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记古诗木兰诗第二篇(诗词第2册第八课)(1)

窦跃生

一、开场歌曲

《红色娘子军军歌》

词:梁信

曲:黄准

向前进 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

妇女的冤仇深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

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向前进 向前进

向前进 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

妇女的冤仇深

向前进 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

妇女的冤仇深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

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向前进 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

妇女的冤仇深

向前进 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

妇女的冤仇深

共产主义真党是领路人

奴隶得翻身 奴隶得翻身

向前进 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

妇女的冤仇深

向前进 向前进

我们战士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花木兰的故事成为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歌颂的女英雄)

木兰诗 / 木兰辞

[ 南北朝 ] 佚名

速记古诗木兰诗第二篇(诗词第2册第八课)(2)

二、原文译文对照讲解赏析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织布机上的筘,古代亦指梭)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爸爸)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pèi 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注意,只)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注意,只)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uò 古代打更用的梆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读háng)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赏析

速记古诗木兰诗第二篇(诗词第2册第八课)(3)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同时,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从“不闻爷娘唤女声”到“木兰不用尚书郎”,从“木兰当户织”到“着我旧时裳”,始终不失其为女性之特点。故木兰形象极为真实感人。《木兰诗》创具一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其特质,乃是中国人传统道德精神、乐观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这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实与以讽刺为特征的西方喜剧大不相同。《木兰诗》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歌之天然特长,铺排、夸张、象声、悬念的突出运用,对于渲染气氛、刻划性格,效果极佳。

速记古诗木兰诗第二篇(诗词第2册第八课)(4)

  过去多认为《木兰诗》所产生之基础,为北朝尚武之社会风俗。但是,北朝历史发展之主流,是入居北中国的游牧民族接受农业文明,进而接受中国文化,最终为中国文化所化。就此诗言,即使木兰之家原为鲜卑民族,也早已汉化。“木兰当户织”,是一证。木兰还家,全家喜庆之中所深具之礼意,是又一证。尤其木兰替父从军、高度体现对父母之爱心与对祖国之忠心,实为高度体现中国文化之精神。故应当说,《木兰诗》所产生之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北朝尚武风俗之融合,而《木兰诗》之根本精神,则是中国文化之精神。

三、主题情怀

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热爱父母、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四、艺术特色

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1.人物形象鲜明。

讲述了一个男扮女装的故事,唱出了一首平民英雄的赞歌。成功塑造了花木兰女英雄的艺术形象。第一层,孝敬父母,机智果断,替父从军。第二层,英勇善战,建立功勋。第三层,不图功名,回归乡里,热爱家乡,平民意识。第四层,报效祖国,抗击外敌。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

2.现实浪漫结合。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从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到买装备,万里行军,十年征战。从不同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谴责战争残酷的罪恶,是现实主义写法。男扮女装,凯旋归来,写木兰的愿望和理想,是浪漫主义写法。

3.民歌风格浓郁。

不片面追求整齐。不追求酸溜溜的拽词。而是像顺口溜一样活泼的民谣: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强烈对比色彩。

田园牧歌的生活和十年鏖战残酷战争场景相对比。男女对比。雄兔和雌兔对比。东南西北对比。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和返璞归真、亲情温暖对比。

5.结构剪裁得当。

十年征战,一笔带过。开始的心理活动,后来的辞官回家细写。

速记古诗木兰诗第二篇(诗词第2册第八课)(5)

五、相关阅读欣赏

《谁说女子不如男》

  歌词:

  刘大哥讲那话理太偏

  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恁要是不相信啦请往咱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祙还有衣和衫

  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啦

  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

  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

  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哎哎呵呵

  刘大哥讲那话理太偏

  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恁要是不相信啦请往咱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祙还有衣和衫

  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啦

  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

  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

  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哎哎呵呵。

六、写作知识

叙事诗是指那些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对具体的生活画面的描绘来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诗歌,包括史诗、英雄颂歌、故事诗、诗剧等。叙事诗虽然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有环境、背景的交待,但是,在叙述故事、刻画人物、交待背景、环境之中,都渗透着诗人强烈的感情,有浓郁的抒情气息。

中国古代最著名十首叙事诗

(1)木兰诗

(2)长恨歌

(唐)白居易

(3)琵琶行

(唐)白居易

(4)卖炭翁

(唐)白居易

(5)孔雀东南飞

(汉)佚名

(6)石壕吏

(唐)杜甫

(7)无家别

(唐)杜甫

(8)氓

先秦《诗经》

(9)连昌宫词

(唐)元稹

(10)圆圆曲

(清)吴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