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无论是乾隆,还是百姓都称纪晓岚为纪大学士。那么清朝真的有大学士这一官职吗,同时期还有其他大学士吗?

纪晓岚是哪个学校的校长(纪晓岚被称为大学士)(1)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不难发现,大学士确实是一个官职。

清代大学士品级为正一品,雅称为“相国”,是清朝政府文臣中最高常设职位,相当于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清军入关后,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和票拟制度。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顺治帝亲政后,每日前往票本房,大学士掌管票拟,深受信任。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内三院汉大学士,各二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内三院更名为内阁。顺治十八年(1661年),恢复三院旧制。康熙九年(1670年),仍改三院为内阁。自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后,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大学士必须充当军机大臣后,才可以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旧内阁被撤销,大学士另外在翰林院排列次序。

清代,大学士设置为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撤销中极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此后,大学士员限为满汉各二。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以内阁名义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阁,所以内阁仍是清代名义上正式的行政机构。

可见在清朝,大学士确实一种官职,但是有严格的制度限制,常设只有四人,还有满汉民族之异。

其实,要说大学士,和珅,福康安,都曾任过大学士,纪晓岚却不在这之列。而他任的是从一品协办大学士。与和珅,福康安在品级上差了一级。

纪晓岚是哪个学校的校长(纪晓岚被称为大学士)(2)

那么,协办大学士和大学士有什么区别呢?

协办大学士为清朝中央职官之一,品等为从一品。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政府将文馆与内三院统一且更名为内阁,其内阁设大学士。雍正九年(1731年)设立额外大学士,乾隆时改为协办大学士。在大学士方面,满人与汉人各二名。在协办大学士方面,满人与汉人各一。清人雅称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为中堂。

虽然,协办大学士与大学士品级不同,但是如此竞争激烈的名额,也不是谁都可以当的,还是可以见出纪晓岚的学识确有过人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