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诗词并无一定的秘籍。所谓的秘籍,也是需要文字基础的,故此,真正最有用的秘籍,就是多多积累文字,并学会运用这些文字。但凡是无绝对,虽然诗词秘籍不存在,但是一些技巧手法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比如,七绝写法,可以按照一定的套路来,可能会事半功倍。七绝要写的余味无穷,关键多在三四句的手法处理上,而三四句通用的讲法是“转”与“合”,但究竟如何去转合,很少人会详细去剖析。本文则以类似公式化的句法来分析,如何用一些虚词来转合,很适用初学者去依样画瓢,练习熟悉后,自然能在创作过程得心应手的写出妙句。

七绝的句法(七绝的句法没有什么奥秘)(1)

第一则:第三句(亦即所谓的转句)的三四位置采用“不知”二字,因为不是诘问的语气,所以后面不必用“谁”、“何”、“多少”等字来推进呼应,而是在第四句用“犹”、“还”、“又”等字呼应。

例如杜牧这首著名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二句描写夜景,只能算中规中矩。但是第三采用“不知”来转到历史,即可沉郁起来。为何不知?第四句用“犹”来递进回答呼应,显得力道十足,一下子境界得到充分提升。

再看明朝田僧的《题福教寺诗》:“残山剩水一荒基,古寺烟笼白塔低。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风还恋旧巢泥”。 三四的写法也是类似杜牧诗,燕子不知,故还恋旧,也是属于前面做否定的语气,然后再用递进的解释说明来回应,更显强调第三句意思。这种写法其实 不难掌握,写七绝时很好用。

七绝的句法(七绝的句法没有什么奥秘)(2)

第二则:这则方法与上面稍微不同,是把““不知”二字挪到第四句开头,直接用作诘问语,所以这二字后面一定会有“何”、“谁”、“无”、“几”等类似字词组合为问句或反问句。

比如李白这首《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此诗相当出名,手法是前二句描写铺垫,第三句转折,第四句用”不知“点出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情感,并留给读者品味余地。

宋邵雍《天津感事》:“阳乌西区水东流,今古推移几度秋。四面远山长歛黛,不知终日为谁愁”。这首转折与收结都落在第四句,以”不知“且转且结,比李白那首感觉更有余味。

七绝的句法(七绝的句法没有什么奥秘)(3)

第三则:本例方法的第四句开头虽然也是用“不知”二字,但却不是问语,所以其后面不用“谁”、“何”、 “无”、“几”等带疑问的字词。虽然以”不知“否定语气的二字做起头,但实际却是下断定语气的写法。

唐朝李商隐的《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第四句是用不知的语气来肯定孤鸿很难确定何处,翻出一层意,更显情绪无奈。

清朝周准的《蝴蝶词》:“万花谷里逐芳尘,自爱翩跹粉泽新。多少繁华任意恋,不知只是梦中身”。  前三句都是描写蝴蝶如何,第四句才即转即结,并下断语来表达情感,显得力度十足,不至于虚浮。

七绝的句法(七绝的句法没有什么奥秘)(4)

第四则:此种方法与前面三种比较不一样。其第四句作诘问语,主要是采用“谁”、“几”、“何”、 “无”等字反问,或兼用“知”字放在句首做诘问。

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若个:谁,那个);第四句句首的”若个“即是诘问语,第三句先肯定,第四句则反问,以此加强诗的情绪。

唐人张继的《与贾岛闲游》:“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暖不生尘。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 第三句的做肯定描写,第四句用”有几“来反问,达到题意的加强效果。

七绝的句法(七绝的句法没有什么奥秘)(5)

第五则:这则方法与前四种刚好相反,第三句先写清楚结果,而第四句开头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点明原因,以此说明第三句为何那样子。这种写法,类似倒装,可以令读者感到作者对第四句的事情更加强调。

例如宋人俞桂的《溪流》:“云脚才行又复开,一声隐隐只空雷。家僮忽报溪流涨,知是前村落雨来”;第三句的”溪流涨“是结果,已经出现这种情景了,为何呢?第四句说明,原来是前村下大雨了啊。这种前后倒置的写法,避免了句法的单调与流水账,显得曲折幽深。

再看看晁冲之的《夜行》:“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第三句是已经看到的眼前情景描写,但为何有这样的场景呢?原因何在?第四句给出原因回应,原来是有人家在读书呢。相声抖包袱写法,第三句留下悬念,第四句给出回答,给读者一种:哦,原来如此。这种比较出人意料的感觉,故此种手法,可以使平铺直叙,淡而无味的句子,一下子变得富有情趣。

#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