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试译第二篇(二曰)——,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吕氏春秋白话文免费在线阅读?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吕氏春秋白话文免费在线阅读(文白吕氏春秋卷一)

吕氏春秋白话文免费在线阅读

《本生》试译

第二篇(二曰)——

最初生出人来的(始生之者),是天的作用(天也);然后养育成熟一个人的(养成之者),是人的努力(人也)。能圆满养成天生的美好人性而不去干扰它(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能办这种大事的人,就称为天子(谓天子)。天子的一切行动(天子之动也),都是以“成全人的美好天性”为动机的(以全天为故者也)。这就是各类官员官职之所以设立起来的真正目的(此官之所自立也)。设立官员就是为了保全国人的天性(立官者以全生也)。当今世上的糊涂君主(今世之惑主),设置很多官员官职却反而损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多官而反以害生),那就迷失了之所以立官的本来目标了(则失所为立之矣)。好比练兵(譬之若修兵者),本来是为了防备敌寇的(以备寇也),假如练兵却反而用来自己攻打自己(今修兵而反以自攻),那也就迷失了之所以练兵的原本目标了(则亦失所为修之矣)。水的本性是清净的(夫水之性清),用灰土去搅浑它(土者抇之),就不得清净(故不得清)。人的本性是健康长寿的(人之性寿),用物欲去搅乱他(物者抇之),人就不得健康长寿(故不得寿)。物质财富的意义(物也者),在于用它来滋养保全人的健康长寿天性(所以养性也),不在于消耗破坏人的健康长寿天性来追逐蓄养财物(非所以性养也)。当今世上的人(今世之人),犯糊涂的大多滥用性命去贪求享受物质财富(惑者多以性养物),那就是不知轻重了(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不知轻重),那就会把重的当作轻的(则重者为轻),轻的当作重的了(轻者为重矣)。如此一来(若此),那每个行动就没有不失败的(则每动无不败)。照这样做君王的(以此为君),是悖谬无道之君(悖);照这样做臣僚的(以此为臣),是枉法乱政之臣(乱),照这样做儿女的(以此为子),是狂放不孝之子(狂)。这三大败相(三者),任何国家只要有一个败相(国有一焉),那就绝无幸免(无幸),必定亡国(必亡)。

假如有声音传来耳边(今有声于此),人用耳朵听的时候(耳听之),一定是希望顺耳(必慊),但假如听过之后(已听之),却使人耳朵聋了(则使人聋),那就一定再也不会听了(必弗听)。假如有一种东西在这里(有色于此),人用眼睛看的时候(目视之),一定是要求顺眼(必慊),但假如看过之后(已视之),却使人眼睛瞎了(则使人盲),那就一定再也不想看了(必弗视)。假如有一种食物在这里(有味于此),人用口舌尝的时候(口食之),一定是要求爽口(必慊),但假如吃过之后(已食之),却使人口舌哑了(则使人瘖),那就一定再也不会吃了(必弗食)。所以圣人对于声色滋味(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是有利于养生养性就取用它们(利于性则取之),有害于养生养性就舍弃它们(害于性则舍之),这就是成全天性的养生之道啊(此全性之道也)。世上的富贵人(世之贵富者),他们对于声色滋味(其于声色滋味也),大多属于易受诱惑者之列(多惑者),他们日夜追求(日夜求),侥幸获得这一切之后(幸而得之),就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则遁焉)。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遁焉),生命和天性又哪能不受伤害呢(性恶得不伤)?

一万人张弓,齐射一个靶子(万人操弓共射一招),那个靶子不可能射不中(招无不中)。万物五光十色纷至沓来(万物章章),假如用来危害一个生命(以害一生),这个生命就不可能不受伤(生无不伤);反之,用来安养一个生命(以便一生),那这个生命就不可能不健康成长(生无不长)。因此,圣人之所以要统制万物(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为的是成全人的天生本性(以全其天也)。天性成全后就心神祥和了(天全则神和矣),视觉明慧了(目明矣),听觉聪慧了(耳聪矣),嗅觉灵慧了(鼻臭矣),味觉敏慧了(口敏矣),全身三百六十五个关节都通畅了(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像这种人(若此人者),不用说话就令人信任(不言而信),不用谋划就处事得当(不谋而当),不用思虑就心安理得(不虑而得);精气通行于天地(精通乎天地),心神遍覆于宇宙(神覆乎宇宙);他对于万物没有不承受的(其于物无有受也),没有不包容的(无不裹也),就像天地那样(若天地然);在上作天子却不骄慢(上为天子而不骄),在下作百姓却不郁闷(下为匹夫而不惛),这就叫做全德的人(此之谓全德之人)。

富贵却不懂养生之道(贵富而不知道),反倒恰好足以造成祸害(适足以为患),还不如贫贱(不如贫贱)。贫贱的时候想多多罗致财物也很难(贫贱之致物也难),即便想要过度消费(虽欲过之),哪里有能力做到呢(奚由)?出门就乘车(出则以车),进门就坐轿(入则以辇),非要这样自己懒散下去(务以自佚),这些车子就该称为引发脚疾的病车(命之曰招蹶之机)。多吃肥肉(肥肉),醉饮烈酒(厚酒),一心希望靠这个增强体魄(务以自强),这些酒肉就该称为烂肠败胃的坏食(命之曰烂肠之食)。贪恋年轻貌美的嫩肉皓齿(靡曼皓齿),沉迷郑国卫国的靡靡之音(郑、卫之音),非要靠这个自娱自乐(务以自乐),这些美色淫乐,就该称为断杀性命的利斧(命之曰伐性之斧)。以上三种祸患(三患者),都是由于不善于对待富贵的缘故所导致的(贵富之所致也)。所以古代的人有不肯富贵的一类(故古之人有不肯富贵者矣),就是由于重视养生的缘故啊(由重生故也),由于他们并不是通过自夸来图这个虚名(非夸以名也),而是追求其中的实际好处(为其实也),所以这种重视养生的观点就不可以不仔细考察了(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