级呢,就是这样1楼、2楼、3楼这样的过程。哲科思维里边,如果用一个词来代表,大差不差呢就是第一性原理这个词。所以换句话说,如果你真的进入到第一性原理的思维语境里边去,其实你对今天整个哲学科学时代的思维方式哈,有一个大差不差的那样一个理解了。这个模型的应用面非常广,它是混沌大学最核心的思维模型,我们也可以说它是认知升级的独孤一剑,独孤一剑。说第一性原理如果学下来之后,你可以用到各个各个层面里面去,非常非常棒的一个应用方式。

比如说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混沌的同学,我们自己的小伙伴在沟通当中有这样一句黑话,就是什么是一,哼哼,这件事的一是什么?你看我们已经把这个思维方式已经内化为我们的一种语言体系了。什么是一?什么是一?一是什么?我们那里面一讲的就是第一性原理。

如果你想对这个概念有更多的了解哈,我给你推荐两个方面的材料,一去看一下《世界观》这本书。另外呢是物理学里面的“万物至理”。

讲万物至理的东西非常的多。那接下来我会在接下来的第三门第三,再下下次课程里边,我也会详细讲一下万物之理。

在讲第一性原理之前,我们先想从人类日常生活当中两种基本的逻辑方式开始,一种是归纳法,另外一种是演绎法。

首先我们来讲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归纳法几乎是一种你生下来就会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说它是几乎是一种内置到你基因里边去的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你会从你眼前所看的东西重复了几次之后,你会拈出一个规律出来,然后把这个规律推到更大的时空里面去。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通常把这个规律称为什么呢?经验,这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有两种不同角度切入到的这种归纳法,一种叫空间性的归纳。这个句式我相信特别熟悉。在欧洲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在非洲你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在亚洲你看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全世界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你看这是空间性归纳,我在某一个空间的规律,你默认在所有的空间里边都是成立的,空间性归纳。就像你在某一个城市获得的创业上的认知,你会想当然认为它在别的地方也一样,成立是一样的。

另外一种归纳叫时间性归纳,有一个很好的句式。在我们的经验里边,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所以将来太阳还会继续从东方升起。你会认为某种规律在过去的时间里面成立,那么想当然它在未来的时间里边也一定是成立的。

所以简而言之,什么叫归纳法?把一定时空边界之内的规律推广到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里边去这样一个思维方式。几千年以来,全世界无论东方、西方,我们大家默认都会使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甚至可以说99%的人类日常知识、经验,建立在归纳法之上。

其实包括今天的科学研究上,常规科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归纳法。自从几百年前培根在《新工具》里边提出科学的归纳法以来,今天归纳法还是实验室里边的主要工具。

但是你要想想看,科学就是在一个实验室里边,他通过做实验得出某一个结论出来,然后他发表论文,告诉全世界我这个结论成立的。但是它有一个条件,它叫可重复性。你必须把这个实验的前提条件写出来,然后让另外一个科学家在另外一个实验室,在另外一个时空里边,按照你说的办法呢,把它重复出来。所以独立的可重复性是科学里边检验这个规律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论。

归纳法呢我们用了几千年,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叫休谟。休谟是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的一个哲学家。如果你去到混沌大学办公楼里边,我们有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就是用休谟的名字来命名的。休谟是历史上第一个发现归纳法谬误的人。他说人类思维几千年以来用的方式是归纳法,我们几乎所有的知识产生于归纳法之上,但所有人都没发现归纳法是有谬误的。归纳法谬误是什么呢?就是即使所有前提都正确,你不能保证结果一定为真,归纳法没有保证性。

唉,这件事情非常有趣,逻辑里边保真性这件事情,必然导出这个特性啊,是逻辑的生命。而归纳法则不具备这个特征。比如说我们说天鹅吧,你说全世界,当你说全世界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你想想看你有可能把全世界所有天鹅真的一一数过来吗?你是做不到的。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有一个天鹅,它是天鹅,但它是黑色的,所以原有的结论呢就错了。所以你无论发现再多的天鹅是白色的,都不能保证这个结论必然为真。

对我们老百姓而言这算什么?可是对于科学家、对于哲学家、对研究知识的专业人员来讲,这是致命的问题。你不能保证某个知识是普遍的、必然的知识,它就不叫知识。知识就是普遍的、必然的,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那个性质才叫知识。突然发现建立于归纳法之上的知识不成立,它不能保真,归纳法只能证伪,不能证明。

换句话说,归纳法的结论就是等待被推翻的暂时的正确。所以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呀,波普尔特别同意这句话。在波普尔之前,甚至在我们今天呀,我们认为科学一定为真。那么波普尔发现,如果常规科学来自于实验,实验就是归纳法,而归纳法就是等待着被推翻暂时的正确的话,他说科学的第一大特性就叫可证伪性,能够有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个学问才是科学。

如果一个学问永远不可能被证明是错的,这个学问就不是科学。这句话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归纳法不能保真。

接下来我给你看一个很有趣的视频哈,淋漓尽致地讲了归纳法谬误。三点水,三点水偏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我不知道你看了这个小视频之后有没有笑哈,非常有趣。不过也有人说了,那个滚好像跟水也有关系,水烧开之后就滚了哈,哈哈。你看非常有趣。这就是归纳法的谬误。我们把,一共,一定时空边界之内的小样本、小概率,推而广之为整个事物在超时空共有的规律,这就是归纳法谬误。

你会觉得这算什么?唉呀,你再抬杠,其实几乎人类所有犯错误的时候,都是在这个时空边界内外之间的问题。你在把边界之内这个规律,不恰当地推到了边界之外,这就是我们犯错的一大根源所在。这就是归纳法谬误。

比如我们看归纳法,它有个致命的bug,时间性归纳法有一个隐含假设,叫做未来和过去一样,或叫时间上的连续性假设,某一个规律在过去和未来的时间里边是连续性存在的。你稍微把你的精神振奋一下给我,盯着这个张PPT来看哈,不要看我。

在我们过去的经验里,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说,将来太阳会继续从东方升起。请你想一下,为了让这个这个前提和结论成立,中间必须有个隐含假设是什么呢?凭什么说过去成立的某个规律,未来一定成立呢?中间有一个梯子,那个梯子是什么?那个东西叫隐含假设,你已经忘了它是隐含假设了。那个梯子叫做未来跟过去一样。只有你假设未来跟过去一样,这件事情才能成立。

所有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个大泡泡,更没有人直面这个大泡泡,它一定为真吗?它永远为真吗?你凭什么相信未来跟过去一样呢?我相信有同学会说,唉,你你这不脑袋进水吗?未来跟过去一样,这不是,这这这是想当然的事情啊。

什么叫哲学?康德说哲学起始于对所谓自明的东西的追问。

如果真的问你一下,你凭什么相信未来跟过去一样呢?我请你证明一下,未来跟过去这一过去一样这句话你会怎么证明呢?我相信你的证明方式一定是这么说,今天跟昨天一样,昨天跟前天一样。所以在我们的经验里,未来总是和过去一样。请相信我,你证明未来跟过去一样方法论还是归纳法。除此以外,你找不到任何一个方式能证明未来跟过去一样啊,那这件事情就很荒谬了。

连续性假设本身,它也来自于归纳法,那在我们的经验里,未来总是跟过去一样。所以我认为将来未来还会继续跟过去一样。如果你现在思维是很清醒、很冷静,你应该预见到这里边有个问题,这个句式当中它也有一个隐含假设,在我们过去的经验里,未来总是和过去一样。所以将来未来还会继续跟过去一样,中间依然有个隐含假设,是什么?就是未来跟过去一样。这个小关口如果你没听懂,我建议你回头再重新来听一下。这就是一个悖论,这是一个循环论证。

我们需要的证据,就是我们要证明的对象,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办法从逻辑上证明连续性假设。

连续性假设不是一个逻辑推理的结果,它是一个非逻辑的武断,它是一个默认正确的隐含假设,它根本不是必然正确的假设。所以休谟说太阳从东方升起,只是一个假设而已。如果你有机会从这话里跳出来看一下,我们人生工作里边很多所谓自明的东西,其实都是假设而已。如果你有机会捅破这样的假设,几乎你就打开一个全新的一个认知边界出来。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三体》。《三体2》的时候呢,罗辑带着他的孩子,夕阳西下的时候,唉,在那个大铁塔,就是跟三体连接的那个塔下面去玩,这时候跟他连接那个三体人问他说,太阳快落下去了,你们的孩子怎么不害怕呢?罗辑说当然不害怕呀,他知道明天太阳还会继续升起的。而这句话只是对于我们地球这个时空是成立的,在三体的世界里边,第二天是升起一个太阳,还是两个?还是三个?还是根本没有太阳,是完全不知道的。

所以连续性假设是归纳法得以形成的隐含假设,这就是人类思维,或者说建立在归纳法思维上的一个大bug。

当然我相信如果我从道理上把你说服了,那你会有一个延续性的问题出来了。你说教授,那既然连续假设有可能导致灾难,因为它在不可跨越的边界内外,它跨越过去了。那人类为什么需要一个连续性假设呢?为什么需要这个隐含假设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不这样的话,我们是根本没有办法获得知识,哪怕获得暂时正确的知识,我们都难以获得。请你想一想,我们有可能把全世界所有的天鹅都数过来吗?这是做不到的。所以把我们一定边界之内的天鹅数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在阶段性的里边暂时的正确,保证我们的生存就可以了。

所以王东岳先生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叫做知求存不求真。这句话其实给我很大的惊喜。知识本质上是在一定时空边界内帮我们得以求存的,它并不能帮我们得到这个宇宙,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是根本做不到的。

任何归纳法都有时空边界的,一旦过了那个时空边界就会遭遇非连续性节点,一旦遭遇非连续性节点,立即失效。所以我一直在讲人类思维的阿喀琉斯之踵、阿喀琉斯之踵,最准确的一个原因的描述,就是这样一张图。 第一个曲线本质上是一个圈,在这个圈里边,由归纳法产生的某个知识是有效的。第二条曲线呢是另外一个圈,但到那个圈里边去之后,原有的规律就无效了。

而我们人类的思维却默认连续性的,你无法分辨出来,这个时候就会导致致命性的问题。这是一个初看者看起来无足轻重的抬杠式的问题。我必须承认,我第一次从世界观这本书里边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也觉得这不抬杠吗?有什么意义呢?后来发现这是我们人类一切人事兴衰的根基性原因。

比如回到商业里边来,我们管理者最重要的一个词汇叫做经验,你想经验的背后的隐含假设是什么?过去的经验未来有效,这不是连续性嘛?当产业周期变化慢的时候,它是连续性。所以归纳法用过去的经验指导未来是最有效率的。但是一旦遭遇非连续性,中间的那个时空边界跨越出去之后,由于新的产业曲线发生变化,两条曲线的性质都完全不同。这个时候你用原来归纳法的规律来指导未来,不但没有用处,反而有害呀。

二、演绎法

那如果归纳法有问题,尤其在非连续性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安然跨越到第二曲线去呢?我们也给一个建议,叫做演绎法。

演绎法是我们东方人非常陌生的一种思维习惯。按照吴国盛老师的说法,演绎法是理性思维的主要用智方式,是2楼的主要用智方式,它是一种很奇怪的思维,叫做自个可以把自个推出来的学问。

你只要给了我个元起点,我一步一步一步就能把自己的未来找出来的那种询问方式,而不需要你在外面替它推演的方式。

全世界只有古希腊有演绎知识。其实我们今天所有的科学启蒙于古希腊,如果没有古希腊的哲学,就没有今天的科学。我想这件事情是一个公论。而古希腊的哲学,古希腊的逻辑里边最基础的用智方式,就是演绎知识。

所以我们到了一个伟大的一个哲学家叫做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可以说是西方世界观的第一个奠基者。当在哲学界里边,你说哲学家这个词,你都不用说人名字的时候,大家会默认指向亚里士多德,他对今天的科学影响非常非常的大。那亚里士多德以一己之力建立了一门学科呀,逻辑学,而逻辑学成为所有其他科学的语言。他对逻辑的一个重要的特性表述,请你牢牢记住,叫做必然的导出。

他说我从A点到B点,那个必然的导出的那个过程叫做逻辑。逻辑非常有趣,他说从前提到结论那个必然的导出那个特性叫逻辑。因此呢他只相信演绎法,他不相信归纳法。

演绎法我们大家学习的最熟悉的特征啊就是三段论,请你看一下。三段论的大前提是所有的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也会死。请你盯着,这个三段论哈,如果前两句话都是对的,它的结论是否是必然的导出呢?

如果前提正确,结论一定为真。这恰恰是归纳法的缺点。归纳法的缺点是不能保真,无论我再多正确的前提,你做再多的实验,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是真的。而演绎法呢一重大优点就是这件事。如果你前提是正确的,结论一定正确,我保证从A到B中间那个逻辑的那个线,即使你看不到它,那个东西是正确的。甚至古希腊人认为从A和A这个事物到B这个事物之间那个逻辑才是实体。而AB这个事物不是实体,逻辑才是实体。这是非常非常有趣的思维方式。他认为逻辑是实体,而事实是第二位的。逻辑是什么?那必然的保真的那个劲儿叫逻辑。请你把这话牢牢记住。

我们也讲哲科思维,哲科思维、哲科思维,它的用智方式、用智过程,一言以蔽之,两个步骤,叫假设与证明。假设就是给个前提,所以证明就一步一步地把它来证明出来。它相信逻辑假设在先,而实践检验在后,这是典型的演绎法思维。

这个思维方式的坏处是速度慢,你要拈一个深刻的抽象思维,抽象的理论出来,太慢太慢了,但好处是可迁移性。一旦在逻辑上导通一个共同的抽象概念,与此相关的所有具象问题立即全部化解了。

所以有一个足够智慧的人,一旦在某一个平面里边,他挖了一个洞,打了非常非常深下去以后,然后这里面获得的真知会把一大片的问题全都解决掉了。这种思维方式叫做演绎法。举个例子,在伟大的牛顿爵士之前,没有力学这个概念,大家是在日常经验里边来把这个跟力、跟运动相关的东西来去去揣测。那自从牛爵士提出F=ma这公式出来以后,跟力相关的所有问题一下子全都解决了。然后瓦特把这公式引到蒸汽机里边去,引发了什么?工业文明。而对牛顿来说,它并不是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他提出这个公式并不是从什么蒸汽机的改善呀,这些经验归纳出的公式出来的,是跟它完全没有关系。他是拈出一个抽象的逻辑在先,然后他解决了所有大片的问题出来,这个思维方式叫演绎法。

所以演绎法里边有一个非常奇怪的说法,这是东方思维很难理解的。它说逻辑比事实更真实,这句话你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事实是你看得见,甚至你摸得着的东西,逻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你却相信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实体,而逻辑是第二位的。你怎么可能理解呢?所以西方哲学家讲另外一句话,只要逻辑上成立,事实一定成立。

所以请大家来跟混沌大学来学习,一定要把这个弯转过来,这个弯非常非常的有趣,这个弯也非常非常的重要,一旦转过来之后,你整个思想境界会有一个巨大的一个提升。

接下来我请教各位一个问题哈,你看这句话,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见,对吧?比如说,你看这个什么什么模式,去年在北上广深都跑通了,所以今年我们到杭州啊,肯定也能跑通。你在某一个城市跑通一个模式,然后你会认为这个模式在全国所有城市都能跑通,这是咱们创业里面经常用的一个场景吧,这个场景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呢?嗯,你可能认为是归纳法或者是演绎法。

好,我再追问一下,我们大家过去有一本书哈,《精益创业》。精益创业是演绎法还是归纳法呢?你想当然当然会认为说,精益创业当然是归纳法,因为精益创业有个词叫MVP,你做出MVP出来之后再把它推广出去。但你完全忘掉了,精益创业是两步法,在做MVP之前,一定有一个假设,它叫什么价值假设或者增长假设。MVP是在这个假设指导之下的MVP,MVP是为了验证或者推翻这个假设的。假设在先。所以很显然精益创业是演绎法。所以后来我们很多人说精益创业这个失败率很高,所以把这个方法论给抛弃掉了。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这个方法论的内涵是什么?

我再举一个小例子哈。头条进军视频领域,2016年的时候,头条系三大短视频产品,抖音、火山小视频和西瓜视频呀,2016年的时候密集上线。为什么2016年密集上线呢?因为2015年底的时候,中国的这个手机网民已经6.2亿,WiFi使用率92%、4G、屏幕变大、分辨率等等,所以短视频爆发的基础环境已经具备了。2016年今日头条用户数用户在短视频的消费市场已经是图文的1.33倍了。2016年前6个月,今日头条的视频阅读量翻了将近3倍。所以你看这张图哈,今日头条在2016年上半年,它的短视频的播放量翻了3倍。

2016年的时候,它的短视频的日日均播放量是13亿,比2015年涨了605%。大家再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讲过第二曲线,我们说格鲁夫的一句话。

他说每一个战略转折点都会表现出10倍速变化,而每一个10倍速变化都会导致战略转折点。所有刚才这些数据完全印证了这句话。

所以张一鸣牢牢地在2016年抓住了这个信息,短视频将是内容创业的下一个风口,这个判断出来了。张一鸣认为短视频是一个前景光明的领域,是一件方向正确的事儿,在2016年作出这个结论。再回到演绎法创业上去,第一步是假设,第二步是MVP。其实刚才所看的这些数据全都是一个假设,短视频是方向。然后接下来第二步是MVP,张一鸣在2016年5月份,分,做了三款的这个短视频上线,西瓜、火山、抖音,三个不同的方向去上线,你会看到是什么?这是MVP。其中火山是走低端,UGC模式,对标的是快手,抖音对标的是http://musical.ly,西瓜对标的是YouTube。那为什么快手、http://musical.ly、YouTube呢?因为这三款这三款产品已经是成功的三款产品。

你看短视频这个方向一定正确,而且这个短视频这个方向里边已经最成功的三个模式都在那儿了。所以张一鸣拈出三个MVP出来,分别对标三个方向。其实内部可能比这还多哈,是事后诸葛亮,我们拈出这三个成功的出来。

你看逻辑上很清晰,但结果呢却没有这么好。前9个月数据表现非常糟糕,逻辑非常正确,结果却不那么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你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会说,唉呀,说明短视频可能还没起来吧。哈哈哈。你看你都分了三波去实验了,全都不好。然后有人会说,唉呀,短视频好是好,可能不是我们家该做的事吧,我们家没这个能力吧,你会放弃。如果你认为是实践,用归纳法的话,MVP是归纳法,或者你该放弃了呀。

然后张一鸣在这个时候说了一句话,我认为这句话说明这是一个顶级的CEO啊,非常非常的棒,听这句话的时候我都很感慨,这么年轻的人,这种成为一个那个一个这个第一款世界级的产品做出者,是世界级眼光的。你看这句话,逻辑上正确的事情一定是对的,况且别人已经验证过了,数据差不是说明这个事儿不对,数据差只说明我们自己没做好。所以接下来呢他大力去投入,挖了很多的人,甚至收购公司,调最主要的人员过去来做这件事情,不但没有降低投入,反而把全公司的投入都投进去来做视频。

结果抖音呢在2018年4月份的时候,抖音超过快手,成为今天全中国第一款排名第一的短视频。请你想一下,今日头条在2016年,张一鸣如果不是这么投入的话,今天的今日头条是什么样子?请你想一下,在面临当时MVP失败以后,如果不是用演绎法思维,是用归纳法思维的话,张一鸣还能坚持做这样一件事情吗?

所以什么是混沌味道?混沌的味道呢,我们相信本质思考,我们相信任何事情背后啊必有道理。混沌味道呢,我们相信逻辑,我们相信必然的导出。混沌味道呢,我们相信演绎法,我们相信逻辑比事实更真实。这些思维方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特别不熟悉的一些思维方式。所以混沌大学是第一个把哲科思维引进给中国的创业者、创新者的。所以这种思维方式我认为殊为珍贵哈,我很骄傲,我们来做了这样的一些事情。

三、第一性原理

好,接下来演绎法之后的顶端叫做第一性原理,接下来我讲一下第一性原理。归纳法有问题,但是演绎法也有个结构性的问题,就是不能证伪。

因为演绎法的是说,如果前提正确,结论一定正确。所以你可以追问演绎法说,那你凭什么相信前提是正确的呢?归根到底,演绎法的前提来自于归纳法,所以演绎法终极无效。如果你的前提来自于演绎,如果演绎法的前提来自于归纳法,那么演绎法终极无效。你看,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也会死。这个时候你如果想挑战演绎法,你可以问一个什么问题呢?你说你凭什么说所有人都会死啊?你只能说,啊,在我的记忆当中,在我的经验里,就没有长生不老的人。所以你看,你说所有人都会死这个结论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归纳法,而归纳法是不能保真的。所以演绎法的结论也不能保真。

三段论演绎法的根据是前提,那你的根据也是你的困境,如果前提正确,结论一定正确,所以演绎法的隐含假设是它的大前提,大前提是演绎法,三段论必然地给出,并不是演绎法本身推出来的。演绎法是从前提往后边导出、推出其他结论出来,所以大前提是演绎法的隐含假设。

演绎法的价值在于它的可保真性,而它的可保真性取决于前提的确定性,但是来自于归纳法的大前提,不能确定为真。所以一个问题来了,如何确保演绎前提一定是真的呢?别忘了,如果演绎法的前提必定是真,它的推论过程也必定为真,所以结论也必定为真。所以它关键点就是前提,但前提不能来自于归纳法,你怎么办呢?

这时候有且仅有一条路,三段论的前提如果不能来自于归纳法,它就必须来自于一个更高链条的三段论推理的一个结论。如果一个更大系统推出的一个结论,对于子系统而言,可以把它继承过来作为你推论的大前提,可以保证确定为真。那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你怎么能保证那个更宏大的系统,演绎前提的确定性呢?同样它不能来自于归纳法。这时候又只有一个办法出来了。那个大系统的前提,来自于一个更更更更大系统演绎推理的结论,那个更更大的系统推出来的一个结论,你继承它作为你的前提,保证你在那个大的系统里边必然为真。当然这个链条不能无限地倒推下去,最终必须有一个基石,最终必须有一个自确定的元起点、元前提,放在那儿说它一定是真的那个东西,才能保证整个三段论的推论一定是真的,对不对?必须有一个元前提。

那个元前提叫什么?那个元前提就是伟大的第一性原理。我们放一个焰火哈,英文叫First Principle,大前提是First Principle。第一性原理这个词儿来自于亚里士多德,我把这句话拈出来给你听一下哈,原始出处。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这个系统根基性的命题,它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更重要的说法是,这个第一性原理来自于这个系统之外,它是个不能变的元前提,它不是在这个系统里边推理出来的,而是给定出来的那个东西叫第一性原理。如果有了一个自确定的元起点叫第一性原理,加上演绎法这个推理方式,当然就能推出一些必然为真的一些思维模型出来,由这些思维模型组成整个理性系统了。

请你盯着这个公式,这公式几乎是今天哲科思维里边最根基性的底层的一个算法公式,依据某个第一性原理,给定的第一性原理,加上演绎法,就把系统之内的所有其他命题推理出来了。我把它画成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就是我们通常用的一个模型,是我们在讲课里边最常用的一个模型。任何理性系统内部是用演绎法来推论,它必须建立在一个第一性原理之上。

请你注意到,我把第一性原理放在了这个系统之外,它是系统之外的大前提,由它加上演绎法,推出整个理性系统的其他内容出来。

这里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叫单向性法则,第一性原理到所有其他命题,有一个单向性的法则,你通过所有其他命题是无法推导出第一性原理来的。所以第一性原理是给定的一个东西。第一性原理的味道呢,我们可以给几个秒懂的类比哈。你看这个大树,第一性原理就好像大树的根。我们大家通常会看到,哇,你在地面之上嘛,我们会看到这个干呀、枝啊、叶呀、花啊,但是我们看不到呢这个地下面的根,而我们看不到地下面那个根生发出整个这个树木出来,说这个树根相当于这个树的第一性原理,它在我们可见的系统范围之外给定的。唉,它有点第一性原理的那个味道。我们只是给一个类比而已哈。

第一性原理像什么呢?像地基,当我看摩天大楼的时候非常高啊,100层啊,几百层这么高。越高的大楼,它下面的地基越深,地基扎的越牢,它盖出来楼层就越高、越稳当。所以地基相当于这个楼的第一性原理,而我们看到的是可见的楼层,看不到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根。大概是这样一个意思。

所以做个小互动哈,如果你对第一性原理的概念已经很熟了,你能不能帮那些不太熟的同学再举一个秒懂的案例,做一个比喻,做一个类比。这种隐喻非常重要哈,这个隐喻,图形性的隐喻呢,能够把第一性原理锚定在我们的心里边去哈。请你给这样一个隐喻,帮助下我们其他同学们。

第一性原理的重要的几个特征。我反复来讲,它是系统之外的,它是自确定的,它是元起点。所以有几个类似的词汇哈,如果你真正的去钻,它们有一些区别,但是对于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应用来讲,它们其实是大差不差,你可以当做同一个词汇来应用,我需要把它们来全部拈出来给你一下,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你可以忽略不计。

第一性原理,几乎就是我们从中学学到那个概念叫公理,它也是我们日常生活里面说叫基石假设,它也是我们整个推理里面的第一因,你也可以称它为逻辑的奇点。所有这些词汇呢,你都可以放在一起,大差不差来用。在我们以前的版本里边呀,有的时候把第一性原理和逻辑奇点区分开来,这样呢虽然更精确一点,但是大家掌握起来增加了复杂度。所以对我们而言,只要是决定这个系统的元前提,你都可以称为第一性原理,这几个概念你可以当做同一个概念来用哈,简化一下。

比如说第一因,科学家相信宇宙当中的任何一个运动都是由其他运动产生的。而第二个运动呢又是由第三个运动来产生的,那这个过程不能无限倒推啊,它最终必然有一个第一动力因,而这个第一动力因必然是个不动的施动者。唉你看到没有,这是第一性原理的那个味道。追到头儿,哲学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追究终极。追到终极的时候,你会发现,追到第一个的时候,它也会变成唯一的一个了。那个东西的味道就叫第一性原理。

我们再看老子的句式里边也有一个类似的句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换句话说,天地人是由道来生发出来的。然后问,道法谁呀?说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什么意思呢?我以前看到有同学说道法自然就是道法大自然。这种同学应该打一个板哈,在老子的时代还没有大自然的概念呢。道法自然的意思就是道法它自个。所以你看道是什么概念?第一性原理的概念。最早最早的那个根的那个东西,First Principle那个东西叫第一性原理。这概念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几乎人类理性思维如果挑三个元逻辑,我也会挑第一性原理出来,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

甚至我们回到科学里面来看,我们讲宇宙学哈,我们今天所有科学家相信啊,宇宙起源于这个宇宙大爆炸。然后人家问说那大爆炸之前是什么状态呀?叫奇点。那奇点是什么呢?不知道。因为奇点那时候连光都没有,没有任何信息,你只能接受它作为整个宇宙起源的元起点。你看这个奇点,不就是整个宇宙来源的那个第一性原理吗?请你一定要拈出第一性原理这个味道出来哈。所以宇宙大爆炸理论并不是第一性原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这个原起点叫做奇点这个假设是它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奇点,到今天为止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但所有人默认它成立,作为我们今天的一个,给定的一个假设是奇点,这是第一性原理。

那此处我做一个重要的澄清,在我以前的课程里边呢,讲过,但是没有这么重要地澄清一下,我要特别讲一下。我们经常把第一性原理当成这个系统的中心思想,错了。第一性原理不是这个系统的中心思想,而是这个系统之外、之前的一个元前提是第一性原理。请你再看这个句式,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也会死。第一性原理位于元前提的位置,而不是结论的位置。所以第一性原理是树根,而不是树干,这件事情我一定要讲清楚。所以很多人讲第一性原理的时候,把它误解为这个系统的一个中心思想。

我们知道根据简一律,我们相信每一个理性系统都可以简约为一个中心思想,但是中心思想又来自于什么呢?它来自于一个元前提叫第一性原理。中心思想是在系统之内的,它是由第一性原理加上演绎法推导而出的。第一性原理在系统之外,第一性原理是给定的一个假设。我讲的这段不知道你有没有听清楚哈,这段话非常非常重要。

拿到商业里边来说,举个例子,说你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你的商业模式一定不是你的第一性原理,你商业模式得以形成的那个元起点,那个基石假设叫第一性原理。如果问你的你的战略是什么呢?你把你战略拈成一句重要的话出来,这句话不是你的第一性原理,但是你的战略得以形成的前面的基石假设是你的第一性原理,这个区别非常非常的重要。

比如说我们说牛顿的经典力学的中心思想是F=ma,这是它的中心思想。但它第一性原理是什么呢?第一性原理是惯性假设和引力假设。惯性假设和引力假设加上演绎法,能推导出F=ma出来。这地方你能够看到第一性原理和中心思想的区别了吧?有了第一性原理,加上演绎法,一定能够推导出中心思想出来。所以第一性原理相当于前面的那个元起点,那个公理的那个部分哈。

所以第一性原理,如果你要换一个词汇来表达,其实它更像第一前提或者逻辑奇点。当我们把那个First Principle翻成第一性原理以后,其实这个翻译呢并不完全精确,它会把你当成是这个系统的那个简一的那个原理了。这个区别呢我这次讲课的时候给你澄清一下。

但是第一性原理是有层级之分的,你要知道大系统的中心思想可以成为小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我相信我这一段的这个这个这个修正绝对不是没有帮助的哈,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但是系统是有层级之分的,有母系统和子系统,所以不同系统的第一性原理之间也有层级之分。对于我们而言,你没有必要去找那个终极的第一性原理,比我们这个子系统大的母系统,你都可以拿过来作为我们第一性原理的来源了。

我们再举例子来给你听哈,比如天文学,我们讲行星运动定律的第一性原理是开普勒的行星运动,行行行星三大定律。所以人们开玩笑说开普勒是行星立法者,星星怎么转,开普勒同学说了算,是天文学。但是你会发现呀,开普勒的行星定律,其实它是来自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如果把牛顿的万有引力作为公理,你完全可以推导出开普勒的行星定律出来,所以它,它就变成了牛顿大系统的子系统了。牛顿的万有引力成为开普勒行星定律的第一性原理了。但你再可以把它扩大一下,其实牛顿的万有引力又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个基石假设而已。所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成了更大系统的第一性原理了。

所以我在说什么?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所以第一性原理随之有自己的作用范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第一性原理是绝对普世适用的。同样,每一个系统也并不是只有一个元前提,有可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第一性原理支撑了同一个理性系统。如果你去维基百科查这个词,你会发现第一性原理是个复数词,First Principles。所以你会看到我们将来的推理,无论是相对论,无论是牛顿的定理,还是进化论,其实都有2到3个这个第一性原理的。所以每个系统大概有2到3个第一性原理,推导出一个理性系统出来哈,所以大家也不要被一这个词来给这个遮蔽住。

【小结】

所以到此呢,我们把人类思维的三种逻辑向你介绍清楚了。第一个逻辑呢是归纳法,归纳法是我们最常用的一个思维逻辑。归纳法的问题呢,它的隐含假设呢是连续性假设,而连续性假设是给定的,并不是能够推理证明的东西。所以归纳法只能证伪,不能证明。

所谓哲科思维,讲的是演绎法。演绎法也有一个大前提,演绎法也有个隐含假设,是它前提的一个准确性。所以为了保证演绎法前提的准确性。

我们拈出第三种逻辑出来,叫做第一性原理。如果给定一个自确定的第一性原理,一定为真的第一性原理加上演绎法,就能推导出全部系统出来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三种逻辑,归纳法、演绎法和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几乎是哲科思维里边皇冠上的皇冠哈。这次课程当中,我给以前迭代的迭代的最大的一个澄清点是,第一性原理并不是你的理性系统本身,而是理性系统前面的元前提。

所以今天的概念里边哪一个点对你的印象比较深?或者哪个概念现在不太清楚,我们最后做一个草莓互动,可以写出来。

作者:子帅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93316386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