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基本手法有哪些(太极拳法的简单介绍)(1)

(一)基本功

1、武当三十六路腿法

正腿、斜踢、侧踢、里合、外摆、破膝、通肋、破膝通肋、扫肋腿、窝心脚、

窝心后蹬、窝心通肋、破心腿、侧通腿、插步后通、弹腿、边腿、连环边腿、前踢后撩、小跷、里合小跷、挂面侧通、里合反腿、连环反腿、转身腿、挂面转身腿、跃步通肋、飞腿、二起脚、跺子脚、玄功腿、旋子腿、踩腿、扫趟腿、旋风腿

2、体能训练

身体各部位力量训练

二)太极养生类

1. 太极十三式:

共13式约60个动作,当年张三丰祖师始创太极拳就是这套极十三式,内含五步八法,又称太极母拳。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生命的源泉。

2.武当三丰太极拳:

共108式,武当张三丰始创太极拳为太极十三式,后发展出武当108原式太极拳。

3. 武当太极18式:

共18式,取自于108式武当原式三丰太极拳。

4.武当28式太极拳:

共28式,综合吸取来自108式武当原式三丰太极拳。

5.武当三丰太极剑:

共65式,武当派祖师张三丰所创,当年三丰祖师创太极拳后又吸百家剑法之长融道家养身法创编了太极剑。武当太极剑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制,四两拔千斤的武术特点,并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又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发人体能延年益寿的功用,是集武术与养身为一体的剑法,演练太极剑要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演练过程全身一动无不动,牵一而发全身。

6.太乙五行拳:

共25式约81个动作。太乙五行拳是武当内家拳的一大流派:太乙门的重要内容,与武当太极属同一风格。它由武当道教龙门派宗师张守性创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它取法武当张三丰的太极十三势,并结合汉名医华陀“五禽戏”以及道家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内容,融炼而成。理论上更偏重于阴阳、五行理论,因而其套路方位路线,讲求分阴阳定五行、踩八卦、窜九宫的格局。在锻炼过程中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要求心意相依,腰随胯转、运行匀缓、动静自如。动如蛇之行,劲似蚕作茧,以整体柔韧之劲制人之动,克人之刚。其行动之妙,非同一般。

7.鹤行桩:

武当养生功法的一种,效法于仙鹤的行动和静养。

8.八段锦:

道家古老养身功法,属内丹系列,故称之谓丹房八段锦。练习此功前,须身心平稳,松沉,端坐.双手握子午八卦连环诀,自然平放在两腿间,心要冥定,神要内凝,然后开始调理呼吸。呼吸之气,做到深.细.长.匀,息息归根(丹田为根)为妙。待身心静定后,便可进行叩啮三十六次,再根据意念小周天的途轻作深呼吸一至三次,口中津液吞下,气归丹元.此为第一段锦。

9.太极混元桩:

养精化气,养气化神,固根培本,养人身三宝,充人精神,发人智慧,使之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是谓太极养身,太极养身,则是掌握人身三宝,精气神自然变化的规律,修之炼之,而达到养生长身之修炼方法。

10.自然养身功: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亦为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根本也,逆之则招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11.静坐功法:

人之生死,系於性命,性命之道,养长之道,生命之源,升仙之阶。性者,心也,乃心中之元神,发於两目。心性好动如猿命者,肾也,乃肾中之元气,发於淫根牵於心性,意气奔驰如马。谓之“心猿、意马”。收回心猿,意马自归,古之修炼家,以收回后天之心意,而固精养气,以后天呼吸之气为风,真阳之气为火,去烹之炼之,使精化为气,气化为神,使精神凝聚,而还虚合道。

12.武当六字诀:

六字诀是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正式提出的,他在《养性延命录》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气,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丝,皆出气也。

(三)拳法类

1、基本拳:

—共29式,是武当拳初学者为锻炼基本步法,拳法,腿法的基本拳法。

2、玄功拳:

分三路,第一路44式,第二路45式,第三路40式。三路玄功拳内含武当拳基本步法,身法,腿法等,此拳也是初级拳,动作朴素,招法实用,倘若熟练掌握,就已做好更上一层楼的准备。

3、伏虎拳:

共65式。是武当山镇山之拳,又名降龙伏虎拳,是武当山习武之道人增长功力的拳种之一。以手法为主,腿法为辅,主要练习方法有带手、冲拳反腿、三连手等风格特点,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势势逼人,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更有防身制敌之用。

4、八极拳:

共47式,自古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八极拳是武当拳法中的一种至刚之拳,以勇猛著称。

5、螳螂拳:

共40式,属象形拳,是吸取螳螂的攻击特点,融合武当拳的身法,步法,手法,擒纵得法,招之即打,攻防有度。

6、玄真拳:

共41式,内含武当拳基本步法,身法,腿法等,此拳也是初级拳,动作朴素,招法实用。

7、龙华拳:

共28式,武当山有南武当和北武当之分,龙华拳属于北武当拳法,南拳北腿,所以龙华拳以腿法为主,并吸取了南武当的手法精华。它的青龙出海、黄龙盖顶、等动作充分显现出了龙的特点和神威。

8、玄武拳:

共53式,又称两仪拳,道曰:“阴阳和合为太极,分开曰俩仪”。此拳阴阳各见所长,或快或慢,或刚或柔,故曰“俩仪”。是一套练习手.眼.身.法.步.及混元劲(暴发力.反弹力)的拳术,其风格是,快慢相兼,刚柔相成。此拳行如龙,坐如虎,闪如电,发如雷。有后发先制的实战效果.是太极门中的必练长拳。

9、八卦掌:

每分八掌,每掌约八式。八卦掌是内家拳种之一,内含五行生化之理,阴阳消长之道。八卦掌以走为先,走就是走圆圈,歌诀云:“八卦转掌妙无边,形如推磨走为先。八卦掌有老八掌、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等。现在所学的是是老八掌,它要求的是身灵步活,行如趟泥,思想无杂念,行动要自然。最终达到健身、防身和养生的效果。

10、形意拳:

约22式,形意拳又叫形意连环拳,由劈、崩、钻、炮、横五拳组成,动作朴实,干脆简练。

(四) 器械类

1.玄门剑:

共74式,自古有武当剑,少林棍之说;武当以剑闻名。剑为兵器之神,有君子之风,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太乙玄门剑更是武当剑法中的密传之宝,自古是难得一见的武当震山剑法。玄门剑要求剑随身走,以意领剑,达到人剑合一的境界。

2.八仙剑:

共81式,武当八仙剑取材于神话故事中八位仙人: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等的动作姿态,结合武当武术特点,寓剑法于其形,藏其意天于身法之中,动作朴实无华,劲力刚柔兼备,形似八仙神态,势如游龙戏珠。

3.龙华剑:

共71式,是武当北派剑法,有龙的特点和风格,如龙腾云海,忽冲上霄汉,忽潜伏海底,上下翻飞。整个剑法连贯性强,势不可挡。

4.拂尘:

共55式,手拿拂尘不是凡人。拂尘在道门中有超凡脱俗,拂出尘缘之意,是道人随身携带之物,属软兵器类。拂尘的动作以劈、缠、拉、抖、扫为主,有刀、剑的特点也鞭、镖风格,最能体现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后发先至的武当功夫特点。挥洒起来有如风卷大地。

5.子午枪:

共72式,自古有枪为兵器之王一说。古代名将多擅长使枪。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枪法的运用要求身不离枪,枪不离身,枪随身走,身随枪动。子午枪上架下压、前刺后轧、左右擒拿,攻防天衣无缝,整套动作,演练动作舒展、行动快捷,如游龙戏水。

6.玄功刀:

共63式,刀如猛虎下山,剑似蛟龙出海。刀要求臂力混沉而剑讲求腕部灵活。玄功刀是武当玄功门的刀法,此刀内含劈、扫、撩、勾、缠头割脑等动作,力求力道畅通。

7.春秋大刀:

共48式,春秋大刀与枪齐名为龙虎,枪有龙之神,刀有虎之威。传说三国名将关羽擅使此刀,名偃月刀,因关羽喜读春秋,行春秋大义,故后人称之为春秋大刀,大刀的动作有劈、撩、抹、拍要求身到刀到,刀刀逼人,稳健勇猛。

8.钉钯:

共56式,是道教中独有的奇门兵器,是集刀、枪、棍于一身的综合兵器。钉耙前乃一枪,旁生两柄月牙刀,后面是八齿钉耙,加一木柄,重达百佘斤。其动作有钯、刺、撩、搅等。

9.八仙棍:

共61式,俗话说: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八仙棍是武当派八仙门秘传的武学之一,是根据道教八位神仙的特点所创。汉钟离解衣,颇有睡意;何仙姑追星赶月,棍棍生风;吕洞宾饮酒,似醉非醉;韩湘子吹笛,道骨仙风;还有蓝采合献花,曹国舅背书,铁拐李独步下云梯,张果老倒骑毛驴。一套八仙棍把八位神仙的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

10.方便铲:

方便铲是一种奇门兵器,唯道家所独有,类似如佛教的月牙铲,是道人四方云游时必带之物,据说方便铲是老子所传。老子留下有九九八十一铲,警示其门下弟子广行方便,多修功德,潜心修炼,为世人铲除邪恶、铲开方便之门。方便铲是一种集棍、叉、枪于一身的综合兵器。动作特点有:压、架、刺、铲、扫、拍等。练起来气势雄浑,惊天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