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海上博雅讲坛”微信公众号。

宋代是古代中国文化全面繁荣、高度成熟的时期。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指出“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之中国,十之八九由宋人所造就”。因此,他认为:“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

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就生活在这个灿烂辉煌的时代。他们年辈先后相继,有生之年亦多有交集,关系错综复杂。而且,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共同特点:都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

北宋最励志的人物 讲座崔铭(1)

10月4日(周二)13:30,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崔铭将围绕力作《苏轼传》《欧阳修传》《王安石传》,在上海古籍书店举办“与伟大的灵魂相遇:北宋三大文化巨人传记分享会”,讲述北宋三大文化巨人的情谊与冲突,并为现场读者签名、钤印、题上款(限量签名钤印本,预售见下方链接)。

讲座信息

北宋最励志的人物 讲座崔铭(2)

活动时间

10月4日(周二)13:30——15:00

北宋最励志的人物 讲座崔铭(3)

活动地点

上海古籍书店一楼(福州路401号)

活动参与方式

1. 现场参与

长按右侧二维码报名参加(限30人)

注:报名读者须科学佩戴口罩、扫场所码,核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且测量体温无异常(<37.3℃)后方可进入书店。(如因新冠疫情管控等不确定因素造成活动临时变动,我们将第一时间通过“海上博雅讲坛”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届时还请各位读者见谅。)

2. 线上参与

嘉宾:崔铭

“我不是特别努力做学问的人,唯一的优点是不做则已,决定要做的事情,一定会做到让自己满意。”天分、命运和努力三者合力的结果,事情就这样成了。

崔铭,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苏轼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已出版《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苏轼传》《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欧阳修传》《张耒年谱及作品编年》《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大学语文》《唐代诗歌选》《宋代诗词选》等。

宋代“巨人三传”

崔铭教授曾撰《苏轼传》《欧阳修传》,《王安石传》是其宋代“巨人三传”收官之作,谈及长达七年的写作历程,她认为:“苏轼是智者,一切境遇皆能从容应对,因此《苏轼传》越写越欢喜,欢喜中充满了感动;欧阳修是达者,但在世事纷扰、疾病侵凌下,仍难敌生命的虚无,因此《欧阳修传》越写越感伤,感伤中充满了敬意;王安石是勇者,激流勇进,激流勇退,世罕其匹,因此《王安石传》越写越崇敬,崇敬中充满无尽的心疼。

《欧阳修传》

北宋最励志的人物 讲座崔铭(4)

北宋最励志的人物 讲座崔铭(5)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签名钤印本)

王水照 崔铭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50.00元

欧阳修出身孤寒,他自画荻识字起,便与文字结缘,又以杰出的文学才华而步人仕途,一生历经风霜,最后成为令人仰慕的文坛领袖和朝廷重臣。在文学上,他积极奖掖、提拔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在后起之秀的崛起、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政坛上,他立朝蹇谔,不以个人得失而放弃原则和理想,这让他收获了赞誉,也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诽谤。

《苏轼传》

北宋最励志的人物 讲座崔铭(6)

北宋最励志的人物 讲座崔铭(7)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签名钤印本)

王水照 崔铭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59.00元

苏轼晚年曾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总结自己的一生,这其实是他对自己长期贬谪生涯的自嘲。通达时入居中枢,他为帝王师,为文坛领袖,落魄则万里投荒,潦倒无依。在经受了无数的磨难后,苏轼最终达到了超然得失的人生境界,成为后人倾慕的偶像,并赢得了“坡仙”的称号。

《王安石传》

北宋最励志的人物 讲座崔铭(8)

穷尽文献、考据严谨、耗时七年

复旦大学教授王水照

华中师大教授戴建业倾情推荐

王安石诞辰一千年纪念之作

北宋最励志的人物 讲座崔铭(9)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签名钤印本)

北宋最励志的人物 讲座崔铭(10)

崔铭 著

98.00元

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试图抛开固有的观念、习见的标签,从王安石的全部作品入手,考察同时代人与他的交游,展现出颇具特色的熙宁变法改制图景,抖落掉历史的尘埃,使王安石以其本来的风度和丰采,再现于读者。

精彩试读

“心慕稷契许身高”

他身材魁梧,后背结实有如龟壳,头大而圆,宽阔方正的脸庞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当他注视你时,就像两道利箭突然射出,让人不禁受到震慑。不过,更多的时候,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眼睛也像他的头脑一样不停地转动。他的额角隆起,好像长着两个肉角,两眉之间距离较宽,颧骨高耸,耳长过鼻,厚实的下巴,透出倔犟与威严。左右耳根上各有三颗黑痣,脸上有些许黑褐色的斑点。

北宋最励志的人物 讲座崔铭(11)

随着他身前身后地位的升沉起伏,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是非毁誉,围绕他的外貌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故事与议论。

喜欢他的人认为:他天生不凡,从古老的相术中即可得到印证。据说,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有位擅长看相的大臣在神宗皇帝面前品评当时朝中重臣,就说他是“牛形人,任重而道远”,又说他“牛耳虎头,视物如射,意往直行,敢当天下大事”。这个故事广为流传,至少有两部宋人笔记(《画墁录》《清波杂志》)都有记载。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则提到,另一个长于相术的河北道士贾众妙,贾道士认为他“目睛如龙”,“得龙之一体”,所以能位极人臣。

讨厌他的人则试图从他的外貌找出心术不正的依据,例如《道山清话》的作者曾经引用黄庭坚的话,说他“终日目不停转”,内心躁动不安,与心如止水、“二十年来胸中未尝起一思虑”的北宋名臣范镇相对比,境界高下判然立见。

不过,笔记中的引用,抽离了原有语境,将两段在不同语境下讲述的话语组合在一起,与其说表达的是黄庭坚的意思,不如说是笔记作者个人的观点。事实上,在《跋王荆公禅简》一文中,对于这位充满争议的长辈,黄庭坚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他的崇敬: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北宋最励志的人物 讲座崔铭(12)

王安石个性简率,不修边幅,饮食上也极不讲究,因为过于专注自己的思考,他不时还会闹出些笑话。有一次,宫里举行赏花钓鱼宴,每位大臣面前的几案上,除了佳肴美酒之外,各放了一碟鱼饵。他竟不知不觉把鱼饵全吃光了。

这些生活小节,喜欢他的人总是津津乐道,不仅觉得无伤大雅,反而体现了一种率性自然、脱略形骸的高情逸趣。讨厌他的人则认为都是装的,恰好证明他虚伪奸诈,甚至怒斥他“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凡事不近人情”,是“阴险狠贼”的“大奸慝”,必为“天下之患”。

这些尖刻的话语出自于署名苏洵的《辨奸论》,成为宋人热议的一大话题。有的人拍手称快,赞许苏洵有先见之明;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认为苏洵完全是出于个人恩怨而肆意谩骂。然而,《辨奸论》是否为苏洵所作,直到今天,学术界依然议论纷纭,没有共识。

总之,王安石就是这么一个性格奇特、充满争议的人物。

选自《王安石传》

篇幅原因 略有删减整合

下拉查看完整目录

第一章 心慕稷契许身高

第二章 幕府青衫最少年

第三章 归佐南州县邑新

第四章 力乘田岂为名

第五章 厩牧三年厌苦频

第六章 竭节初悲力不任

第七章 经时济世才难就

第八章 三年衔恤隐钟山

第九章 风云际会君臣合

第十章 万钧雷霆推新政(上)

第十一章 万钧雷霆推新政(下)

第十二章 调一天下制夷狄

第十三章 君心渐远力渐衰

第十四章 萧墙乱起致君疑

第十五章 钟山脚下一居士

附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