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拖了很久的用车报告,在上海疫情封控期间才得以写完。作为车主,四年的时间里跑了53000公里,想写一写日常用车体会。主要是用2022年的眼光、结合其家用工具车的车型定位,以及三十万的产品售价,来总体评价一下国内第三代汉兰达。

车是2018款四驱七座豪华版,指导价29.98万,于2018年下半年从4S店加价8000购得。再加上一块沪牌,整体的落地费用达到42万多。五万公里的用车里程,主要是比较拥堵的上下班路程,和相对通畅的周末出行。车辆表显总的平均车速是22km/h,通过“小熊油耗”记录的平均油耗11.2L/百公里,中石化95#号油,平均每公里的燃油成本是0.78元。我的用车工况可以算是比较堵了,周末出行一般也是接近满载,因此这个油耗水平,尤其考虑到汉兰达2.1吨的自重来说,其实中规中矩,不能说是费油。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架通畅的情况下,用经济时速悠悠开,油耗可以做到7升出头。而高速跑到100以上时,百公里油耗在8、9升。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1)

车辆基本全程在广丰4S店保养(主要是现在平安车险可送1-2次店保),也买过途虎的灰壳,一般7千公里即保养一次。故障方面:目前零故障。下面详细说说优缺点和用车感受。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2)

优点方面:最大的优点是空间方面——驾乘空间、储物空间、后备箱空间都巨大、巨实用。对于家庭唯一用车来说,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我认为空间是绝对的刚需,而且多多益善,越大越好。最直接的体会有两点:1.第二排在安装一个较大尺寸的安全座椅后,横向空间仍可以坐得下两个成年女性。这样一家五口周末出行时,老婆和丈母娘坐第二排照顾小孩完全没问题;2.后备箱在五座状态下空间非常富余,婴儿推车不需要折叠,可以直接扔里面,取、拿都很方便。周末一家五口拉着小推车、帐篷等出游是最常见的使用场景,如果是三厢轿车的话,后备箱恐怕难免一番辗转腾挪。把平时装的杂物取出来,把小孩的东西塞进去,其实还是比较麻烦的。中大型SUV这时就有更好的体验了。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3)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4)

去崇明

当把第二排座椅也放倒时,能形成一个接近纯平的装载面,我身高1米78可以伸直腿躺平,在车里睡个午觉没问题,用作露营、床车是比较理想的,当然也可以用来拉一些大件家具。这也是中大型轿车不太具备的功能性。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5)

乘坐方面,第二排空间非常敞亮富裕,但是座椅的感受欠佳。这是因为虽然横向和纵向的空间都很优异,但座椅太过朴素,缺乏陷入感,以我的身高,座垫略短导致大腿得不到有效支撑,双脚伸在前排座椅下的角度也不舒服。好在座椅靠背角度可调,如果坐得松垮点,能够缓解上述缺点。可惜了,第二排本身有这么好的空间,如果在人机工程学上能够多给点成本,舒适性可以提高很多。至于第三排,在七座SUV里面算是好的了,空间表现可供成年人短途乘坐。这方面要想找到比汉兰达更好的,也只有途昂、GLS这种体型更大的选手了。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6)

驾驶感受:车开起来怎么样,更多是由看不见的东西决定的:动力总成、转向、底盘、nvh、人机工程…在我看过的一众对于汉兰达的评测当中,38号的点评我最为感同身受。2.0t发动机和爱信6at变速箱的匹配,平顺、有力,这一代车型上市已经7年了,在稳定性和故障率方面有良好的口碑。双涡管双喷射双循环,220匹马力、320N·m扭矩,推动2吨多的车身,难以带来刺激感。小油门起步时,还是能够感觉出这是一辆很重的车,但是只要车动起来,马上能有轻快感。按照我的用车需求,即便在拉着一车老小、接近满载的情况下,绝对的加速能力也是足够用的。而且8AR的奋力嘶吼,配合上车辆较高的坐姿,急加速还是有点气势的。市区行车,发动机的出力,涡轮造成的分段感不算突兀,有比较接近自吸发动机的动力感受。走走停停跟车不会有困扰,油门能够很准确地掌握动力输出的量,踩起来很舒服。市区行车,不论是从静止开始均匀提速,还是跟车时,油门间歇性松开又接续,在以上这两种最常见的工况下,动力都是相当平顺的,变速箱的存在感都是很低的。动力总成的匹配程度,放在六七年前,在同价位SUV产品中,能够超越这个水平的,我认为不多。当然,站在2022年这个时点,已是泯然众人了。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7)

弱小的一只

刹车的头段明显偏软,虚位较大,初次开容易给人信心不足的感觉,轮毂里的盘和钳看起来也比较低规格。当然,这车也不太适合激烈驾驶。我在刻意试过几次急刹之后,发现其实后段的制动力度还是勉强够用的,对于大块头重心高的SUV,这种踏板前段行程较软的调教,更有利于控制刹停时车身的晃动。后面计划等原厂刹车片退役后换好一点的片,试一下是否有改善。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8)

如果这么改还挺好看的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9)

底盘方面,汉兰达的行驶品质值得给出一个好评。 “韧性”、“厚重”、“很整”这种车评人专用词,都是玄学词汇。底盘的感受还是需要亲身试驾。与价格高得多的一些豪华品牌同类产品相比,我觉得单论底盘感受汉兰达是有性价比的。如果与轿车相比,问题可能还是来源于车重,为了保证支撑性,悬架初段也不能调得太软,在稍微差一点的路面,或是夏天胎压比较高的时候,传上来的细碎震感还是有点多。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10)

转向方面,是丰田一贯的好开中庸,转向手感很自然,没有任何别扭的地方。方向中央虚位大小很适中,即能带来准确的转向感受,又不至于在跑高速时因为过于灵敏而需要频繁小幅修正,真的很舒服。与近两年的一众新车相比,这车的方向助力明显略沉,跑起来是我喜好的手感,但是在低速挪车的时候,沉得有点像液压助力了。​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11)

曾经手缝了一个方向盘套,用了一年拆掉了,真皮方向盘还是要物尽其用,不能便宜下任车主

NVH:也值得表扬!底盘隔音和环境噪音控制得很好,日常行车这方面完全没有抱怨。原厂19寸胎,韩泰,价格500一条。没有夹胶玻璃,没有主动降噪,底盘也没有见到明显优于同级的隔音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做出了不错的效果。所以说选车还是不能光看账面参数,亲身体会更重要。综合动力、底盘和nvh的情况,最最最适合这台车的驾驶场景就是跑长途跑高速,在宽阔平直的州际高速公路上巡航,轻松自在。(毕竟是“美国车”)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12)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13)

尝试了一次玻璃镀膜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14)

另外再说说其他存在感不那么强的优点:

1.四驱。四驱比同配置两驱车型贵一万块。从仪表显示来看,汉兰达的这套适时四驱会倾向于非常积极地向后轮传递动力,只要油门略踩深一点,或者上坡路段,后轮都是有动力输出的。持续的疫情导致难以远行,我还没有拿这车跑过非铺装路面和冰雪路面,也没有体会到这套适时四驱系统对通过性、稳定性的贡献。​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15)

享受机盖的余温

2.主动安全系统。Toyota Safety Sense,单论硬件规格的话放在2022年来说是很低的,只有单摄像头和一颗雷达。这套系统能够实现40km/h以上的acc自适应巡航、防碰撞预警、主动刹车和车道偏离预警(不打转向灯的情况下压标线会警示和纠偏方向,不具备车道保持)。虽然硬件水平不高,但最后实现的效果还是可以的。在没有车辆频繁并线穿插的情况下,自适应巡航的跟车效果让人满意,加减速都比较合理。防碰撞预警的提示非常及时、少有误判,三年多的时间里,的确发生过注意力松懈,系统警告的声光提示,才使我避免了轻度追尾,顿感物有所值。问题也是有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当有其他车辆贴着我的车头并入车道时,丰田的这套系统不能及时判定有车辆插入,不会降速,需要人工干预否则有潜在风险;二是自适应巡航的加速逻辑设定有点简单,例如巡航速度设定120但前方有慢车压着,如果前车让开,车道空出来了,车辆会马上降档,转速干到四千转,近乎于全力加速至120。这时候车辆提速的力道和发动机噪音陡然增大,粗暴地打断原本平稳的氛围,略显尴尬。瑕不掩瑜,在试用过几次,弄清这套系统的优缺点之后,我还是很喜欢用它的。在高架路和高速路上,只要车流不是特别拥堵,我就打开自适应巡航,右脚得以解放,轻松佛系开。(使用任何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当然要保持关注,命还是要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车标配7个气囊/帘(包括驾驶员膝部气囊),这在当年来说还是不错的。​

3.养护成本相对较低。这里指的是与同价位的豪华品牌入门产品相比。原厂说明书10000km一保,4S店小保养900左右(其中包含一瓶108块钱的燃油系统清洁剂,网上有反映2.0t机器喷油嘴易堵塞的问题,建议每一万公里使用一瓶原厂的“补剂”)。比较贵的项目诸如循环机更换变速箱油在一千左右(今后会找店重力更换),4S店价格公示板的常规耗材和常用零部件的价格中规中矩,与30万价格区间德系豪华品牌车型相比,考虑到该车型较低的故障率,维修保养的成本算是实在的。​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16)

接下来就要说说缺点了:首先是舒适性配置比较低(这很“丰田”)。近光灯还是卤素灯泡,明确的讲,夜间高速是不够用的。同样是卤素的远光倒是非常给力。道德和法规约束,远光不能常开,在没有公共照明的路段,我只好把前雾灯打开(灯光改装还是比较麻烦的,目前没有计划改灯)。另外,没有自动大灯、没有感应雨刮,甚至连后视镜加热都没有,30万的车了,有点过分了,雨天后视镜加热是很实用的配置,简直无力吐槽。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17)

其次,内饰的做工用料非常“工具车”属性,高级感、豪华感是不存在的,造型设计也非我所喜。唯独仪表还算有点精致感(很多日系车的仪表都长在我的审美上)。总体而言内饰方面跟现如今的自主品牌新车相比,可谓是有巨大的差距。但我看了看现在的荣放、塞纳和第四代汉兰达(低配),惊叹于2022了丰田还能这样>_<。其实在底盘、内饰和配置三个方面,同价位的本田冠道是明显优于汉兰达的。奈何当时1.5t发动机爆出了机油乳化事件,2.0t搭配的采埃孚9AT口碑不佳,本着省心的原则,我还是选择了汉兰达。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18)

另一个缺点,发动机隔音做得不好,尤其是当胎噪、风噪都控制的非常好的时候,发动机隔音的问题就愈发暴露出来。在冷车、水温还没上来的时候,油门踩深一点,发动机的声音会很直接地传到舱内,四缸机的声线缺乏质感,有点露馅。好在车完全热起来之后,声音会小很多。这方面与常见的德系B级车相比,有着明显差距。

最后,说两个小问题:1.变速箱偶发性闯档。该问题只发生在一个场景,跟随前车起步,前车刹车,于是丢油门,然后在很低速度下(10km/h左右),接续踩第二脚油门,这时有很大概率会发生闯档,屁股底下咯噔一声,体验极其不好,而且担心变速箱损坏。网上可查到有其他车主也反映过类似问题,不知道是不是通病。四万公里在4S店换过变速箱油后没有任何改观。不过解决方法也很简单,既然摸清楚了闯档有且只有这一种工况,那么就避免发生这种工况——起步再遇前车变慢,丢掉油门之后,等一秒钟,再接续踩油门,即可100%避免闯档的发生。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19)

4万公里按照原厂说明书还换了差速器油,实际放出来的旧油还很清澈,可能无需更换

2.异响。在购车的第三个冬天,在行驶过坑洼路面时,出现异响。经过仔细分辨,来源有两处,分别是A柱和中控台。于是上网搜索研究,初步判断A柱的异响可能源于车门密封胶条,而中控的异响可能是内饰件挤压所致。我从网上买了胶条养护硅脂,四扇车门和后备箱胶条都涂上一圈,第一处异响就解除了。然后,量量尺寸,买了三元乙丙橡胶条,塞到挡风玻璃和中控台之间的缝隙中,第二处异响也消失了。总计花费49元,药到病除,新车的感觉又回来了,很有成就感。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20)

艺高人胆大

自2015年这一代车型在国内上市以来,经常维持加价销售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22年第四代汉兰达在国内上市,竟然新老两代产品同堂销售,听说还是很难有优惠。有人说是加价神车,有人说是工业垃圾、智商税。在短视频时代,从碎片化信息当中,搞清楚事实真相是很难的。对汽车感兴趣的人应该知道,任何汽车产品,亲身试驾、有条件的话横向比较最为重要。评判一款车的好坏不能抛开价格,如果单论制造成本,汉兰达肯定是不值三十万的。以吉利长城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车近几年品质跃升,与之相较,汉兰达的溢价明显较高。但是能够成为国内7座SUV标杆,得益于丰田省心、耐用、稳定的良好口碑;空间大,实用性极佳;驾驶性、舒适性也很好,产品力没有明显短板。今年闲逛二手车市场时,惊讶地发现同款同年限车,车商挂价在26万左右,这保值率是很夸张的(未来应该是不可持续的)。高溢价、高保值率,既有品牌“人设”的功劳,也是综合产品力的证明。​

40万公里的汉兰达值得购买吗(四年5万公里国内第三代汉兰达用车报告)(21)

我的确很喜欢这一代车型,虽然一直关注着新车动态,但让我产生换车冲动的还很少。这辆车应该还会陪我很久。每当在中央后视镜里看着自己户口本上的人都舒舒服服坐在一起时,我只想为她们当好司机,开好这台“奶爸车”。写下这些,只是车主角度的日常用车感受体会。作为一个汽车爱好着,虽然拥有的只是一辆普通家用车,但每次停好车后,我也常常会回望一眼。车辆本质上是工具,而人会很自然地与长期使用的工具建立感情。尤其是当这个工具一直好用、始终可靠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