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边扶贫故事(我的扶贫故事刘慧君)(1)

原本与我并不相识的八旬老人,却总喜欢喊我“乖乖”。

我的身边扶贫故事(我的扶贫故事刘慧君)(2)

在石阡县甘溪乡,人们对最亲的小辈称“乖”。没想到,我这个脱贫攻坚干部也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

八旬老人是我在石阡县甘溪乡铺溪村的帮扶对象,名叫陶芳银,出生于1936年5月。陶大娘行动不便,其儿五十多岁因残至今未婚,母子俩住在山上的破木屋里,家徒四壁,相依为命。

陶大娘是一位有故事的人。

我的身边扶贫故事(我的扶贫故事刘慧君)(3)

我初次到她家走访时,不见好脸色,还差点被她用扫帚撵出家门。当时我一开口动员她家搬迁,她拿起扫帚就把我往外赶,并噼里啪啦叨唠开了:“我母子俩哪也不去,就是死在这山上也不用你们管,我要守着我男人死在这屋里,反正你们也没有管我的死活”,她边说着边看向堂屋的神龛。我顺着看过去,只见神龛上悬立着一张遗像,神龛周边全是灰,唯遗像被擦得干干净净,想来那就是她的男人了。陶大娘虽有些不近人情,但她对已故多年的男人还保持着这份爱,令我肃然起敬。

后来我了解到,之前乡里和村里干部多次上门动员她家搬迁或去养老院,并不时送去民政救助粮接济她母女俩,可她基本上都没个好脸色。通过多次走访交心,我终于找到了症结,她不想离开那是因为她男人就死在这破木屋里,她迷信地认为搬离后男人的“魂”找不到她,她以后死了也找不到她的男人了。所以,只要有干部一谈搬迁,她准会不给好脸色,甚至还要赶人家走。

我的身边扶贫故事(我的扶贫故事刘慧君)(4)

于是,我不再谈搬迁的事,经常陪她拉家常,听她摆她们的爱情故事。每每摆起她和她男人的开心事时,她那神情犹如十八岁的姑娘,脸上荡漾出满满的幸福……由此,我彻底放弃了继续动员她搬迁的念头,极力为她家争取到了一笔危改资金。可问题来了,危改资金要建房验收合格后才会拨款,她家既无启动资金也无劳力改造。我一连找了几个人来核算,人家都不愿意帮忙建,说不但赚不到钱还要倒贴,这可如何是好?我找到村里一个建房的人,登门拜访好几次,磨破嘴皮人家才勉强答应帮忙修建。建房期间,陶大娘看见乡党委书记杨茂辉、攻坚队长吴光辉、村支书冯运启都去督导进度,就连连夸赞我是个好干部。

建好陶大娘的新房子后,我第一时间把她男人的遗像拿出来擦拭干净并摆在了新房子的神龛上,也许因为我这个小小的动作感动了她,她当时喜极而泣,一边擦拭着泪眼,一边抚摸着遗像上的男人说:“老头子,你看见了吗?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人,是个大好人啦!给我们修建了这个新家。他是我们的乖,你在天有灵,要保佑他……”

这之后,我每次去她家,她都是叫:“乖,你来了!”

我隔三差五总要买点礼物去看看她。2019年5月,陶大娘的儿子要进城住院治病,我受托照顾她。就这样,我风里来雨里去,坚持骑行了近一个月的山路,每天为陶大娘送去热腾腾的饭菜和一些生活物资。有好几次,我看见她是边吃饭边流泪。她告诉我,这是她这一辈子吃得最好最香的饭菜了,我比她的亲儿子还亲呢!

陶大娘依旧一次次“乖、乖”地叫着,我也一次次应着。她的几位女邻居时常善意地告诉我,叫我不要生气,说这“乖”在她们这里就是“儿子”和“很好的人”的意思,她们从未听见她这样叫过别人,她这是把我当成了很好的人,比她的亲儿子还亲的意思。听到这种说法,我开心地笑了。

今年10月的一天,84岁的陶大娘安详地走完了她的一生。噩耗传来,我热泪盈眶。

如今,我每次去她们寨子走访,再也没有人喊我“乖、乖”了,心里总感觉空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