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之交

bu yi zhi jiao

【典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日'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

【注】布衣:古代平民的衣着。

【释义】布衣之交指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

【书证】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

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晋·陈寿《三国志·卷十六·魏书·杜畿传》:“且布衣之交,犹有务信誓而蹈水火,感知己而披肝胆,徇声名而立节义者。”唐·姚思廉《梁书·卷五·元帝本纪》:“世祖性不好声色,颇有高名,与裴子野、刘显、萧子云、张缵及当时才秀为布衣之交。”

【考据】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人。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强索和氏璧,云以十五城为交换。以缪贤荐,相如奉命带璧入秦,当庭据理力争,终于完璧归赵,以功拜上大夫。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 , 随赵王与秦王在渑池相会,使赵王未受

屈辱,升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意欲羞辱之,相如容忍谦让,回

车小巷,使廉颇愧悟,负荆登门谢罪,成为刎颈之交。将相和好,使

秦多年不敢加兵于赵。

蔺相如墓:位于磁县南城乡前羌村。据孔令德、蔺朝国在《千古名相蔺相如》一书中考,蔺相如墓在羌村的记载有:(1) 宋·范成大《揽辔录》中载:“台城镇故城延袤十数里,城中有灵台、坡陀。邯郸人春时倾城出祭,赵王歌舞台上。旁有廉颇、蔺相如墓,今古迹多不存。”范成大在乾道六年(1170) 曾奉命出使金国,路过邯郸,在蔺相如墓前设酒祭典,并写有一首《蔺相如墓》的七绝诗:“玉节径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收在《范石湖集》中。此诗后有条原注:“蔺相如墓在邯郸县南,赵故城之西。”羌村的蔺相如墓正是处于邯郸县南部,赵故城偏西的地方;又在台城近旁,西距台城十里。 (2) 多部志书对蔺相如墓地均有记载。①明·嘉靖乙西年(1525) 《广平府志》载:“蔺相如墓,与地要览云,在邯郸县今去西县南三十里白村里,在墓故址,墓堙灭。”②明·嘉靖元年(1522) 《彰德府志》载:“蔺上卿相如墓在羌村。”③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 《磁州志》载:“赵上卿蔺相如墓,在州西南三十五里羌村,尚存大庙三楹,中的塑像,墓在庙后。”④民国二十九年(1940) 《增修磁县县志》载:“赵上卿蔺相如墓,在县北四十里羌村,尚有古庙三楹,中有塑像,墓在庙后。清雍正六年奉文保护。邯郸志亦谓蔺相如墓去城西南三十五里,入磁州界羌村。”⑤民国二十八年(1939)《邯郸县志》载:“蔺相如墓,距城西南三十五里。相传有相如墓,

堙没。”

崽和城的成语(说城布bu衣yi之zhi交jiao邯郸成语系列)(1)

刘向,原名刘更生,字子政,,原名刘更生,字子政,中国目录学鼻祖。

刘向(前77年~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玄孙,阳城侯刘德的儿子,经学家刘歆的父亲,中国目录学鼻祖。

以门荫入仕,起家辇郎。汉宣帝时,授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即位,授宗正卿。反对宦官弘恭、石显,坐罪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出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世称刘中垒。建平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五经通义》。编订《楚辞》,联合儿子刘歆共同编订《山海经》。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为主要特色,作品收录于《刘子政集》。

选自《邯郸成语典故》苑清民主编(侵权马上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