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古诗宋苏轼(宋代苏轼自金山放船至焦山古诗欣赏及解析)(1)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苏轼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馆判官告院。苏拭直言不讳批评新法,自然引起当道的不满。苏轼深感仕途险恶,主动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途经镇江,欣赏了金山美景而作此诗,从诗篇内容即可见其与《游金山寺》为同时之作。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注释:

金山楼观何眈(dān)眈,撞钟击鼓闻淮南。

金山的寺院楼阁多么壮伟深邃,撞钟击鼓的宏亮声音一直传到淮南。

眈眈:深邃貌。淮南:指扬州。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jí)水僧两三。

焦山到底有什么?只有茂密长竹,打柴汲水的僧侣不过二三。

焦山:在长江中,因汉末焦先隐居于此,故名,与金山对峙,并称“金、焦”。

云霾(mái)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翻卷的波涛汹涌人迹罕到,时有沙田农户前去祈求春蚕。

云霾:阴云,形容翻卷的浪涛。沙户:沙洲上的人家。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我来金山还在此地留宿,不去焦山让我心中自惭。

此:指焦山。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同游的人都已返回,我决然独自前往,天生命穷运薄不惧怕险恶的江潭。

尽返:一本作“兴尽”。赋命:天生的命运。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清晨无风波浪兀自腾涌,舟行中流我高歌长啸趁着饮酒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老僧下山惊异我这远客来到,笑着迎接知是同乡,欣喜地亲切交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kān)。

老僧说久客异地已忘怀故里,终年只是跟弥勒佛相随相伴。

弥勒:佛名。弥勒是姓,为慈氏;字阿逸多,义为无胜。同龛():意为同室相伴。龛,盛着佛像或神主的小阁。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困眠时纸帐中十分温暖,饱食从来没嫌弃山中菜蔬味道不甘。

纸帐:纸作的帐子。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绵拆缝,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居住在山林从古以来就会有饥饿,未置田产因此不肯退隐岂不太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chù),叔夜自知七不堪。

我虽然没像展禽那样三次被罢,却如嵇康般自知出仕有七种不堪。

黜,废免。

行当投劾(hé)谢簪(zān)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我就要自己请求辞去官职,请为我在山水佳处留一茅屋且把身安。

投劾:指自劾。劾,检举过失,古代官员检举某官过失,向上司或朝廷打报告,称“劾状”。凡是被劾或自劾的,视其过失大小,予以不同的处分。谢簪组:辞去官职。谢,辞谢。簪,固冠的签子。组,系印的带子。簪组犹言冠带,指有官职的人。茅庵:草舍。

苏轼的主要作品有: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行香子·秋与、临江仙·送钱穆父、海棠、后赤壁赋、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行香子·过七里濑、自题金山画像、守岁、蝶恋花·密州上元、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满庭芳·蜗角虚名、东坡、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洞仙歌·冰肌玉骨、临江仙·送王缄、浣溪沙·咏橘、醉翁操·琅然等。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