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和鲁迅啥关系(周恩来和鲁迅啥关系)(1)

1952年的一天,鲁迅的遗孀许广平应邀到了中南海周恩来家做客。

对于大文豪鲁迅的爱人,周恩来自然非常的重视,天南海北聊了一会,周恩来认真地对许广平女士说道:广平同志,排起辈分,我应该叫你婶母哩!

这话一开口,“吓了”许广平一大跳,如此一来,享誉世界的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总理,竟然成了她的族侄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学在东北、天津,好像和鲁迅没什么交集,哪里来的如此关系?

接下来,带你走进周恩来的家族关系,带你深度了解周恩来四处求学的前半生。


1、周恩来对周建人说:论辈分,我要叫你叔叔哩!

周恩来和鲁迅啥关系(周恩来和鲁迅啥关系)(2)

淮安,是苏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它美丽大气,知性温婉,看似有着北方的豪爽,同时也有着南方的温柔。这里,北方人住的习惯,南方人也很适应;

它位置特殊,京杭大运河和淮河在这里交汇,就此造就了淮安的经济发达,也造就了淮安的文化繁荣。

这里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1898年的农历二月十三,在淮安府山阳县(淮安区前身)内驸马巷中的一所宅院内,一个清秀的男孩出生了。这家人姓周,这个孩子就是以后的国之栋梁周恩来。

长大些后,周恩来才知道,自己家原来不是江苏淮安本地人,而是名副其实的“外来户”,来自浙江绍兴的周家。

周家可是绍兴的大家族,著名的作家鲁迅(周树人),也是来自绍兴的周家。

都是绍兴周家,于是乎,后来的周恩来仔细做了考证,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他和鲁迅是本家,都是明代正德年间周逸斋的后人,这是鲁迅和周恩来共同的始祖,这个周家统称为绍兴“鱼化桥周氏”。

不过,根据宗谱,周恩来是绍兴周氏21世孙,而鲁迅则是绍兴周氏20世孙,如此算来,鲁迅成了周恩来的族叔了。

如果再往前追述,那么,宋朝的周敦颐,则是他们共同的祖先。

如此,周恩来和作家鲁迅的关系就理清楚了。

于是,在1952年,周恩来在中南海对鲁迅遗孀许广平说道:排起辈分,我该叫你婶母哩!

周恩来和鲁迅啥关系(周恩来和鲁迅啥关系)(3)

1969年4月,召开了党的第九大,鲁迅的小弟周建人也是参与者之一。

鲁迅兄弟三人,老大鲁迅自然是人所共知的大文豪,老二周作人也是著名的散文家、作家,而老三周建人则是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

听闻消息,周恩来跑到周建人下榻的北京饭店,专门进行了探望。

见面之时,周恩来风趣幽默地说道:建老,我已查过家谱了,你是我的长辈啊,我要叫你叔叔哩!

这话说的周建人 好一阵感动!

当时,周恩来已经71岁,而周建人已经81岁。

问题来了,浙江绍兴也属于富庶之地,周家也是大户,周恩来一家怎么会从浙江绍兴搬到江苏淮安?


2、周恩来的爷爷为了事业,搬到了江苏淮安

周恩来和鲁迅啥关系(周恩来和鲁迅啥关系)(4)

旧时代的绍兴,是江南的重镇,这里除了底层的劳动人民外,有两种职业颇为吃香。

一是走南闯北的商人,要么开设店铺,要么利用资源差和信息差周旋在各地。

二是腹有乾坤、知识广博的“师爷”。

为何绍兴多师爷?

首先是读书人多,可是,考取功名进入仕途的名额有限,因此,社会上就多了一些“知识分子”。

这些“知识分子”虽然没有走通科举的大道,但也有自己的伟大抱负,而这抱负实现的一个途径,就是当“师爷”。

所谓的师爷,就是国家编制外的官员助理或者官员参谋,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幕僚”,有官员给予工资发放。

不管怎么说,这师爷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可以接触到不同等级的官员。而这些官员,可能会成为师爷们的最大助力。

因为师爷当中以绍兴的居多,因此就有了“绍兴师爷”的说法了。

而周恩来的爷爷周起魁(字攀龙)就是一个师爷。

既然选择了师爷这一职业,就意味着大概率要远走他乡,毕竟,家乡的“师爷位置”有限。

周起魁到了江苏淮安,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师爷生涯。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周起魁代理过桃源的知县(江苏的泗阳县),也代理过阜宁知县(江苏盐城的),最高官位到达海州知州(江苏连云港的)。

在前期当师爷的时候,周起魁和二哥在淮安买了这个驸马巷的宅子。

周起魁总共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叫周贻赓,二儿子叫周贻能(后改名为周邵纲),三儿子叫周贻奎,小儿子叫周贻淦。

这老二就是周恩来的父亲。周恩来的母亲是万冬儿,也是一个万姓师爷的女儿,在家排十二,所以人们常称为万十二。

周恩来是家里的长子。

但是,在周恩来快一岁的时候,周家发生了一件大事,周恩来的小叔周贻淦重病卧床。

按照古代的礼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重病的周贻淦开始长吁短叹,感到很难过,自己都不行了,可他这一脉竟然要绝后了。

这该怎么办?既然他自己已经生不了了,那就过继一个孩子给他吧!

当时,老大没有孩子,老二只有周恩来这唯一一个孩子,夫妻两痛定思痛,把周恩来过继给了小叔周贻淦。

不满一岁的周恩来懂啥呀,只知道母亲离他远了,婶娘离他近了。

过继给小叔两个多月后,小叔去世了,周恩来跟着养母陈氏过日子了。

不得不说,22岁的养母陈氏很疼周恩来,自己没奶,还找了乳母。什么好吃的、好穿的,都能想到周恩来,这个儿子成了她生命中的一切。

周恩来四岁左右的时候,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陈氏就开始教授文化和知识了。

因此,周恩来的童年,是养母陪着度过的,他深厚的文化功底,也是养母给他打下的基础。

四岁的周恩来开始读书了,而鲁迅在同一年东渡扶桑,去日本留学了,先是学医,后来弃医学文,直到1909年返回了国内。

当时的鲁迅不曾想到,有一位族侄正在茁壮成长,一步步向“国之栋梁”迈去。


3、周恩来的求学之路,和鲁迅错过了一面之缘

周恩来和鲁迅啥关系(周恩来和鲁迅啥关系)(5)

周家老爷子周起魁,也就是周恩来的爷爷,背井离乡带着家人到了淮安当师爷,无奈,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当时,周恩来还小得很。

因为没有田产,只有那一所老宅子,所以,当他去世后,家里就少了一笔重大的收入。

于是乎,周家的光景迅速下落。

日子不好过了,因此,在1904年,周恩来和父亲、生母、嗣母、弟弟一起来到了清河县清江浦(现在在江苏淮安市)。

在这里,周恩来开始在姥爷家的私塾读书了。两个母亲都陪着他,让他感觉很幸福。

生母万氏做事有章有法,这让周恩来学到不少。而养母陈氏做事耐心细致,也对周恩来影响不小。

可无奈的是,1907年,周恩来失去了1位最重要的亲人,那就是生母万氏。悲催的是,仅仅过了一年,养母陈氏也因为肺结核失去了生命。

短短两年间失去两位母亲,这打击不可谓不大。

就在1908年的秋天,周恩来带着两个弟弟,回到了破败的老家。

三叔重病在床,伯父和父亲在外打拼,少年周恩来俨然成为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不怕苦,也不怕照顾两个弟弟,他怕的是那些讨债人常常上门。

借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是家里没钱就会显得很尴尬。

每次,父亲和伯父的钱寄回来一些时,周恩来会分成好几份,一份维持家里的生计,一份还债,一份应付人情往来,还有一份给三叔买些药。

一个生活的重担就这样压在了十岁少年的肩上,那沉甸甸的感觉实在难忘。不过,这样的苦难生活,还是锻炼了周恩来的独立和坚强的意志。

周恩来和鲁迅啥关系(周恩来和鲁迅啥关系)(6)

1910年,在外地打拼的伯父来信,升职了!伯父成为了奉天度支司俸响科科长(财政局发工资的),一家人的生活开始变好了。

就在这一年,鲁迅在老家绍兴当教员。可惜没有缘分,鲁迅归国回了家乡,周恩来却北上 了。

在伯父的邀请下,周恩来披星戴月来到了东北的奉天(沈阳)。因为伯父没有孩子,相当于周恩来的伯父成了他的“养父”了。

在奉天学堂上学时,看到被日俄侵略者摧残的祖国大地,加上高戈吾老师(倾向革命,比较爱国)的影响,周恩来的爱国之情完全被激发了出来,于是,在某次课堂上就有了那句著名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奉天的学校,周恩来的文章被老师们倍加欣赏,甚至被收入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生国文成绩精华》,而周恩来的身体也被锻炼得越来越结实。

总之,在奉天的学习生活,启蒙了周恩来的爱国思想,也让周恩来全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奉天才是周恩来在外学习的第一站。

1913年,伯父调到了天津。

于是,15岁的周恩来别无选择地搬到了天津,开始就学于南开学校。

这是一座私立学校,教学仿照的是欧美,校长是著名的教育家张伯苓。

张伯苓曾是北洋水师一员,甲午海战后,慢慢致力于教育事业。1907年,张伯苓建立南开中学堂。

在南开学校,周恩来的功课门门优秀,数学数一数二,英语起初不太行,后来也是出类拔萃,作文曾经是校内的第一名,被一些学生誉为“状元及第”。而周恩来的演讲能力,在校期间也是非常突出的。

校长张伯苓,自然看见了周恩来的出色,不仅常常叫到家中吃饭,还在第二年开始减免了学费。

1917年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开学校。

之后,周恩来留学日本一年半,在那里,因为阅读各种书籍和报刊,因为和同学朋友间的深度交流,他的世界观开始发生大的变化,而马克思主义,以及俄国的十月革命,深深影响到了他,他开始追求新的革命,开始探索新的人生。

1919年初,周恩来回国了。

周恩来留学日本时,鲁迅已经回国9年了,而且已经颇有名气,是周恩来等年轻人非常认可的文豪。

周恩来和鲁迅啥关系(周恩来和鲁迅啥关系)(7)

1919年,周恩来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积极参加和组织革命活动。而此时,他的族叔鲁迅,也以笔为剑,正在为民请命,正在为百姓仗义执言。

当年的11月,天津的学生团体“觉悟社”(周恩来领导)邀请了鲁迅前来演讲,只是,这个族叔因为有事没能前来,让二弟周作人来了,并做了演讲。

可惜,两位伟大的人物,终究擦肩而过,未能见面。之后,终其一生,未曾相遇!这确实是一则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