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小丽(化名)于去年升入初中后,一向优秀的她却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父母的不解和责备,也让小丽很苦恼,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一直动个不停是不是有多动症?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一直动个不停是不是有多动症(不多动也可能是)

一直动个不停是不是有多动症

【案例回顾】

小丽(化名)于去年升入初中后,一向优秀的她却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父母的不解和责备,也让小丽很苦恼。

这时,小丽的老师告知她的家长,她在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经常走神,有时,其他同学有点动静,她就会被吸引,或有时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老师提醒后,注意力能集中一会,但是很快又不能集中了,一节课里需要提醒2-3次。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看。

爸爸带小丽来到医院,经医生对她作详细问诊及检查,最终诊断为“多动症”。家长非常不解:“我的孩子从来不好动,怎么就诊断出多动症了?”

【专家释疑】

事实上,“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根据字面意思就可以了解,“多动症”实则包含两个方面:“注意缺陷”与“多动-冲动”。根据这两方面的主要症状,“多动症”可以分为3种类型:在过去6个月内,只符合“注意缺陷”的诊断标准,不符合“多动-冲动”的诊断标准,就是以“注意缺陷”为主的“多动症”;相反,就是以“多动-冲动”为主要表现的“多动症”,也就是大家普遍认知的“闲不住”症状;如果二者皆符合,则属于“混合型多动症”。小丽属于以“注意缺陷”为主的“多动症”。

其实,小丽性格内向,在小学时就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神,生活中丢三落四,与她说话心不在焉等表现。但那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而并未引起家长、老师的重视。升入初中后,不但学业加重,同学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小丽渐渐出现了成绩下降,这才逐渐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经过治疗,小丽的进步很大。她爸爸在高兴之余,也觉得后悔:“以前不了解问题出在哪里,反而过多地责备孩子”。当然,这位父亲也很用心,他说:“家里还有一个6岁的孩子,我会仔细注意孩子的情况。”

在临床中,诊断“多动症”需要更多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注意力不集中都可以诊断为“多动症”,还需要看年龄因素、社交或者职业功能的质量、是否由其它原因导致等方面。

【专家建议】

受疫情影响,目前大部分孩子还在家中上课,家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到孩子上课的状态,加之平时老师对孩子情况的反馈,如果对孩子的注意力状况有疑问,建议及时到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如确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更好地帮助到孩子。

(作者:闫俊娟,系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光明网孔繁鑫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