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政策的复杂多变、形式各异的招生模式、多样的升学路径,社会变革的加速影响,致使家长被深深地“套牢”,焦虑万分,不知所措。

为了减少家长的焦虑,帮助家长掌握升学择校中的基本概念,建立正确、长远的升学观念,本篇文章整理了小学升初中阶段,升学的常用名词,并且会持续的更新,请家长们好好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小升初信息吐血整理(小升初择校核心词汇整理)(1)

01学区房

解释1:学区房,也称作学位房,是为了孩子能在入读小学或者入读初中时取得相关学校的学位而在该学校所规划的学区范围内购买的房产。

部分学校的招生范围是根据户口所在地或者居住地是否属于计划招生范围内,学区房有时候也会成为进入重点学校的资格凭证之一。

学区房其实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

解释2:

全国各地初中实行“划片入学”原则,学区房是指在学校招生范围内的房产。

02划片

是在小学、初中阶段实施就近入学,将相邻的居住区分别划归相对应的小学、中学以实现就近“对口”入学、升学。

被划入的小学如果是名校,符合条件的对口居住区的孩子可以登记直接入学,对划片以外的孩子则要收取借读费。就近是相对的!市各教委对划片区域拥有决定权,不会一成不变。小学划片的范围可以向所在社区居委会、学校、街道办事处、所属区县教委查询、了解。

03学区划分

学区划分既要考虑到学生就近入学(就近入学的就近指的是相对就近,不是指绝对地理位置的远近),同时还要考虑到学校分布情况、学校周边居民区生源情况以及学校规模等,在此基础上,对各学校学区进行划分。

原则上,对学区不会做大的调整,只对个别因新增小区等生源情况发生变化的学区进行微调。

04电脑派位(摇号)

解释1:通过电脑对区域内的几所对应初中进行摇号抽签,将孩子派送到片区内的初中就读,该方法诣在实现公平录取。目前上海很多区县都采取这一方式进行小升初升学。

解释2:

民办学校招生时是否进行摇号,由报名该学校的人数是否超过学校计划招生人数决定:

①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一次性全部录取无需摇号

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摇号)

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将邀请公证机构参加,按照“三个全部”(全部学校、 全部对象、全部计划)的要求,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并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对于因放弃或被取消录取资格而空出的学位,按电脑随机派位生成的预录取顺序号依次递补录取。

解释3:微机派位最早起源于1991年,由原广州市招生办副主任陈流光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学生入学的公平录取问题

每个区的区教委根据相对就近原则将全区中、小学组合成若干片,每位小学毕业生将本片内的所有中学根据自己的意向顺序填人“初中入学登记表”内,考试中心小升初办公室采用“计算机派位”的办法,按学生意向顺序优先的原则,将学生派位到本片内的中学入学。

解释4:计算机派位操作:计算机根据中学的招生计划数按学生意向顺序优先的原则进行派位。派位开始时主持人请一位代表按计算机的一个键位,计算机自动随机给予每位学生一个十位数的“派位号”。

“派位号”的给定既与号码产生的先后无关,又与学生“登记表”信息的输入先后无关,也就是说这个“派位号”的产生与摇奖、抓阄号的产生一样是完全无规律的,它既不能预知,更不能人为控制。然后计算机自动将“派位号”由小号到大号顺序排序。

05对口直升

对口直升是指在小学的毕业生,按照小学升入对口中学和统筹分配学位的原则,学生不用考试或者推荐生和微机派位,实行免试、相对就近入学。

例如,湘郡未来小学的优秀毕业生就可以对口直升湘郡未来实验中学。

对口直升优缺点:

对口直升是小升初最“轻松”的升学方式。如果对口中学是名校,可以一劳永逸,但如果对口中学不好,尖子生多半会参加民校招考等其他择校考试。

06九年一贯制

所谓“九年一贯制”学校,通常是指该校的小学和初中施行一体化的教育,小学毕业后可直升本校初中,“小升初”原则上不许择校流动,希望在本校升初中的学生也不用为上初中费尽心思;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年级通常被称为1年级、2年级……至9年级。

07成长手册(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解释1:小学学校用来记录学生每学期成绩的手册。在初中入学报名登记的时候,学校会要求学生提交成长手册的复印件,学校一般会比较看重孩子四年级、五年级的学习成绩。

解释2:该手册是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的一种全新的评价方法。手册通过记录学生各学科成绩、到校出勤情况、体质发展、参与研究性学习成果、社会实践时间和内容,试图全面详尽地反映一个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过程和成长经历。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评点,学生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部分。因此,成长记录手册也成为了小升初择校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08跨区

其他片区的小学毕业生,通过改变户籍、学籍或居住地等方式,申请来到市内另一个学区内升学。但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收紧,跨区的操作空间越来越小。

09人户分离

人户分离指的是户籍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情况,为保障就近入学,需要办理人户分离。在小学升初中的过程中,如果户籍地与居住地不一致,选择的初中学校仅在居住地招生,需要在全市统一报名开始前到居住地办理“人户分离”手

续,部分或学校会按照自己的招生流程要求提前。

在划分地段的公办学校和非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招生时需要注意“人户分离”情况。

10三年一户

2015年4月1日之后领取的温州市实验中学、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温州市第二中学施教区的房屋产权证,同一套房产三年内只允许有一户(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计为一户)家庭子女就读同一所学校。

11招生预警

按照《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户籍生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8) 100号) 规定。

鹿城区从2019年1月起建立学校生源动态监测机制与招生预警发布机制,原则上于上一年12月底前和招生当年3月底发布。

12积分入学

符合鹿城城区范围省定条件的随迁子女报名后,区招生办按照《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局直属和部分鹿城区属初中招收新居民随迁子女积分制(试行)办法的通知》规定。

对父母符合省定条件一方进行积分量化,按照“积分高者优先”原则,将达到一定分值的新居民随迁子女统一调配到指定的公办学校就读。

13市直属

市直属学校是指一般由市教育部门直接管理的学校,财权人权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掌控,不经过中间环节。这类学校占有各自区域的最优师资等优质资源。

鹿城区的公办学校都是鹿城区属学校,市直属学校包括包括温州外国语学校、温州市英才学校、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绣山中学滨海分校和东瓯中学。

14分班考试

解释1: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暑假或初一开学日,学校可能会组织分班摸底考试,一般是和军训安排在一起。

但是温州教育局规定不允许有分班考试,有些公办初中会参考小学毕业考试的成绩进行分班,民办初中会根据分班考试成绩分出重点班。具体分班形式、考试时间等因学校而异。

解释2:通常情况下,各个重点中学在搜罗完人才以后,都要在七八月份举行一场考试(也有的学校会在开学的前两天举行);有的重点学校为了避嫌,更愿意把它叫做摸底考试,摸底考试就其性质而言,和分班考试没有什么两样。

15实验班

是学分制改革的实验田;是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区;是学校优才优育创立品牌的重要途径。

包括各种教改实验班、课改实验班、数学实验班、超常儿童实验班。例如,实验班一般会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三年的初中教学任务,用一年的时间对付中考,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了。

16公办校

是指由政府财政拨款。一般而言,公立学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都远远超过私立学校,而且,学习费用相对较低,教学设施较为完善。不仅如此,有些国家的公立学校提供免学费教育,如德国、瑞典、意大利、法国等国家。

17民办校

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民办学校的三个明显特征

1.举办人不是国家机构;

2.资金来源于非国家财政性经费;

3.面向社会举办学校,也就是面向社会招收学生和学员,服务于不特定的群体和公民个人,而不是只招收某个团体、企业、行业、系统和特定群体的人为学生或学员。

18预录取名单

名民办初中之后,报名系统将对报名材料进行审核,由学校发布“审核通过名单”,但这并不是“预录取名单”。

19补录&补招

对于预录取之后因放弃或被取消录取资格而空出的学位,民办初中将会按电脑随机派位生成的预录取顺序号,在未被任何学校预录取的学生中依次递补录取,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的,一次性全部录取。

经过递补录取仍然没有招满计划数的民办初中,经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可跨县域面向全市补招一次。

20重点实验班入学分班考试

实验班入学分班考试“一般考查的科目仍然是数学、英语、语文三科;也有部分学校考到初中数学知识点的;英语考试范围涵盖情景对话、阅读理解、完型填空、写作等。

21推荐生

是指在实行微机派位或对口分配学位的升中办法基础上,部分区属公办省、市一级中学面向所在区招收小学优秀毕业生,即推荐生,各小学的推荐生将通过综合素质 评价推荐升学。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体质健康、三好学生评定、素质发展评价、学业成绩、综合加分等八项内容,每个项目赋以相应的分值和权重,学校通过累计学生八项评价指标的得分,统计出符合基本条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值,并根据局分配的推荐生名额,由高分到低分排列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