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候,我们都遇到过“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成绩优异,是老师眼中的乖宝宝,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我们“咬牙切齿”的对象。

父母无数次将我们和他们拿来对比,无数次发出“你要是像XXX就好啦”的感叹。而我们在心里也不止一次“邪恶”地想这个“别人家的小孩”快点跌落“神坛”,沦落为和“伤仲永”式的结局。

在我们无知和懵懂的少年时代,或许就有那么一本书,是父母不断让你学习的榜样。

这本书上印着一个短发女孩,端着一本大大的书,这本书叫做《哈佛女孩刘亦婷》,当我拿到它的第一刻起,就把这个女孩的脸画成了“鬼画符”。以此来祭奠我逝去的小说和漫画。

我长大了,这位“哈佛女孩”刘亦婷也长大了。

19岁他考上哈佛大学还拿了奖学金(立誓报效祖国的哈佛女孩)(1)

前段时间在新闻中了解到,她早已和美国的一位白人结婚了,看来小时候那个“邪恶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刘亦婷也不是仲永,她拥有了比大多数人,都还要幸福灿烂的人生。

只是回忆起刘亦婷,当初在哈佛申请书中说:“希望为改变一些人的现状而努力终生。”

19岁他考上哈佛大学还拿了奖学金(立誓报效祖国的哈佛女孩)(2)

这样的结果,对比她20年前,说过的“豪言壮语”,确实让人觉得无比讽刺。

那时候刘亦婷曾信誓旦旦的说,自己出国学习就是为了回报国家,师夷长技以制夷;刘亦婷的父母也表示,他们培养女儿出国的最终目的,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2.

在那个容易被理想主义,而触动的年纪,我也曾认为她长大后会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就一直为此奋斗终生。

但结局总终究是遗憾的,毕竟不是哪个人都能成为报效祖国的人。

这个当初名声大噪的“哈佛女孩”,还是没有完成“报效祖国”的梦想,而是留在了美国,组建了一个幸福家庭。

不管怎么说刘亦婷的人生都是成功的,毕竟“哈佛女孩”也不是那么好当。

19岁他考上哈佛大学还拿了奖学金(立誓报效祖国的哈佛女孩)(3)

当时那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模板,许多父母都把书里的教育理念用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

这本书中有一篇日记写道:妈妈让年幼的刘亦婷握着冰块,坚持数分钟,直到感觉到“小针在手心上跳舞”。

刘亦婷的妈妈认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有一些父母开始盲目效仿。

其实今天的我们早已经知道,这是一种不对的育儿方式。那时候有太多的父母,跟随刘亦婷的母亲,追风效仿。

太渴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第2个“哈佛”女孩刘亦婷。

有人评价《哈佛女孩》是一碗毒鸡汤,但她确实是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刘亦婷。但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是要因材施教,不可以偏概全。

我想这是大多想要拔苗助长的中国父母,所需要学习的。

19岁他考上哈佛大学还拿了奖学金(立誓报效祖国的哈佛女孩)(4)

3.

在国外的许多年,刘亦婷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学习能力,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成为了一名律师,拿到美国绿卡,有着不错的收入。

2017年,留学生日报的参会代表,在美国波士顿的中美投资峰会上,见到了很久不曾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刘亦婷。她以投资人的身份参加,委婉谢绝了参会代表的采访。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流传着很多关于她的传说,故事千奇百怪,却也无从求证。

或许刘亦婷也像我们普通人一般,默默地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19岁他考上哈佛大学还拿了奖学金(立誓报效祖国的哈佛女孩)(5)

只是年少时,就拿到了哈佛的全额奖学金的经历,给她贴上了太多的标签,无形之中给她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她既不是天才,也不是什么沽名钓誉之徒,她只是选择了对于她来说比较好的人生。

这不是普罗大众都默默为之奋斗的事吗?我们何必要把更大的期待,强加于刘亦婷的身上呢?

在刘亦婷之后,还有千千万万被神化的“哈佛女孩/男孩”,这逐渐变成了那些留学机构,为了打响名堂的营销方式。这些“哈佛女孩/男孩”们的结局,又是什么样呢?

我们不得而知。只是那个无脑追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更多的父母都摸索到了教育孩子的良策。

我相信18岁的刘亦婷,说的那番豪言壮志,是出自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她也曾真切地热爱过自己的祖国。

只是对比那些,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出国留学,后来又舍身回国报效祖国,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巨大成就的人。

二者高下,立见分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