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系—黄河流域

河南省黄河流域面积(河南水系黄河流域)(1)

河南地形图

1.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黄河流域集中在郑州以西,郑州以东黄河南北两岸则为海河和淮河流域,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毫无疑问黄河过郑州以后,由于地形过于平坦,和在郑州开封一段形成地上悬河的原因,黄河再无支流,所以说河南省黄河流域的大致部分为三门峡至焦作这一段,在这一段,主要有三条河流汇入与黄河,分别是黄河南岸的伊河、洛河以及黄河北岸发源于山西的沁河。除了河流以外,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同样所处的位置十分重要,是黄河干流上最末端的两座水库,是治理和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

河南省黄河流域面积(河南水系黄河流域)(2)

伊洛二河流域

2.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山南麓,一路向东,蜿蜒曲折地流向黄河母亲的怀抱,在洛河流域,有许多的地名源于洛河,陕西省的商洛市、洛南县;河南省的洛阳市、洛宁县等地名届时与洛河有关,一条河流不仅养育了两岸的人民,更孕育了两岸身后的河流文化,这是经世世代代都不会改变的东西。伊河发源于熊耳山与伏牛山之间的山间峡谷,蜿蜒地向东北方向流去,最终在河南偃师岳滩一带与洛河交汇,形成新的伊洛河,最终在河南巩义一代汇入黄河。通过阅读地图,我还发现伊河流经的第一个城市是河南的嵩县,并不像我们想当然的那样,中岳嵩山在嵩县脚下·二者之间其实离得很远,嵩山位于郑州市的登封县,而嵩县则位于伊河的上游,二者相差了几百公里。

河南省黄河流域面积(河南水系黄河流域)(3)

河南焦作一代河流分布图

3.我们再来看黄河北岸的沁(qìn)河,沁河发源于山西省中部的太岳山,一路向南,流经河南省的济源、焦作市,最终在武陟县附近注入黄河,和洛河如出一辙,沁河也诞生了许多与此有关的地名,山西省的沁县、沁源、沁水;河南的沁阳市名字皆来源于沁水。我之前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是国民党的军队将焦作的沁阳与驻马店的泌阳(bì)搞混了,导致贻误了重大的作战时机,军队损失惨重。其实二者之间很好区分,记住沁水和泌阳河,沁水属于黄河流域,泌阳河属于长江流域,这样子就能记得住了。

河南省黄河流域面积(河南水系黄河流域)(4)

小浪底与三门峡在黄河上的位置

4.三门峡大坝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是上世纪50年代由苏联专家对口支援在黄河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坝,有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我们所熟悉的中流砥柱,位于三门峡大坝的下方,是一处知名的旅游景点。当初在修建三门峡大坝时,没有考虑到黄河多泥沙的这一特点,没有因河制宜,致使在不久后,黄河的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过高,抬高了大坝上游渭河的水位,渭河也成为了一条悬河,2003年发生在陕西的洪灾至今让许多人心有余悸,由于渭河河床被泥沙抬升过高,渭水倒灌进支流,154万华县人民群众受灾。所以在此之后,陕西方面建议炸掉三门峡大坝,但是河南、山东等方面却不同意,三门峡大坝对于河南和山东来说,不仅有着巨额经济效益,而且能够解决黄河下游的水患问题。

小浪底水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境内,为了解决三门峡大坝的泥沙淤积问题,修建了小浪底水库,小浪底水库对黄河有着重要的束水冲沙作用,每年的7、8月份黄河汛期,都会将三门峡大坝的闸门彻底关闭,以此来用聚集的水量来冲刷小浪底水库淤积的泥沙,然后黄河上游甘肃刘家峡水库、宁夏青铜峡水库等再蓄积河水,用来冲刷三门峡、小浪底水库的泥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