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封禁大量公众号名字(写个破公众号干嘛老纠结标题)(1)

写公众号以来,如何取标题至今还是一个令我头疼的问题。一方面,我想要一个有力、深刻,同时一针见血、直指文章所谈核心的标题。另一方面,我还想要这个标题悬念丛生,引人入胜,让读者看到就想点开。想了这么多之后,我发现我不会取标题了。这种感觉就像高中语文考试时写那种“题目自拟”的作文一样,先把标题空着,想等全文写完了应该就有一个理想的标题了。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一种拖延,写完了作文,标题依然一筹莫展。

这种纠结的结果就是,我取的标题,往往既讨好不了阅卷老师,也讨好不了自己。于是我特别痛恨这种“题目自拟”的作文。哪怕是半命题也好啊,这样一来省了多少考生在标题上煞费苦心和挖空心思。有这份追求,不如研究如何提升一下文章的语句和结构。

到了公众号时代,我才认识到,我曾经的想法是多么不切实际。幼稚的我也不想想,阅卷老师才花多少时间看你的作文?几十秒?十几秒?标题就是他印象的一半啊。而公众号就更残酷了,无论你标题多烂,阅卷老师都会看你的文章,而你起一个平静如水的标题,读者看都不会看你。

接着,UC标题开始成为段子,成为一种大家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文字游戏。经过UC式的改编,我们身边一下子多了无数耸人听闻的新闻素材。伪情色,伪秘闻摇身一变,成了饥渴受众的真猎奇和真意淫。

UC小编无疑是有才的。首先恭喜他们毁了“震惊”这个词,就像微信公号毁了“深度好文”这四个字一样。从此看到“震惊”标题,大家大可以用冷漠来表态,就像“深度好文”,往往意味着东拼西凑起来的心灵鸡汤。

其次,UC小编们还开创了一种互相比谁取标题更LOW的竞赛。这个比赛最大的看点是,司空见惯、稀松平常的一些事实还可以怎样被断章取义、添油加醋、捕风捉影。在这场争相拉低下限的诡异竞争里,最后的胜利者是真正的输家。

什么时候,新闻的功能变成读者脑补了?编写教材的老师还请与时俱进,加上这一条。

腾讯封禁大量公众号名字(写个破公众号干嘛老纠结标题)(2)

我又想起了公号们之前特别热衷的一种文章。标题大概是“如何熬夜不会危害健康”、“如何不运动马上瘦十斤”。点开一看,两个字:做梦。

我不止几次地在朋友圈点到这样的文章,其中的好多阅读10W ,点赞好几万。我的心里不禁响起一声:卧槽,这都可以!

我为什么花那么大精力写这篇文章呢?与此同时,别人靠无理取闹,哗众取宠就能在阅读量上击败我,更吊诡的是,他们的粉丝还觉得这么做很可爱,有一种荒诞的幽默感。

太变态了吧!

用尼尔·波兹曼的话来说,UC震惊体不是形式大于内容,也不是形式谋杀内容,而是形式排除了内容。

腾讯封禁大量公众号名字(写个破公众号干嘛老纠结标题)(3)

好在对于UC震惊部这样的套路,就有一位权威自媒体人明确表示:过于低级

没错,她就是今天这篇文章的另一位主角:咪蒙

2

最近GQ采访咪蒙的长篇报道在朋友圈刷屏成了热点,不愿意错过热点的咪蒙老师自然是连自己也不会放过,马上写了文章回应。两篇文章看下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咪蒙老师在起标题上花的时间和精力。

先和实习生一起取100来个标题;

再精选5,6个发到粉丝群里让粉丝投票;

然后定哪个还要看咪蒙本人的心情;

最后,全公司研究分析标题怎么取才能更撩人

如果我是UC小编,看到这里我就已经拟好爆炸性标题了——

震惊!咪蒙老师每天竟和实习生干这种事情!!

腾讯封禁大量公众号名字(写个破公众号干嘛老纠结标题)(4)

我不知道咪蒙老师这一套标题工程搞下来到底要花多少时间,不过我相信,即便再熟练高效,几个小时也是少不了的。

那么,我就很想问咪蒙老师,你写每篇文章花的时间有多少呢?

在回应报道的文章里,咪蒙老师口口声声称自己“有干货”、“有新的观点”,关键是,还不假装自己,没有迎合读者,做到了互动感和对话感。仔细一想,她的辩解其实挺打脸的。

为什么要纠结标题?为了传播效果,简言之,阅读量呗。

但我相信,如果你真的最在意内容,就不应该在标题上玩那么多噱头和花招——

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很想写自己喜欢的,就不应该在意阅读量高或不高。

咪蒙的行为只能说明,她在意的是别的东西,以及别的东西能带给她的东西。

咪蒙让人反感的是,她摆出了一副“没办法我就是这样”以及“没办法大家就是喜欢这样的我”的姿态。

用咪蒙老师自己的话说,因为自己入行时间长,写文章上花心思多,最重要的是,理解了新媒体究竟是什么,且始终怀着敬畏并在自我创新着,你看,花那么大力气取标题不就说明了吗?

不得不说,咪蒙老师这话说的,如果我是UC小编,我又能取一个新标题——

深度揭秘咪蒙: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

咪蒙老师,如果“迎合”这个带着谄媚与跪舔色彩的词语让你觉得掉价和被玷污,你就说你符合了这个时代浮躁、迷茫、暴戾的那一部分人的趣味呗!因为你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你干起来得心应手,乃至轻轻松松,不费吹灰之力;以至于,你还为自己没有刻意去这么做而沾沾自喜。

我失望的是在咪蒙老师身上看不到一个成熟媒体人的反思、进步和职业操守

只有一个暴发户文人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虚荣、得意忘形和自我膨胀

但咪蒙老师却以睥睨众生的骄傲说:

“我就是比你们都成功,所以你们都是嫉妒加无能,学我都学不到位!”(这句话纯属想象)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时代,咪蒙老师成功了。这就让像我这样的人在谈论她时不得不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那咪蒙老师值得祝贺吗?

不,我觉得值得悲哀。

咪蒙老师在采访中说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大多数时候,读者读完你的文章,马上就忘了你写了什么。

腾讯封禁大量公众号名字(写个破公众号干嘛老纠结标题)(5)

伴随着读后记忆清零,好像根本没有读过的现象,还有阅读行为的“去目的化”。就像你点进一个链接,已经越来越说不清你为什么要点,是你想了解什么吗?然而大多数时候,你只是在漫游,杀时间,投射自己内心的某种情绪,或者干脆不为目的而读。

因此,这个时代的媒体内容亦自发地越来越碎片化,UC震惊部开发了新闻形式的段子,咪蒙老师开发了文章形式的情绪。信息和娱乐之间的界限,“内爆”了。

3

鲍德里亚指出,以往社会的特征是“外爆”,表现为商品生产、科学技术、资本等的不断向外扩张。而在后现代的媒体场景,信息与娱乐、影像与政治之间的界限均告内爆。政治竞选变成了表演,宣传打着“事实”、“信息”的幌子大行其道。形象取代了实质,真实在符号的迷雾中完全消失,整个社会均告内爆,仿佛被黑洞吞噬。

鲍老师的内爆观点比较偏激,可是,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关于界限的消失,法兰克福学派也研究过,他们用的词稍微温和一点,不过也温和不到哪里去:文化工业。霍克海姆和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毁掉了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的界限,将两者合并为同质化的商品,从而同时摧毁了高雅文化的崇高精神和低级文化带给人的身心愉悦。

参考法兰克福学派的术语,作为段子手的UC小编和作为写手的咪蒙老师正在开展一场“标题文化工业”的大生产。在注意力变成稀缺品后,他们毁掉了真正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和消磨时间的休闲稿件之间的界限,通过流水线批量生产文化商品。

腾讯封禁大量公众号名字(写个破公众号干嘛老纠结标题)(6)

也许你要抗议了:受众哪有这么被动?我们有选择性地“使用与满足”啊?

但你无法否认,在标题党风生水起的今天,媒体内容的界限消失是愈发明显的事实。新闻化的娱乐,和娱乐化的新闻成为当下最受推崇的形式。

鲍老师和法兰克福的两位老师的观点成型时期,人们的生活中传统媒体占据主要地位,新媒体还没出现。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继续了对“界限消失”的讨论。他的观点是,人是靠社会场景定义的,社会场景靠信息的差异得以区分。而电子媒介用信息场景改变了印刷媒介通过地理场景就能实现精确隔离的社会,产生了儿童化的成人与成人化的儿童,男性化的女性和女性化的男性,权威化的平民和平民化的权威。

梅老师的理论是讲人的,我在这里斗胆推广一下,这一波新媒体热潮加剧了界限的消失,产生了新闻化的娱乐,和娱乐化的新闻;而以UC小编和咪蒙老师为代表的标题达人让新闻和段子,文章和情绪的界限,在他们的手中内爆了。

还有一点让我伤感的是:UC小编和咪蒙们的前身是谁?是绝大多数严肃、严谨、严格的敬业编辑。

腾讯封禁大量公众号名字(写个破公众号干嘛老纠结标题)(7)

然而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他们前所未有地被失败感笼罩:没人看;影响力微弱;没啥存在感;不甘心。

现在他们有了工具:自媒体。有了手段:标题。于是他们顺应历史般地迅速崛起,消解并沉重打击了新闻与写作原本应有的崇高理想和使命感。

因为,他们不想负责

不想对读者负责。看了这篇推送你会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了

不想对事实负责。谁在乎真相是什么呢?在乎的是又有热点可以追罢了

不想对自己负责。有人骂我有什么关系?我有关注度和广告费就行了

谁改变了他们?

是市场。

腾讯封禁大量公众号名字(写个破公众号干嘛老纠结标题)(8)

有了市场,你的媒体就能活下去;你活下去,你就能有更大的市场。难道还有一种逻辑比市场的逻辑更有说服力?

媒体自发的、愈演愈烈的标题党行为,从个体看,都是情有可原,甚至是明智的选择;正如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主张的,个体都尽量扩大他们的私利最后会促进媒体市场整体的利益。的确,咪蒙们开辟了新的天价公众号广告写作盈利模式,同时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借鉴的发展模板。

然而,让市场调节的弊端在于,它过分追求私利,势必导致制造外部负面效应有余,生产公共产品不足,就像污染了的江河和空气一般。

自媒体圈弥漫的乌烟瘴气,怕是多半也要归功于此。以UC震惊部为代表的标题占据了传播高地,在浮夸文风的狂轰滥炸下,那些因本分而拒绝模仿、坚持用正常标题的作者,往往只会死得更快了。马太效应下,劣币驱逐良币,质朴的、写实的、规范的标题与文章遭遇逆向淘汰。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著名导演侯孝贤拍电影的四字原则:

背对观众。

因为背对观众,才能忠于自己。

而现在我们如何做自媒体呢?

跪对观众

忠于名利

4

其实对于谈论咪蒙,我一直有种忐忑、抗拒和不安感。

因为我必须承认,自媒体是有原罪的。拿一句莫里哀老师的话来说,写作就像卖淫,一开始为了爱,后来为了几个朋友,最后为了钱。

在“成名的想象”的推动下,谁没有幻想过自己的公众号篇篇文章10W ,留言劈天盖地,转发前仆后继,广告费滚滚而来?

腾讯封禁大量公众号名字(写个破公众号干嘛老纠结标题)(9)

从这一点上看,自媒体人都有咪蒙的成分和成为咪蒙的潜力,区别只在于咪蒙得多,咪蒙得少罢了。很多人骂咪蒙,难道没有一点点是因为他们成不了咪蒙?

当然,就像咪蒙老师的粉丝无条件喜欢她一样,有人无条件讨厌她,极端的是朋友圈转咪蒙的人,全拉黑;对此我倒觉得没必要,咪蒙就像一个相对阴暗的一面,你拉黑她,是因为你无法正确面对她。因此我决定谈一谈她。

咪蒙是一个媒体人,在某一时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她是不稳定的人格,今天手撕贱人,破口大骂;明天热泪盈眶,永远爱国。她戳中你情绪的那一刻,她就是你。她在文章里毫不避讳地写自己“拉屎”,把暴露隐私当成亲民;动不动就喊粗话,把粗鲁当成直爽。和她相比,UC小编只是一个夸张修辞手法学得比较好的初中生而已。

分析一下UC小编与咪蒙老师称霸碎片化时代经历,个人认为,要成为碎片化时代的网红,你要进行自我扭曲,自我分裂与自我终结。这三个步骤有点不好听,不过挺实用的。

腾讯封禁大量公众号名字(写个破公众号干嘛老纠结标题)(10)

如果为了影响力可以扭曲你所知道的事实原本的含义,写你自己都不认可但阅读量肯定不错的东西,再把那个幻想着文以载道对文章负责的自己给忘掉,这样,你就可以做一个出色的标题文化工业生产者,一个信息和娱乐的内爆者,以及一个致力于新闻娱乐化、娱乐新闻化的写手。

如果这是一篇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后,就要解决问题了。可是很抱歉,对最后这个环节,我只能所言甚少;想来想去,我决定从我做起,说实话,今天这篇推送基调比较悲观,希望这个相对正能量的结尾能挽回一点吧。

作者 | 赵天石

本文由 新闻传播学研 原创出品 转载请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