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为一枚在天津长大的吃货,小编和大家聊聊一道著名的津菜—— 八珍豆腐。

鲜香美味的同时还有你不知道的(鲜香美味的同时还有你不知道的)(1)

八珍豆腐

八珍豆腐的起源

殊不知,至少在清朝康熙年间八珍豆腐就已有之。康熙皇帝为了笼络南方士子之心,使其甘心为清朝效力,宴请明末大儒顾炎武的外甥徐健庵并委任其为尚书。宴会过后,徐健庵对宴席上的“八宝豆腐”念念不忘,于是想办法贿赂御膳房,将其做法抄出(另有一说是康熙所赐),自己在家烹饪食用。退休后徐健庵回到江苏老家,御膳“八宝豆腐”的做法自然也随之一起带到了浙江,后被改良成为了江浙菜“太守豆腐”。此事和“太守豆腐”的做法被清朝人袁枚的《随园食单》所记载,成为日后“八珍豆腐”的起源。虽然名称不同,但根据《随园食单》中的记载,“太守豆腐”和今天“八珍豆腐”做法如出一辙,因此可以肯定“太守豆腐”就是“八珍豆腐”的前身,换言之“八珍豆腐”在清朝初年便已有之并流行于江浙地区了。

鲜香美味的同时还有你不知道的(鲜香美味的同时还有你不知道的)(2)

“八珍豆腐”最早的记载《随园食单》

在《随园食单》中记载道:“王太守豆腐,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覃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同入浓鸡汤中炒滚起锅。用腐脑亦可。用瓢不用著。”意思就是说:太守豆腐是用豆腐切碎,加入香覃、蘑菇、松子仁、瓜子仁、鸡肉、火腿等的碎屑,放到浓鲜的鸡汤中烧滚即成。吃的时候应该用汤勺而不能用筷子。下面就是今天江浙地区的名菜“太守豆腐”,也是“八珍豆腐”的前身。

鲜香美味的同时还有你不知道的(鲜香美味的同时还有你不知道的)(3)

江浙名菜:太守豆腐

不同样式的八珍豆腐

诸位可能不知道, 在清宫“满汉全席”中同样有“八珍豆腐”这道菜,而且还有“素八珍豆腐”一说。今天所说的“八珍豆腐”无非是豆腐过油后烩以各种海鲜和肉片,怎么也和素菜搭不上关系吧。但绝不要小看了老祖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素八珍豆腐”是清宫斋戒日的一道保留菜品,在每月初一、十五,新年祭天等日子肯定会出现在皇帝的面前。其做法和今天的八珍豆腐如出一辙,只不过是将海鲜换成了猴头菌、羊肚菌、松茸菌、驴窝菌、鸡枞菌、口蘑、银耳、竹荪,正好八样蘑菇。

鲜香美味的同时还有你不知道的(鲜香美味的同时还有你不知道的)(4)

素八珍豆腐

前面说的“素八珍豆腐”又称为“草八珍”,除此之外还有“山八珍”、“水八珍”和“禽八珍”之说。

山八珍:熊掌、鹿茸、犀鼻(或象拔、犴鼻)、驼峰、果子狸、豹胎、狮乳、猴脑。

水八珍:鱼翅、鲍鱼、鱼唇、海参、裙边(鳖的外围裙状软肉)、干贝、鱼脆、蛤士蟆。

禽八珍::红燕、飞龙(产于东北山林中的一种叫榛鸡的鸟)、鹌鹑、天鹅、凤凰胆、彩雀(可能是孔雀)、斑鸠、四叶草。

鲜香美味的同时还有你不知道的(鲜香美味的同时还有你不知道的)(5)

说完了清代的“八珍豆腐”,民国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那时有了“上八珍”、“中八珍”和“下八珍”之说。篇幅所限,这里小编就不展开讨论了。

八珍豆腐的今天

八珍豆腐是有名的一道津菜,说它是津菜无非是因为原材料中多为海鲜,而天津地处渤海盛产海鲜,在天津地区能将此菜的风味发挥到极致。“九河下梢天津卫”,从浙江的“八宝豆腐”逐渐演变而成的“八珍豆腐”逐渐有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和风格。

将盒豆腐划成菱形小块后下油锅煎成外焦里嫩的脆皮豆腐,爆香葱花后滑溜里脊片,加入海参段、鲍鱼片、大虾仁、玉兰片等“八珍”配料,咕噜熟了,起锅,您就瞧好 吧~

鲜香美味的同时还有你不知道的(鲜香美味的同时还有你不知道的)(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