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的代称,通常与北朝相对,具体指从东晋灭亡的元熙二年(420)到开皇九年(589),主要占据我国如今南方地区的前后四个政权,分别是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作为中国大分裂时期的汉族王朝,南朝对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在南朝得以真正开启。

南朝最长寿皇帝(为何却只有10位能够得以善终)(1)

与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进步相对的,则是南朝极度不稳定的政局。在南朝170年间,四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一个朝代短短的几十年间,兴盛与衰亡总是不断交替,很难长久地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宁稳定的局面。就连最高位的皇帝,都很难有能够得以善终的,南朝一共历经24位皇帝,但能够得以善终的却只有区区十位,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死于非命的概率居然能够超过一半,可见南朝政局之混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南朝在短短的170年中却发生了如此频繁的政局变幻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南朝最长寿皇帝(为何却只有10位能够得以善终)(2)

或许有人会说,南朝如此混乱的政局会不会是因为来自北方的压力使得南朝的统治者们如芒在背,所以容易执政极端化呢?这个说法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在刘宋时期,不论是在宋武帝刘裕时期,还是宋文帝刘义隆执政前期,其实南方政权的实力都是要强于北方的,刘裕北伐甚至还收复了关中一段时间。

南朝最长寿皇帝(为何却只有10位能够得以善终)(3)

而北方真正对南朝政局起到重要影响的时期,可能要到梁武帝执政晚期了,侯景之乱后北齐强势干预梁朝皇位的产生,甚至一度拥立了曾被北齐俘虏到了北方的萧渊明作为傀儡皇帝。到这一时期我们可以说,北方的政权确确实实对南方政局的混乱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南朝前期的政局混乱却未必完全与之相关,所以北方政权对南方政局的干预,只能说是南方政局混乱的次要因素之一。

那么南朝政局之混乱更加重要的原因又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宗室、士族、寒族三方的博弈,才是真正导致南朝陷入混乱政局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在东晋时期,士族政治发展到了顶峰,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政治局面得以形成,世家大族垄断了朝堂高位。而从刘宋取代东晋开始,南朝的统治者便对士族多加防备,不再如东晋时期那般任由世家大族对朝政进行垄断。

南朝最长寿皇帝(为何却只有10位能够得以善终)(4)

南朝的统治者们为了制衡士族的势力,所以大量启用寒门出身的人,并且将兵权分给自己宗室,从而从文武两方面来对士族进行夺权。但这种制衡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士族的势力虽然在这种三角制衡中得以被弱化,但由于宗室和寒门得到了重用,从而使得这两方势力也得以崛起,成为了士族之外对皇权的威胁。

南朝最长寿皇帝(为何却只有10位能够得以善终)(5)

这种制衡局面对南朝皇帝的执政能力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如果南朝的统治者有着出色的执政能力,那么他们便能够成功在三方势力间从容制衡,将皇权的力量真正发挥出来,像宋武帝刘裕统治时期、或者是宋文帝刘义隆统治前期包括梁武帝萧衍统治前期都可以称得上是较为成功的案例。

但是一旦皇帝自身的能力无法驾驭这种局面,那么必然导致政局的混乱和极端化。南朝不少皇帝在继位后都对宗室疯狂进行杀戮,对朝堂大肆清洗,原因都是他们内心对自己是否能够驾驭这种局面产生了怀疑,从而感受到了自己皇位所受到的威胁,之后便逆行倒施、大开杀戒,最后被寒门或是宗室推翻成为建立新的政权甚至直接改朝换代。

南朝最长寿皇帝(为何却只有10位能够得以善终)(6)

所以,南朝之所以会在短短的170年间便更换了四个朝代,产生了24位皇帝,甚至一大半的皇帝都死于非命,究其原因主要是南朝畸形的士族、寒门、宗室的三足鼎立局面,这种局面的产生对皇帝执政能力进行了极大的考验,如果皇帝执政能力无法实现将三大势力顺利制衡,那么便会导致政局走向混乱和极端化。南朝后期,北方的实力远超南方,使得南方的统治者不但要受到国内的这三大势力的考验,更要面临来自北方政权的威胁。因此在南朝,当皇帝真的是一门高危职业,面临着四大威胁的考量,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是很难驾驭得住的。所以说南朝的政局才会体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