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暴妮妮

仿宋龙泉青瓷(见证版本馆③邬平福)(1)

儒雅又有风度,是杭州国家版本馆建设项目筹建组副组长邬平福给人的第一印象。望着远处犹如宋代园林般的当代藏书建筑,他笑着感慨:“能参与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建设,是我人生之幸。”

仿宋龙泉青瓷(见证版本馆③邬平福)(2)

(邬平福接受记者采访照)

“梦起之江,心怀感恩”,是邬平福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浙江是他为梦想拼搏奋斗的起点。“我曾经作为一名参建人员,全程参与浙江音乐学院的筹备建设和运营使用,并有幸留在浙江音乐学院工作,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挥洒着汗水,贡献着力量。”邬平福说,他深知梦想一旦启航,便只有起点,永远没有止境,他也随时等待着下一个造梦时机。

仿宋龙泉青瓷(见证版本馆③邬平福)(3)

(在杭州版本馆主馆四区屋面游步道,邬平福(左三)与同事合影留念)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0年6月,省委宣传部在宣传文化系统内选调专业特长人员参与杭州国家版本馆建设工作。此时,邬平福在浙江音乐学院资产与后勤处担任处长,这也是他第一次听到“版本馆”的概念。

“当时,我初步了解到这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虽然知道的信息很少,但是能明显感觉到这项工作是极其特殊、极其重要的。”邬平福说,从那时起,他心里便开始萌生投入其中的想法。6月底,在多方的引荐和沟通下,邬平福被借调到杭州国家版本馆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担任工程建设组组长。这项工作主要是统筹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投资、安全等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统筹提出解决的建议方案,及时反馈指挥部体系进行整改和提升。

仿宋龙泉青瓷(见证版本馆③邬平福)(4)

(“南园北馆、馆园一体”,是杭州国家版本馆区别于其他馆的特色。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建龙 摄)

“刚开始,我还是比较忐忑的,如此重要的工程,很怕自己无法做到最好,但当我了解到,我身后是一支强大的团队时,便彻底放下了顾虑。”邬平福笑着说,他们这支参建团队被大家称为“浙江建筑史上的梦之队”。不仅有以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为主创建筑师的主创设计团队,还有彰显浙建铁军精神的省建工集团施工团队、铁面无私的浙江信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团队等,为高效、高质量推进版本馆项目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

即便组建了这样一支实力强劲的战队,但工程的难度还是客观存在的。为充分彰显宋韵元素、江南特色和浙江特点,版本馆项目创造性采用了包括清水混凝土、龙泉青瓷艺术屏扇、钢木组合结构、夯土墙、青石花格墙、青铜屋面等在内的七大创新新工艺,其中一些新工艺新做法还是国内首创,没有可参考的国家标准或施工规范。

仿宋龙泉青瓷(见证版本馆③邬平福)(5)

(杭州国家版本馆俯瞰图。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建龙 摄)

为确保新工艺的艺术效果,在正式施工前需不断地进行试验试样,但开展试验试样管理亦难点重重。邬平福主动请缨,带领工程建设组会同全过程咨询单位,建立了以主创设计确认效果为核心的试验试样管理机制,从材料选样、实体试样和工程试样三个阶段对试验试样进行全过程、系统性监督把控。

“比如这些龙泉青瓷艺术屏扇,可是我们连续赴龙泉7次,经过反复研究、把控,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在版本馆文润阁南大门,邬平福抚摸着巨大的“梅子青”青瓷屏扇门说,该工程对青瓷板的规格、平整度、烧制等提出极高的要求,青瓷板是三个窑口的专家和研发团队反复对原料和釉料配方进行调整和试烧,试验1000多片青瓷板,历时半年才烧就而成。这在龙泉青瓷的生产和烧制等技术领域都获得了突破,并首次使龙泉青瓷用在建筑立面上。

仿宋龙泉青瓷(见证版本馆③邬平福)(6)

(杭州国家版本馆南大门入口处的青瓷屏扇门。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建龙 摄)

然而,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最难的考验还不止于此。杭州国家版本馆项目启动初期,正值新冠疫情国内集中爆发期,当时管控严格,还没有良好的应对策略,但项目的各项审批办理已经迫在眉睫,招标工作也在紧张有序进行,许多调研迫于客观形势无法开展。再加上施工现场还有封闭施工空间,人员相对聚集,空气流动性差,给现场疫情防控增加了巨大压力。

更糟糕的是,受疫情、煤炭价格上涨、夏季用电量和冬季用煤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全国缺电现象严重,包括浙江省在内的多个省份先后推出限产、限电等措施,版本馆项目建材供应企业也陆续受到影响,曾一度出现了建材价格大幅上涨,供货严重不足的情况,对项目顺利推进影响很大。

“为了在最难的时候能趟出一条路,我要求各参建单位倒排计划,做到任务上墙、责任到人、时间到天、督查到位。”邬平福说,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大家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项目现场加班加点是常态,甚至一位同事都来不及回杭州市区陪伴当天就要生产的妻子。

“我们都是在杭州的‘出差人’。”邬平福说,正因大家始终保持“一鼓作气干成功”的激情与干劲,杭州分馆项目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普通项目需要三年多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创造了“浙江速度”,树立了质量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