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名字怎么称呼(古代人物的名字太多)(1)

刘备喊关羽,“关羽过来”,关羽面色一红,正色道:“大哥你叫我什么”,刘备忙道,“云长”;刘备又喊张飞,“张飞过来”,张飞脸色一黑,沉声道:“大哥你叫我什么”,刘备连忙说道,“冀德,我喊的是冀德,你听到哪去了?”

看三国演义时,经常看见人物出场的名字,通常是某姓某名某字有时还有名号,比如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古人名字这么多,这都是怎么取的,又该什么时候使用,难道不怕自己记不住,别人叫错了吗?

在中国古代,姓、氏、名、字是四种截然不同的东西,直到近代,才归类为姓氏和名字。个人名和字的区别在很多文献上写得比较明白,

历史人物名字怎么称呼(古代人物的名字太多)(2)

如《礼记·檀弓上》所言幼名,冠字。

人在出生的时候无名无字,出生三个月之后,会起名字,这就是幼名。名,一般就是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按照古代的规矩,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由此可见,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独有。比如:王昭君,名嫱,字昭君。

字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大多数是双字。比如屈原,名平字原,就是单字。戚继光,字元敬,就是双字。

正式的名字,是给长辈叫的。如果是平辈,直接喊对方的名字,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成年之后,一般都以字来称呼。

历史人物名字怎么称呼(古代人物的名字太多)(3)

所以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喊关羽“云长过来”,从来不会喊他“关羽过来”!即使是结拜兄弟,也是不礼貌的。周瑜喊诸葛亮“孔明,我们商量个事”,绝不能喊他“诸葛亮,我们商量个事”。

什么情况下会这么喊呢?那是在战场上打架的时候,太史慈喊孙策:“我是东莱太史慈,特来捉孙策!”这完了直接喊名了,这就是一点礼貌都不讲了,要动手拼命了。

还有像张飞在虎牢关和吕布单挑的时候,称呼吕布“三姓家奴”;王朗和诸葛亮对阵时,称呼诸葛亮“诸葛村夫”,这种带有侮辱性的称呼,也是要动手拼命的。

历史人物名字怎么称呼(古代人物的名字太多)(4)

当然,有时候双方将领有交情,见面或书信也会称字的,曹操在华容道遇见作为敌人的关羽,喊他“云长”,并不只是因为曹操穷途末路,而是他们有交情。即使是关羽死后,头被送到曹操那里,他仍然喊他:“云长公别来无恙。”

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如并列,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

古人除了名和字,还会起个号。号可以别人给起,也可以自己给起,号一定和这个人的特点有关。类似今天说的“外号”,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司马徽号水镜先生,水镜就是他的号。

历史人物名字怎么称呼(古代人物的名字太多)(5)

这些别号,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是文化意蕴,生活情怀的体现,所以古人在取名、字、号时如此讲究也就不足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