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是全身性的有氧运动。什么是有氧运动呢?简单来说,强度相对较低但能够维持长时间进行的运动,基本上都是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等。有氧运动是一切运动的基础,不但有助于孩子长高,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平衡能力、身体柔韧性等多种运动能力。

3~6岁的孩子,可以通过日常跑跑跳跳,玩滑板车、平衡车等方式来提升整体的运动能力。年龄大一些的孩子除了日常跑、跳以外,还可以选择长距离慢速游泳、骑自行车等活动。细心的家长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没有适合3岁以下的孩子进行的有氧活动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对这些小宝宝而言,学爬行、学走路、学跑、学跳、学拍球这些学习玩耍的过程就是他们最好的体育活动。但如果他们的玩伴变成了电视机或者平板电脑,就失去了和体育活动密切接触的机会。因此家长需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能够起到运动效果的玩耍活动。

第二类能够帮助孩子长高的运动是弹跳运动。

弹跳运动会使人体骨骼,特别是下肢骨骼,承受节律性的垂直于生长板方向的压力。这种外力可以有效地刺激生长板中的软骨组织,促进下肢骨骼的延长,同时还能使孩子的骨骼变得更加坚韧。

对于3~6岁的孩子,兔子跳、青蛙跳、跳房子等游戏可以增加弹跳运动的乐趣,吸引他们参与。对于6~12岁的孩子,跳高、跳远、跳绳都是很好的选择。

对于12岁以上的孩子,需要团队合作的且具有竞争比赛性质的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弹跳运动则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除了健康的身体和理想的身高以外,这些运动还能给孩子带来很多意义深远的影响,比如建立团队合作精神、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学习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修养也都是孩子长大成人步入社会之前的必修课,能够帮助孩子日后更好地适应、融入社会。

有的家长又要担心了,无论是兔子跳还是青蛙跳,孩子在跳的过程中都会有或深或浅的下蹲动作。人们都说过多的下蹲会伤害膝盖,每天这么跳来跳去会不会对孩子的膝盖不好呢?

其实,这种说法多少有些以偏概全。下蹲是一项重要的基本运动形式,对于下肢髋、膝、踝各关节和核心肌肉都有很好的锻炼效果,对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有明显的帮助。适度的下蹲运动不仅不会伤害孩子的膝盖,反倒会增强孩子膝关节附近的核心肌肉,起到更好的保护膝盖的作用。同时,下蹲也是一些运动的基本构成元素,比如弹跳运动,无论是起跳还是落地都是在下蹲这个动作的基础上完成的。

“下蹲伤膝盖”这一说法源于在膝盖弯曲的时候,比如说下蹲、上下楼梯时,髌骨和股骨之间过于集中的压力会造成关节面软骨的磨损,这种压力可以达到体重的数倍之多,而且体重越大,压力越大。由于成人和孩子的体重存在很大的差异,孩子运动的速度和跳跃的高度也远远不及成人,所以在跳跃过程中,儿童膝关节需要承担的压力也要小很多。如果不是持续10分钟以上不间断地进行弹跳运动,孩子膝关节受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家长不必担心。

除了控制弹跳运动的时间以外,家长和体育老师还可以通过训练帮助孩子规范进行弹跳运动的动作模式,进一步避免弹跳运动对孩子的膝关节造成损害。弹跳应该从下蹲动作开始,尽量保持身体的重心不向前移,好像要坐在身后的凳子上一样。同时,膝盖弯下去的时候,保持膝盖朝向脚尖的方向,避免出现膝关节内扣的现象。在起跳时,臀部和大腿周围的肌肉同时发力,依次伸直髋关节和膝关节,跳跃离地。在落地时,动作顺序相反,当双足接触地面后,膝关节、髋关节依次弯曲,以起跳时下蹲的姿态完成落地的动作。这样做可以通过大腿和臀部肌肉的收缩,最大程度上吸收落地时传导到膝关节的冲击力,降低膝关节受损的风险。通常,从孩子的一蹲、一起、一跳等几个简单动作,就能够看出这个孩子是否训练有素。

虽然弹跳运动可以直接刺激生长板的生长,但是这种外力刺激的强度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强度过大或者过于频繁的刺激,不但不会帮助生长板生长,反而会引起生长板的损伤,甚至造成生长板提前闭合。生长板一旦闭合也就意味着骨头不会再继续变长,身高的增长也就停止了。所以,除非专业需要,我不建议处在生长期的孩子进行任何专业性的反复翻腾、跳跃动作训练以及过大的负重性运动,比如专业体操、举重训练等,以免影响孩子长高。

最有利于长高的十种运动(有助于长高的运动)(1)

最有利于长高的十种运动(有助于长高的运动)(2)

最有利于长高的十种运动(有助于长高的运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