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飞

自从隋朝建立起科举制来,文人就有了闻名于天下的途径,可是读书终非人人可行的事情,譬如说许多勇猛的将军,不就是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吗?因此,科举制中还加入了冠以“武”事的特殊门类考试。所以,从此以后的科举考试除了文状元之外,武状元也是受到统治者重用的人才。这样的制度让国家的军事指挥能力一直保持着先进性,让军事实力能够有所进步。

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他只活了22岁(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到底有何本事)(1)

武状元张三甲

但是,对于武事的考试终归争议不断。文人能够痛过文章表达出他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可是武者只能够通过笔试来展现他一人敌、十人敌甚至是百人敌的本事。

古人单手举鼎

因此,在这之后即便有诸多武艺超群者,却受困于兵法知识的局限性,最终无法像文官一样登堂入室,反倒只能作为小兵一步步积累军功。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当你厉害到能够吸引住皇帝的眼球之时,你的文化水平多差也就不重要了。清朝末期最后一位武状元的故事就是这样的:

据史料记载,在光绪帝以武科“所习原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下诏“永远停止。”的规矩之前的最后一次武将考试上,一位名叫张三甲的壮士让在场的人是瞠目结舌。

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他只活了22岁(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到底有何本事)(2)

《武状元苏乞儿》的电影图像

张三甲舞动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翻飞于考场上,刀舞风生,寒光夺目,一会儿蛟龙潜水,人刀伏地,如惊涛滚动;一会儿鲲鹏展翅,凌空于半空,似有直上云霄之势。要知道,一百八十斤的重物让张三甲拿着像拿棉花一样轻盈,这要是上了战场,这样的大刀砍在敌人的脑袋上,只怕敌人多长几个脑袋都不够砍得。

光绪皇帝马上就看呆了,心想我身居高位,见识一直不同于寻常人,但是也没见过这样的阵势啊!

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他只活了22岁(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到底有何本事)(3)

其实,张三甲从下便练习刀法了,以前他就手提大刀在马背上飞速疾驰,对着根深叶茂的留上一通乱砍。马匹驮不动张三甲和大刀,连回家的力气都没有了,张三甲也不生气,干脆的背着大刀自己走了三里地回到家中,面不改色心不跳,真是异人啊!

他的老师国昌就额首赞曰:"吾弟子盈门,唯三甲为罕见也"。

最终,龙颜大悦的光绪帝便亲点张三甲为武状元,并且皇帝亲自披红戴花并恩准在京师夸官三日。一时惊动朝野,在京官员无不前来庆贺,天下武举纷纷造访以期提携,三甲下榻的小店里整天车水马龙。这么一位大人物衣锦还乡之后,那家乡人可是与有荣焉的啊!昔日对他张三甲不闻不问,甚至言语不屑的官员、学子这时候都快马加鞭地赶来祝贺,趋炎附势的模样,真是“难以言表”啊!

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他只活了22岁(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到底有何本事)(4)

状元牌匾

只可惜啊,纵然张三甲天生神力,却扛不住这个将要走到末日的国家重担,最终因为操劳过度导致他无疾而终。这位壮志未酬的天之骄子虽然未能创下显赫业绩,但他在赛场上叱煞风云的形象永远不会泯灭,他永远都是家乡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