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阵营里,论民间的地位和影响,除了诸葛亮和关羽,赵云可妥妥排第三位,被后人称之为“完美将军”。

万箭齐发赵云(在得罪人的道路上所向披靡)(1)

《三国演义》中,白马银枪的少年赵云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下了被困的公孙瓒!

成年后,他曾和多位三国名将正面对决,有记载的单挑达25次,从未尝败绩。被赵云一合秒杀的猛将有高览、裴元绍、邢道荣、朱然、苏颙等9人,鞠义、李典、张郃、许褚等名将也都是赵云的手下败将。

长坂坡救阿斗时,赵云更是连续杀死曹营将领五十余名,堪称三国里正面击杀敌方将领最多的杀神。

智取桂阳时,更展现出赵云的过人机智和出众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他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但可惜是,演义终究是演义,《三国志》中赵云的作用连魏延都赶不上。魏延在汉中之战后,成为统领一方的主将,而赵云终其一生也未达到如此高度。

为何早早跟随刘备,且“带兵入股”的赵云,如此不受重用呢?其实,不是赵云不受重用,而是其性格、能力和角色定位,使赵云始终处于无法摆脱的特殊境地。

首先说赵云的能力,赵云号称常胜将军,个人武力值爆表,在三国里应是吕布之下第二人。一些民间传说中,甚至有赵云一生征战,从未受伤的说法!

其次说赵云的品行,赵云为人忠诚,公私分明,行事低调。《云别传》记载,赵云初见刘备时,就立下了自己的政治誓言——终不背德也

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在赵云没加入刘备之前,负责干这个事的人,可是关羽与张飞。

刘备曾夸赞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可见,刘备并非不信任赵云,反而是信任有加、远超常人。

在《三国志》中,有这样的一个细节,当刘备听闻有人禀报,赵云投降了曹操。刘备的第一个反应竟然是,用手戟——可投掷的兵器,狠狠掷向那人,怒道:“胡说!赵云不会背叛我的!

刘备的这个举动,可谓是过激了!幸亏不一刻赵云便带着阿斗从长坂坡回来了,但刘备为何会如此狂躁?

因为赵云是刘备最信任的人!如果赵云出了问题,等于啪啪打刘备的脸,所以刘备才会如此失态。

像赵云这样本领高超又品德出众之人,不正是护卫首领的最佳人选吗?就像典韦之于曹操,周泰之于孙权,每个领导都需要这样的人在身边跟随!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有时你表现越好,才德越佳,领导用着顺心又放心,肯定不能放你走!而身边岗位又屈指可数,只好委屈你在特定的位置上蹉跎岁月。

反而是那些令领导头疼的人,有个机会就赶紧把他弄走!越是这样的人,越有机会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顺风顺水,一路飙升!

抛开这些,赵云身上确实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性格过于耿直!就像他在百万军中单枪匹马如入无人之境一样,赵云在得罪人的道路同样无所畏惧、所向披靡。

万箭齐发赵云(在得罪人的道路上所向披靡)(2)

年画:赵云救阿斗,武门神

1爱得罪领导

蜀汉政权里谁最不能得罪?答案肯定是刘备和诸葛亮。但赵云却梗起脖子,把两人都得罪过!

关羽被害后,刘备要起兵伐吴。《三国志》里有记录的阻止声音,仅仅发自赵云之口!

位高权重的诸葛亮都不敢正面发声,只是搬出死去的法正,来了一句“若法正还活着就好了,只有他能劝阻”,然后就没然后了。

黄权虽然也反对,但可以视为是支持的。因为,他提出“如果非要伐吴,我可当先锋”的建言。

只有赵云站出来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我们应该先干掉曹操,那时东吴会自动投降。如今虽然曹操死了,但曹丕却篡汉,我们应当万众一心,先图关中……

也许赵云的反对声音,代表了很多人,但无论怎么解释,都属赵云的声音最大,反对最坚决,不然也不会只记录赵云。

而刘备的反应则是:“不采纳”!

刘备伐吴是铁了心的,连诸葛亮都不敢过分阻拦,赵云却执意劝阻,自然让刘备大怒。这等于干扰“既定方针”,上纲上线就是“大军未动,你却先动摇军心”。哪怕你再忠心耿耿,领导心中也会对你有看法!

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师北伐,虽然因马谡失街亭导致败退,但损失降到了最低,没有危及后方。诸葛亮事后问及此事,都说因赵云断后,才使粮草、兵力得以保全。

诸葛亮觉得赵云真是危难之中显身手,决定将多出的布匹以及金钱奖赏给赵云,不料却遭到赵云严词回绝,说是打了败仗,那还有脸要奖赏?等冬日冷时分给众将士吧!

诸葛亮如此做,并非单单为了奖赏赵云,更多的是想在朝野表示一种不便明说的姿态。但赵云的说辞,等于诸葛亮的热脸贴在了冷屁股,只好讪讪然不了了之。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赵云实在不懂得人心,也不懂得政治权衡,更不会照拂领导的情面!

万箭齐发赵云(在得罪人的道路上所向披靡)(3)

木板年画《回荆州》

2爱得罪同事

建安十九年,刘备攻破了成都,面对这座天府之国,将士们要求将城中的豪宅和城外的优质田地夺过来,然后大家瓜分。

这时候赵云站了出来,说:“益州人民,初稚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刘备从之。

大概意思就是,益州刚经历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正确的做法是将土地、房产分给老百姓,让百姓生活有所缓和、有所收成后,再以征税的方式填补国库空虚,这样就可收拢民意!

赵云实在太耿直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耿直boy!他这番话冠冕堂皇,说的别人无话可说,但背后肯定大骂赵云的祖宗十八代,恨不得去掘他祖坟。

这批人都是跟随刘备多年的老部下,九死一生几十年,图的不就是升官发财、美女豪宅吗?

现在倒好,你赵云一句话,落一个“好人”的名声,将士们却一点好处都没有!你赵云高尚,可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你一样高尚呀?所以赵云犯了众怒!

打个比方,年底了单位要发给每人1000元奖金,可有个哥们儿说:咱们隔壁单位小王的爱人,前段时间开车撞了人,赔了很多钱,大家把钱都捐给他吧!结果领导做主,把钱都捐给了小王。

如果你是那个单位的人,你是欢天喜地?还是心里骂娘呢?

万箭齐发赵云(在得罪人的道路上所向披靡)(4)

3爱得罪女人

自古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史载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简直就是那个时代行走的雄性荷尔蒙!女人们围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赵云和赵云的那些事,跟现在聊明星绯闻一样一样的!

赤壁之战后,刘备调兵遣将收取荆南诸郡,在收取桂阳的时候,太守赵范为了巴结赵云,想把对赵云心仪已久的寡嫂嫁给赵云。

据说他嫂子长得非常漂亮,但赵云知道后,断然拒绝了这桩婚事,并将赵范训斥一番。

事后,刘备问他为何拒绝赵范,他义正词严的对刘备说:“赵范这人道德有问题,我和他结拜为兄弟怎能再要他嫂子?再说了,天下漂亮女人多的是!”

这件事情从人格角度讲无可厚非,但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得罪一个女人那么简单,无形中已经得罪了太多的人。

首先,事前赵云没有请示刘备,自作主张回绝了赵范。这种婚姻尤其是牵扯到政治,你不请示领导就有问题。后来,赵范因为嫁嫂不成,担心在刘备阵营受排挤而逃走,对蜀汉稳定大局造成了不利影响。

其次得罪了关羽。关羽在攻灭吕布后,看上了吕布的漂亮小妾,主动向曹操求取,没想曹操也看顺眼了,竟然自己留下了那个女人。如今赵云正气凛然,义正词严的拒绝一位美貌少妇,让关羽情何以堪?

最后还得罪了大多数将领。各位请想,像赵云这样,那以后有了漂亮女人,大家还要不要了?比如张飞的妻子,就是路遇掳掠来的,而且还是大名鼎鼎夏侯家的女孩!

所以,这件事赵云表面上获得了赞扬,实际上已经让太多大佬和同事心中不爽至极!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赵云的人品实在没得说,办事也细致,武艺又高强。然而,由于政治上的幼稚,导致他在刘备时代始终没有得到相应的官职和权力。

不过,好人终究有好报,是金子总会发光。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府主政,赵云立刻被任命为极其重要的中护军、镇南将军,后迁为镇东将军、永昌亭候,成为蜀军最为重要的将领之一。

诸葛亮用人,首重人品道德。他重用赵云,正是看重了赵云的实在忠厚和心地无私。

或许正是因为赵云厚重的人品,才得到上天的眷顾。所谓“人善人欺天不欺”,蜀汉集团比赵云官阶高的将领们少有善终者,要么被俘杀,要么被部下害死,要么抑郁而终,要么被同僚阴死,唯独赵云善始善终,落得千古美名。死后被后主追封为大将军、谥顺平侯!

现今成都武侯祠的赵云塑像,身着文官服,位于武官廊的首席,排在马超、黄忠、姜维等十三位名将之前(关羽及张飞各有专殿未列在内),充分说明了赵云的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纵观赵云一生,没有马超那样的将门名望,没有关张那样的核心地位,他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与美德,演绎了一场光辉的“小兵传奇”,完成了乱世之中无数人梦想的拜将封侯!

在赵云身上,我们看到了平凡人之中的不凡和伟大。我想,这应该是民间百姓从内心深处喜爱赵云的真正原因吧!

相关阅读

澎湃的人生也有别样精彩——关羽

三国里最为神秘无踪的人物—貂蝉

野史总是嘲笑不该被嘲笑的人——周瑜

一个被误解千年的人物—曹操

被逼成为英雄的普通人—吕布

影帝的人生--从司马懿到吴秀波

历史上最憋屈的人——孙权

明明智绝天下,却偏偏以德立世——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