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的古诗以及诗意(北风卷地白草折)(1)

北风卷地白草折

——咏北风古诗词赏析(下)

王传学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开头,写北风猛烈,烘托了环境气氛: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雪至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是西北一种草名,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惟妙惟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却像是醉人的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其中“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的特点,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意、造境俱称奇绝。

唐代诗人祖咏《江南旅情》中用北风指代家乡: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这首诗表现诗人滞留江南思念家乡的情怀。诗里的江南景色是一种想象中的景色,视角极为开阔。像“楚山不可极”,写楚地的山脉绵延不断没有尽头,就将江南的广阔简洁地说明了,这也间接表明了“归路”的遥远“萧条”。“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看到东海日出,彩霞缤纷,就知道要下雨了;听到大江波涛澎湃的声音,就知道夜潮来临。概写江南的烟雨频繁和海潮的壮观,表现了江南山川广袤的景致。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写自己书剑飘零,羁留近于南斗之下的江南。而北风吹拂下的家乡路途遥远,家书难收。吴潭的美橘熟了,想寄一点回家,可惜无人把它带到洛阳。诗中用星象和季风来说明远离故乡羁绊在外的情况,为后一句的难以找到合适人选来寄送橘子做了一个铺垫,心中的乡愁之浓烈可见是真实的。诗人用细节刻画表现对家乡的思念,对乡邻的牵挂。旅行中见到的优美景色固然不俗,那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表露得十分真切。

南宋末诗人郑思肖《寒菊》中的“北风”,一语双关: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写出菊花坚贞不移的气节。诗人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诗人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坚贞不移的爱国热情。

诗中的“北风”一语双关,既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又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他们虽凭借强大的武力灭亡了南宋,却无法征服像诗人这样的孤臣义士。诗人以咏菊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咏菊写人,托物言志,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再看明代诗人刘基的《北风行》: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城外萧萧刮起了寒冷的的北风,城楼上守城的将士被寒风吹得连耳朵都要掉了一样。将军在帐篷里面身披貂鼠大衣,手持酒杯忧愁的看着帐外的飞雪。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诗中“萧萧”说明风很大,而“北风”即北方吹来的风,是非常寒冷的,风很大,而且很冷。在这种环境之下,在城上守卫的将士(健儿),自然会很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冷到连耳朵都快被萧萧寒风吹落。所以第二句紧接着就写了守城将士在此种恶劣环境下的状况。三、四句再次突出天气之寒冷:将军在帐篷中还要穿着貂鼠大衣才能御寒,面对这样的天气和环境也只能持酒望着帐外飞雪而已。

全诗通过对这种恶劣天气和环境的描写,对将士们的反应刻画,表达出了将士们行军打仗的艰辛,也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将士们的怜爱之情。

明代名臣于谦《北风吹》中的北风,隐喻邪恶势力: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冰霜历尽心不移。

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

风吹柏枝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诗中以柏树喻坚持操守的正直之人,将北风喻为邪恶势力。诗歌赞颂柏树,实际上是以此来勉励自己。

诗中以柏树的枝干坚挺,不怕严寒,生长得郁郁葱葱来比喻人的节操威严方正,正直不阿。柏树历尽了冰霜侵袭的严冬,坚贞意志始终不移,何况阳春已至,光景将更为适宜,将更加茁壮地生长。诗最后写道:“北风吹,能几时?”意思是任你北风肆虐地吹吧,又能吹多久?暗含的意思是春天终究要到来,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这首诗以北风中的柏树比拟人的坚贞节操,无论处在怎样的逆境中,都应当不折不挠,始终自持节操。诗中以树喻人,表明诗人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与乐观豁达的精神。全诗语言犀利而含蓄,感情热烈而鲜明,是一曲大义凛然的正气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