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饺子风俗看法(初一饺子初二面)(1)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中国北方的绝大多数家庭在大年初一都要吃饺子,那么

中国民俗专家称,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民间有“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饺子古代叫“娇耳”,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末年,灾害严重,很多人患病,很多人患烂耳朵病。名医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看见瘟疫流行,于是他在冬至那天,找一块空地,搭起医棚,架起大锅,给人们舍药治病,救活了很多穷人。

包饺子风俗看法(初一饺子初二面)(2)

张仲景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辣椒以及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炖,炖好后,把它们捞起来,剁碎,再用面皮作成耳朵一样的东西,下锅煮好后,分给病人吃。人们叫这种东西为“娇耳”。人们吃下娇耳,再喝下一碗汤,便两耳发热热血沸腾,不久烂耳朵病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边庆祝新年,边庆祝烂耳朵的康复痊愈,就模仿“娇耳”的样子,做了过年的食物,在大年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娇耳”,后来才称其为“饺子”。

包饺子风俗看法(初一饺子初二面)(3)

此外,还有说法是,大年三十晚上24时以前要包好饺子,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春节期间的饺子种类繁多,一般家庭都会包三种饺子,一是荤的,晚上吃;二是素的,祭神用;三是验岁的,包上硬币、红枣等,初一早晨吃。

包饺子风俗看法(初一饺子初二面)(4)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有些地方还会把硬币包在饺子里面,意为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好运不断。

包饺子风俗看法(初一饺子初二面)(5)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