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冬天格外的冷,朔风凛凛,地冻天寒,在街角一个摇摇欲坠的木板房中,爱新觉罗.韫颖正疼得大汗淋漓。她患上了胃穿孔,又染上了伤寒,没钱医治,只能硬挺。曾经风光无限的皇族三格格,皇帝的亲妹妹,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落魄至此。

爱新觉罗.韫颖1913年出生于北京紫禁城,父亲是醇亲王载沣,母亲是权臣荣禄独女瓜尔佳氏,大哥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显赫的家族,奢靡的生活,她是万千宠爱的小公主。

虽然此时的溥仪已经被赶下了龙床,但按照皇室优待政策,民国政府每年会支付给他们一笔不菲的生活费,足以让他们关起门来,在紫禁城里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韫颖子女(韫颖8岁母亲自杀)(1)

韫颖出生后,有三个专门伺候的奶妈,一个专门给她喂奶,一个负责洗衣服收拾房间,还有一个负责给她穿衣服、梳头、教授礼仪等。所有的事情都不用她自己动手,只要招呼一声,马上就有人帮她做好。就连剪指甲、洗脚这等小到头发丝的事都有专人伺候。一直到十几岁,她还不知道钱是什么样子,那时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

但作为皇族格格,规矩也是极多的。她要做到笑时不露齿,吃饭不出声,更不能随便到大街上玩耍,最远只能走到王府花园。

她特别喜欢到花园里散步,如果碰巧墙外有人说话,她更是开心,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幻想着他们在墙外自由自在谈笑的场景。

苏轼曾写:“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然而,墙里的她却没有欢笑,只能羡慕地听着墙外行人的笑声。她感到自己像是笼中的小鸟,衣食无忧却寂寞孤独。

然而,这种笼中鸟的生活虽然枯燥无味,毕竟还算岁月静好。

1921年9月的最后一天,祖母和母亲被急召进宫。回来后,母亲就像变了一个人。原本严厉的瓜尔佳氏,那天特别温柔,她一手抱着韫颖,一手拉着溥杰去花园里玩。她轻轻地抚摸着韫颖的头说:“你长大了,可要听话,别学皇上,要听话。”

年幼的韫颖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贪恋着母亲温暖的怀抱。可从花园回来,母亲就将鸦片掺着烧酒和金面一起吞了下去。后来韫颖才知道,原来是溥仪与宫中掌权的端康太妃矛盾激化,母亲遭到端康太妃的无端训斥,生性倔强的瓜尔佳氏愤而自杀。

母亲的死,让韫颖第一次感到害怕。

生于烽火乱世,长于末代皇家,注定了一生不会安稳。母亲的死,只是噩梦的开始。

1924年11月,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醇亲王载沣一家也随着溥仪搬到天津去住。为了不引人注目,载沣给宅子起名叫王公馆,家人们都改姓金。爱新觉罗.韫颖,就成了金韫颖。

岁月流逝,韫颖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容貌俊秀,端庄文雅,是几个姐妹中最漂亮的一个。她开始厌倦了这种囚笼式的生活,她和二姐商量,想一起去日本留学,她学外科,二姐学内科,甚至连启程的日子都盘算好了。可是,她们的美梦被父亲一句话就打破了。

载沣说:“从古至今,哪里有皇族格格出国留学的先例。”

韫颖留学未成,而溥仪却对这个漂亮的妹妹有了另一番打算。此时的溥仪虽然早已没有了皇权,但依然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重登帝位,这个俊美的小妹妹就成了他培植势力、拉拢亲贵的一个重要工具。他为韫颖指定了一门婚事,对方就是皇后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麒。

幸好上天还是眷顾她的,虽然是政治联姻,但她从小就认识润麒,可以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能说有爱情,感情还是有的。让她更高兴的是,结婚后,她可以和润麒一起去日本留学,这是她多年来的梦想。

韫颖子女(韫颖8岁母亲自杀)(2)

图 | 韫颖与姐姐

1932年8月,在婉容的主持下,韫颖与润麒在长春举行了婚礼。随后,他们相伴日本留学。出国前那段日子,她每天都在兴奋地期盼,她觉得自己像一个待飞的小鸟,自由生活正在向她招手。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到了日本,她依然不是自由的。大哥溥仪在日本政府的扶植下建立了伪满洲国,送他们到日本,其实就是一个变相的软禁和监视。他们就是一个筹码,日本人控制溥仪的一个筹码。

刚到日本,她就被日本皇室成员“热情”包围,裕仁天皇的弟媳邀请她去寓所教中文,日本国防妇女会也处心积虑地想让她担任名誉会长。所谓“国防妇女会”,其实就是日本国内女性为支持日本士兵侵华战争的一个后方服务组织。

这个组织的成立最早是因为一个叫井上千代子的新婚妻子。为了让丈夫安心参加侵华战争,在出征前一晚,用小刀悄悄割开了自己的喉咙。因为手法不熟练,直到黎明才死去,鲜血染红了整个榻榻米。

这个事件引起日本政府的重视,他们知道,只有让这些年轻的士兵没有了牵挂,没有了爱情,才能在战场上更加勇猛,更加冷酷,甚至变成一个杀人机器。于是政府鼓动一帮年轻妇女成立了“国防妇女会”,专门为日本侵华服务,最多发展到一千多万人。

有一天,有三名年轻的日本女人闯进韫颖的寓所,自称是国防妇女会派来的,威胁恐吓她,要求她必须参加声援侵略中国的妇女会。润麒知道不能硬顶,委婉地说,三格格要做家务,没有时间。

韫颖本来去日本的初衷是想学医,可现在,她明白,只要自己走出家门,日本人一定会利用她。无奈之下,她只能放弃自己的理想,专心做一个家庭主妇,学习茶道、插花,生活得无趣、也无意义。

她实在无聊,就用写信来消解心中的烦闷。她在给溥仪的信中这样说:“我现在坐在屋里,下女在旁用熨斗烫衣服,老仆在窗外浇花......实在没有词儿了。”

在日本的生活让她感到无比压抑,她开始寻找机会回国。终于在1935年他们回来了,来到长春。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此时的溥仪虽然已经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帝,可依然没有任何实权,仅仅就是一个日本人的傀儡,而且溥仪的性格也变得暴躁多疑。

韫颖子女(韫颖8岁母亲自杀)(3)

图 | 韫颖在后排最右,与哥哥溥仪及兄妹合影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带着八个人匆忙逃往日本,其中就有韫颖的丈夫润麒。那时的韫颖正在生病,她抱着小女儿,看着丈夫和哥哥仓皇而逃,心中有说不出的凄凉。

她知道自己是战犯的家属,不敢回北京,只好带着两个孩子在东北流浪。开始的时候,他们有溥仪留下的大量财产,一家人生活无忧。可后来,溥仪的财产都被没收,她带着八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以及一个保姆,开始了真正的流浪生活。

她生于皇族,从小没有做过任何事,甚至做饭洗衣服都不会,更不用提别的生存技能。一无所有的她,只能脱下旗袍,换上布衣,在街上摆了一个香烟摊。但是半生恪守皇族规矩的她,从未大声说过话,让她当街叫卖,实在是叫不出口。

因此,她的烟摊几乎无人问津。反而是八岁的儿子宗光,小小年纪背着一个大木盒,每日里走街串巷,大声喊着:“卖烟卷儿,卖烟卷儿。”还能吸引几个买烟的人。

一家人没有什么收入,经常用喂马的豆饼来充饥,偶尔买烟的人多点,他们就可以吃上一顿窝窝头,就算给家里改善生活了。

曾经有人给了宗光一块饼干,宗光愣愣地拿在手中,半天也没吃一口。韫颖就问他:“为什么不吃呢?”宗光回答,他不知道这是什么。韫颖听了忍不住落泪,八岁的孩子,竟然不知饼干为何物,是自己对不起孩子。

然而,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就让她对儿子更加愧疚。宗光在门口玩耍时被爬犁撞伤了,韫颖没钱让孩子就医,结果造成伤口感染,继而转成了骨结核。因为骨头受到影响,宗光可能今生都无法直起腰了。

一个人,一辈子都不能直起腰板,是多么痛苦的事儿。

韫颖子女(韫颖8岁母亲自杀)(4)

图 | 韫颖与儿子宗光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经常吃不饱,韫颖患上了胃穿孔,经常疼得只想去死,可看看两个年幼的孩子,她只能咬紧牙坚持。这次宗光受伤,她连日奔波,又染上了伤寒,整日昏昏沉沉,仿佛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

就在她以为自己即将踏过奈何桥时,一个路过的军人看到了她和她一家的惨景。他可怜她,就给了她点药和食物,没想到,这药还很神奇,吃过后,伤寒不久就好了,连带她的胃病也好了很多。

康复后的韫颖觉得不能这么耗下去了,她应该想法去挣钱。于是,她将自己所有能变现的东西都换成钱,准备批发洋火去卖。可是狡猾的批发商一眼就看出她是一个不懂经商的人,就骗她,卖给她一堆受潮的洋火,根本无法点燃。

她再一次让自己走入了绝境,幸好身边一直跟随的保姆,乞讨了些粮食,让他们又得以维持了一些时日。

在一次又一次的绝望中,她终于坚持到了新中国成立。她带着孩子们回到北京,和婆婆住在了一起。后来,父亲载沣去世,她分得一点点遗产,她可以靠着父亲留下的几间旧屋出租度日,并得到一份街道工作,有了微博的薪水。但婆婆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儿子宗光的病也是时好时坏,她依然过得十分艰难。

就在这时,毛主席看到了她曾经写给溥仪的书信,觉得文采不错,就让章士钊打听她的下落。几经辗转,章士钊见到了韫颖,这个风华绝代的皇族格格,现在早已是个满面沧桑的中年女人。章士钊也十分同情她,就建议她写一份自传,由他呈递给毛主席。

1955年元旦,韫颖将自己19岁时的西洋婚纱照和一张26岁时的满族旗装照寄到了中央办公厅。随照片一起寄过来的还有十几页信纸,是她亲手写的自述,字迹工整娟秀,叙述清晰流畅,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深闺格格,成长为一个人民群众的过程。

毛主席看了很高兴,提笔写道:“走进人民群众,变成了一个有志气的人。”并批示送周恩来阅,考虑是否酌情处理。

韫颖子女(韫颖8岁母亲自杀)(5)

考虑到韫颖在街道上工作的兢兢业业,就将其选为北京东城区政协委员,她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更让她高兴的是,1957年春节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对郭布罗.润麒免于起诉,释放回家。

分别十多年的夫妻终于重逢,激动不已。可孩子们却对父亲很陌生,女儿甚至说:“妈妈,咱家留一个男的住不合适,住几天还行,过几天还是让他搬走吧。”韫颖听了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女儿竟然不认识自己的亲生父亲。

这是时代的悲剧,是无法抗拒的命运。所幸他们都走过来了,一家人终于可以团团圆圆在一起,韫颖也知足了。她的一生看过了繁华,也经受了磨难,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都不会再让她心中有任何波澜。就这样在平静中她度过了余生,直至1992年,因病去世,享年79岁。

文 | 初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