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cbd领航广州下一个十年(看海珠如何再造1.5个琶洲)(1)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专题

琶洲,是一双眼。从琶洲塔、黄埔古港到广交会琶洲展馆,它见证着广州拥抱世界的胸怀。

琶洲,是一幅画。从电商总部集聚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到打造国家级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它描绘出广州创新争先的气魄。

琶洲,是一扇窗。从传统商贸到不断崛起的世界级龙头总部,它折射了广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雄心。

琶洲,是一把琴。古韵新唱,奏响了广州不断前行的乐章。

文/申卉

图/骆昌威、受访者提供

数据:琶洲核心片区

预计营收3000亿元

3月31日,全面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在琶洲广报中心举行。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于此。

活动上,琶洲核心片区(不含大学城)共有66个项目挂牌、入驻、开业、开工,总投资1446亿元,项目总数全市第一,全部达产后预计营业收入达3000亿元,相当于再造1.5个琶洲。

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比亚迪王传福、南丰梁锦松、复星郭广昌、TCL李东生、科大讯飞刘庆峰、58集团姚劲波、欢聚时代李学凌,还有耳熟能详的阿里、腾讯、京东、小米……这些在商界叱咤风云的企业和企业家,曾在行业内做出无数举足轻重的决策,这一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选择——落子琶洲。

“经过前期建设和申报、争取,琶洲先后获评首批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广州市总部经济集聚区,今年又成功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成为全省首个大数据方向的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海珠区区长李海洲表示,琶洲正逐步成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支撑区域,正成为广州发展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他的话正在成为现实。3月29日,华邦-凯旋项目正式封顶,华邦控股集团总部正在建设的两栋总部大楼都已封顶,计划年底竣工。今年2月,该项目在海珠区率先复工,是琶洲片区施工进度最快,海珠区安全质量和建设管理的标杆。这意味着华邦很快将进驻办公。

这是琶洲速度的缩影,也见证了琶洲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决心。除了华邦,今年,复星南方总部(健康 数字金融蜂巢项目)、唯品会总部大厦项目、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项目等15个项目都将建成投入使用。

解读:入驻项目“新基建”占1/3 科技含量高

唯品会、阿里总部今年将竣工

海珠区签署入驻协议项目34个,总投资506亿元,涵盖新基建、智慧城市、新零售、智慧医疗、数字文化等领域,汇聚阿里、京东、58集团、唯品会、科大讯飞等一批互联网巨头深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

其中,“新基建”项目占据入驻项目的近1/3,达到11个,当中包括了铁塔智联区域总部、TCL酷友科技区域总部、中通服数字经济合作项目、天翼物联区域总部等。紧随其后的则是智慧城市和新零售项目。

作为起步区、面积为2.1平方公里的琶洲西区2015年6月启动开发,经过近5年时间,建设中的总部企业也迎来开花结果。复星南方总部(健康 数字金融蜂巢项目)、唯品会总部大厦、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等15个项目都将在今年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额约为600亿元。

有顺利竣工,也有新的开始。昨天,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TIT数字生活示范区等15个项目集体开工,总投资达602亿。这批项目将有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并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集聚海珠区提供居住、商务、办公等配套。

核心片区“产研结合”价值凸显

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内,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齐聚,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天河二号”等高端科研平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云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渐入佳境。

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几个片区中,跨区的琶洲核心片区无疑是最特别的,跨越了琶洲和广州大学城。大学城拥有丰富的高校科研和人才资源,在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方面,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孵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在这个目标下,琶洲核心区落地的项目具有“产研结合”、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此次挂牌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就是明证。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华南理工大学为牵头单位,协同国际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智能互联与大数据关键技术、人工智能专用芯片与计算等领域进行布局,提升人工智能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原创能力,部分解决或实质性缓解卡脖子技术问题。2020年3月,琶洲获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是广东省首个聚焦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下一步琶洲将重点发展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产业。

琶洲核心片区(不含大学城)共有66个项目挂牌、入驻、开业、开工,总投资1446亿元,项目总数全市第一,全部达产后预计营业收入达3000亿元,相当于再造1.5个琶洲。

海珠区签署入驻协议项目34个,总投资506亿元,涵盖新基建、智慧城市、新零售、智慧医疗、数字文化等领域。

观察:琶洲已形成新产业“虹吸效应”

龙头企业、初创企业盼“搭上大船”

随着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已引入阿里巴巴、腾讯、复星、唯品会、国美、小米、科大讯飞、树根互联等22家龙头企业,琶洲已形成新产业“虹吸效应”, 辐射引领效应不断加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集聚了全区1/4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超250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创新产业集群正加快形成。2019年琶洲实现营业收入2050.78亿元,同比增长36.2%。龙头企业在建设总部大楼的同时,加快产业导入,已注册121个项目及业务运营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战略发展部华南区总经理刘楠坦言,他感受到广州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领域大胆创新的信心和决心,相信搭乘广州这艘大船,企业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创新创业的热土,不仅要吸引龙头,更要给“新芽”以土壤长成“龙头”。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回溯了腾讯与广州的缘分后感叹:我们在海珠区设有广州总部,微信也是在这里诞生,并且不断地成长。我们将全力支持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的“老大哥”们,也引领着众多新生力量选择在琶洲成长,成立刚刚4年的逸仙电商正是其中之一。动员活动上,逸仙电商计划投资20亿元,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建设全国总部。“我们的目标是将逸仙电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第一互联网美妆集团。”逸仙电商副总裁黄一耕丝毫没有掩饰这家年轻企业的野心。“我们公司80%的员工是95后,大部分毕业于广州的大学,其中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广州大学城。”在他看来,行业人才能够在这里进行有效的流动,是他选择留下的重要原因。

琶洲超级定位带来巨大想象空间

从空中俯瞰广州,很容易就能找到琶洲岛,它如飘带般飞扬在海珠岛东北部。黄埔古港明清时期就是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乾隆二十二年开始,广州成为中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

新使命、新机遇。今年初,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支持广州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这意味着,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将打造为国家级平台。

2月,《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粤港澳大湾区2020年“一号文”印发,提出以琶洲为核心、以珠江为纽带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这标志着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全面启动。

超级定位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构建“一江两岸三片区”空间格局,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体量相当于13个珠江新城。这里,潜力无限,空间广阔。

其中,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琶洲是广交会所在地,也是世界展会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天河二号”等高端科研平台、全国三大互联网法院之一的广州互联网法院接连落户,合力打造“数字 会展 总部 科研”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渐入佳境。海珠区区长李海洲表示“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是海珠发展的重大机遇,将举全区之力,加快琶洲核心片区建设,争取早日取得明显成效。”

这一次,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浪潮而来的琶洲,将推动强化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再一次奏响琶洲古琴的时代新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