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死亡(53年斯大林逝世获悉噩耗后)(1)

纵观世界历史,20世纪是极不平凡的一百年。在这百年间,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和衰落就是典型代表。而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斯大林,对于苏联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3年2月28日,斯大林与赫鲁晓夫等四人在克里姆林宫聚会,随后又到莫斯科近郊的别墅用餐,晚餐一直持续到凌晨。斯大林略有醉意但心情极佳,状态正常。

然而第二天下午却被警卫发现倒在餐厅的地板上,已经无法讲话。医生赶来后对斯大林进行了全面检查,得出的结论是突发大规模脑溢血,随即进行紧急抢救,但是为时已晚。3月5号晚上抢救无效在别墅逝世。

那么,毛主席在获悉噩耗后,为什么没有出席斯大林的葬礼?今天让我们走进历史一探究竟。

斯大林的死亡(53年斯大林逝世获悉噩耗后)(2)

斯大林的前世今生

斯大林年轻时参与领导了十月革命,与列宁并肩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领导苏联红军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冲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围追堵截,从落后的农业国家一跃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强国。开创了“斯大林模式”,为社会主义体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斯大林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建设也同样影响深远。在抗日战争时期,斯大林清晰明确地认定中国是反法西斯阵营的成员国,希望中国共产党“联蒋抗日”,并派出苏联红军精英飞行员协助,牵制法西斯势力。此外在西安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斯大林与毛主席等中共主要领导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苏联击败德国法西斯之后,斯大林又向日本法西斯宣战,挥师进攻侵略中国的关东军,一百多万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应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抗战的全面胜利。

斯大林的死亡(53年斯大林逝世获悉噩耗后)(3)

新中国成立后,斯大林很快就在国际上承认中共领导的中央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权。随后双方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向中国提供物资和技术援助。

然而斯大林也有自己的盘算,在提供援助时附加了各种苛刻而不平等的条件。随着各种问题的浮现,中共中央逐渐意识到“斯大林模式”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转而重新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之路。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全国默哀8天,停止工作。葬礼当天,苏联人民纷纷自发赶到为斯大林送行。同时,世界主要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也纷纷赶赴莫斯科参加追悼。只有毛主席没有到莫斯科参加斯大林的葬礼,而是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18人代表团,瞻仰了斯大林的遗容并参与了为他守灵和安葬的整个过程。

斯大林的死亡(53年斯大林逝世获悉噩耗后)(4)

斯大林逝世后

据毛主席的警卫员回忆,获悉斯大林逝世的噩耗后,毛主席非常震惊,良久没有讲话。甚至连饭都没有吃,只是不停地抽烟。随即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向苏联发去了正式唁电。

若分析毛主席缘何没有出席斯大林葬礼,最主要是因为身体状况和日程安排得“不能去”的客观原因。1953年初,为了调研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问题,毛主席离京外出视察全国工作。沿着京汉铁路线一路南下,奔波了一月有余,在二月底才返回北京。在这种情况下,他显然不可能再马上赶赴莫斯科。

毛主席没有出席斯大林的葬礼也与他对斯大林的复杂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作为无产阶级伟大领袖、曾经的亲密盟友的斯大林,无论他生前还是身后,毛主席始终保持尊敬的态度。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评论或指责过斯大林。

斯大林的死亡(53年斯大林逝世获悉噩耗后)(5)

还曾经写过三篇文章(包括两篇祝辞和一篇悼念文),热烈称赞斯大林的功绩。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新任领导人赫鲁晓夫在会上做了震惊世界的秘密报告。

中共中央极为重视,11月份开始频繁召开会议研究和分析世界政治形势。在参加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讨论时,毛主席曾说过:我一生写过三篇歌颂斯大林的文章,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但是从理智上不能不写而且不能不那样写。尤其是最后一篇。斯大林离开后的苏联更需要我们的支持。

这不单是对斯大林个人的歌颂,而是对苏联共产党和全体人民的友好表示。“不愿意”与“不能不”,反映了毛主席复杂的心理感受。

从客观上来说,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斯大林确实输出过一些错误的或者说不切合实际的思想和决策,甚至有干涉中共内务之嫌,通过共产国际对中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沙文主义”的作风十分明显。

斯大林的死亡(53年斯大林逝世获悉噩耗后)(6)

回顾抗战时期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明的两次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都是来源于斯大林的“指导”。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斯大林先是坚决反对革命,专门安排苏联红军情报组转给毛主席一封秘密电报,“不许革命”,认为如果内战开打就会将中华民族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封密电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气愤和不快,人民群众为了翻身夺取自由搞革命,就会导致民族灭亡?后来内战开始,苏联又百般质疑中共的战略战术。仗打赢了,苏联又认为我们是南斯拉夫铁托式胜利,只是靠大国扶持和煽动农民才取得了投机胜利。这些举动给刚成立的新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次日,苏联政府就与新中国建交,这无异于雪中送炭。12月6日毛主席访问苏联,第一次与斯大林见面,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款待。然而就最重要的议题——签订新的中苏条约,斯大林却始终未置可否。

斯大林的死亡(53年斯大林逝世获悉噩耗后)(7)

谈及过往的革命生涯,毛主席感慨自己是长期被打压排挤的人,有话难讲,有苦难辨。斯大林随即回应:胜者为王,过去如何不重要,没有人有权审判和谴责胜利者,这是世界性公理。从表面看,这番谈话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双方的话题指向是一致的。

然而仔细推敲——新中国成立,中共显然是胜利者,可以不计前嫌,忘掉过去的不愉快与窘迫;另一方面,苏联也是胜利者,胜利者的言论不应受到质疑。深层下的傲慢态度和霸权思维可谓欲盖弥彰。

毛主席对于斯大林的评价是十分客观公正的,始终坚持“三七开”的原则。他曾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到:在苏联国内有一批人,过去把斯大林捧得高高在上,现在墙倒众人推又一下把他贬低到地下千丈。

我们决不能盲目地跟着别人转。我党中央认为斯大林总体而言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革命的丰功伟绩是主要面,缺点和错误是次要面。

斯大林的死亡(53年斯大林逝世获悉噩耗后)(8)

虽然毛主席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无法赶赴莫斯科出席斯大林的葬礼,但是在国内组织和安排了大型的吊唁活动。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公告,3月7日至3月9日,全国下半旗以示哀悼,所有机关、企业等团体停止所有宴会和娱乐活动。

首都各界也纷纷自发前往苏联大使馆表达哀思与悼念,大使馆门前吊唁的首都群众甚至排起了长队。3月6日,毛主席亲自致电苏联政府领导人,对斯大林的逝世表示哀悼。斯大林同志对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慷慨无私的帮助。

这份伟大而深厚的革命友谊,中国人民永志不忘。斯大林同志的不朽革命光辉万古流芳。3月9日,毛主席发表了题为《最伟大的友谊》的悼念文章。

3月9日下午,在莫斯科的斯大林葬礼举行的同一时间,北京也举行了盛大的追悼活动,共60多万人参与,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为外国领导人举办的追悼活动。

斯大林的死亡(53年斯大林逝世获悉噩耗后)(9)

斯大林同志的巨幅遗像悬挂在天安门城墙上,相框四周装饰着红色、黑色纱带与松枝两侧挂有中苏国旗。下午五点仪式开始,全场集体默哀五分钟,随后鸣礼炮,汽笛齐鸣。全体市民自动肃立,停止工作和活动致哀。毛主席亲自出席追悼大会,并向斯大林遗像敬献花圈以示哀悼。

斯大林作为苏联政府长达三十年的最高领袖,对近代中国的革命发展和社会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话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苏联与新中国的关系也几经沉浮,而如今苏联政权早已烟消云散,斯大林的丰功伟绩也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毛主席虽然没有亲临出席斯大林的葬礼,但这主要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毛主席充分肯定了斯大林的卓越贡献,并永远铭记这份“最伟大的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