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什么叫“居天下之广居”?道理是这样的,人生在天地之间,天地生育万物,养育万物,这就是在中国文化中定位的天地,而不是自然科学中讲的天地,大家要区分清楚。文化概念和科学概念是有一定差异的,不要把中国文化里面讲自然、天地,想象成科学里面讲的天地与自然,这样会搞错。在中国文化里面,讲天地自然主要讲什么?是讲天地生育万物、养育万物这样一种功能,那么人作为万物里面的一种高智商的动物,他效法天地,就是帮助天地完成这一使命,完成天地生育万物、养育万物的这一使命,这就是人的定位,和西方文化里关于人的定位不太一样。

心宽则人安心大则福大深度好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1)

人在中国文化里面不只是自己吃好穿好,而是要帮助天地养育万物,这是人的使命,也是人的责任。照顾好你的家庭,照顾好你的父母,管理好教育好你的孩子,关注你的单位,让你的单位兴旺发达,让你的国家兴旺发达,让你生活的环境非常优美,这不是你职责之外的事,而是你的份内之事,这就是中国文化对人的定义。现在大家能明白,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形成像西方那样的宗教,道理就在这里。你承担的就是神的使命,也就是上帝的使命,也就是作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所必须做的事情。宋代著名的儒学家陆象山讲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宇宙内事即我份内事”,宇宙以内所应该做的事情即是人份内之事。什么叫所应该做的事情?生育万物,养育万物,让所有万物,当然包括人都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善生善终。这就是宇宙内事即我份内事,就是我自己份内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儒学对人的定义,远远超过了一个人为自己谋功名、谋利禄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必须要在知识论的基础上升华的原因。你不实现这种升华,你会把你所学到的知识,你的能力作为一种工具,为自己谋功名富贵的工具,这可以说是现在崇尚竞争的结果,大家很能理解。用自己所学到的能力、本领、知识,去给自己谋功名利禄,大家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学习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差距,就是这个原因,从根本的人生观上、对宇宙人生的观念上不一样。

心宽则人安心大则福大深度好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2)

这一句话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最后形成一句很经典的话,就是“以天下为己任”。这个话,孙中山把它归结为四个字,“天下为公”,这是同一个意思。“以天下为己任”,不是说我奴役全世界的人,天下所有的人为我自己造就一个王国、谋功名利禄,不是这个意思。“以天下为己任”,就是让天下一切的人,生活得非常美好,一切的事各安其位,各得其所,这就是一个人承担了人生的责任,这也就是儒学为什么能在中国几千年长盛不衰,会得到中华民族的坚持,道理在这里。

所以说,它和谋一己之私、一己之利的文化不一样。“居天下之广居”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必须把这个家建设美好,这就是人生。所以天下哪里都可以安家,都可以立业,但是你要承担天地赋予你的这个人生使命,这就是“居天下之安居”。

心宽则人安心大则福大深度好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3)

“立天下之正位”什么叫“天下之正位”?你所在的地方就是天地的意志所在的地方,你就代表天地的意志,这就是你的使命。那么这种意志是什么?生育万物、养育万物,这就是中国文化对人生的定义。所以说这种文化,这种对人生的定义只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不管他在哪一种文化形态下,必然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而且所有成功的人,都是走这一条路成功的。大家可以去翻整个人类的成功史,去研究每一个成功人士的案例,都违背不了这个原则。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世纪结束的时候,全世界的眼光会去关注中国文化,关注中国文化研究,道理在这个地方。“行天下之大道”,你这么做就是真正的行道,所以其实中国儒学讲道不讲太玄乎的东西。就这样从你的日常生活中,从你的言谈举止中去传道,不谈什么特异功能,也不谈什么超知识的东西,就认准这一条路,这一种生活方式,去改善自己,去完善自己,这就是中国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