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吃饭时先查一下推荐餐厅、推荐菜品;外出游玩时提前上网做攻略;购物时也会打开app研究一下别人的“种草”“拔草”经验……网络“种草”正在影响越来越多人的消费习惯你是否也经常被网络各类“笔记”“测评”吸引了眼球,是否也时不时登录一下各大型“种草神器”,以期跟上时尚的节奏、网红的步伐?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围绕网络“种草”的是与非,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种草是真的还是假的?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种草是真的还是假的(牛眼观漫谈315②面对)

种草是真的还是假的

外出吃饭时先查一下推荐餐厅、推荐菜品;外出游玩时提前上网做攻略;购物时也会打开app研究一下别人的“种草”“拔草”经验……网络“种草”正在影响越来越多人的消费习惯。你是否也经常被网络各类“笔记”“测评”吸引了眼球,是否也时不时登录一下各大型“种草神器”,以期跟上时尚的节奏、网红的步伐?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围绕网络“种草”的是与非。

“种草”作为网络流行语,类似于网络用语“安利”的意思,原本是指分享或者推荐某个商品或某个事物而激起他人购买的欲望等等,同义词还有“长草”。同类型词语中表达相反意思的词语是“拔草”,一般意思是指网友发现“种草”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好,因此取消购买计划。

有人被网上的种草笔记“种下了一片草原”,也有人感慨,网络“种草”笔记委实真假难辨,由于消费者个人很难确认信源和内容的真实性,如果遭遇和信任“虚假种草”,只会对其推荐的商品和服务大失所望,甚而还会产生被欺骗感、成了被“割韭菜”。

确实,如今网上“测评”“笔记”满天飞,在一些“种草大户”平台,近几年,从普通网友到网红,到明星艺人,都纷纷下场,加入“种草”行列。除了明确的广告推广之外,哪些带有商业性质,哪些带有夸大,哪些又是真实的消费经历,是实用的内容?虚虚实实的各类信息,良莠不齐的“种草笔记”,其中夹杂着有用的网友经验,但也可能含有商业化的隐形广告,不少笔记存在虚假、夸张、过度使用滤镜等种种问题,而大多数普通网友对此无法具备辨别真假的手段和能力。

曾有媒体曝光,网上不少笔记测评多为写手代写、代发。在一些平台也有此类网络兼职、代写代发的招聘启事,“虚假种草”已经成为一条隐形的黑灰产业链,甚至有个别虚假种草,由品牌或者个人发出需求,中间方接单,并把要求下发给写手,如此操作一番,一篇毫无真实消费经历的“种草笔记”就诞生了。很多这样的笔记还因为图文精美,带有很大的迷惑性,普通消费者是很难辨别的。

虚假种草,并非只是给商品、服务、景点,加上了“滤镜”那么简单,如果任由“虚假种草”的现象蔓延,不仅影响个人消费体验,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可能影响消费者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网络生态的良性发展。就保护消费者权益来说,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而网络上出现的假的消费信息、假的体验、虚构的种草笔记,也需要打假,这也面临需要升级“打假”手段的问题。

2021年底,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其中就包括:聚焦生活服务、书影音评分、社交、短视频等平台,重点整治雇佣专业写手和网络水军虚构“种草笔记”“网红测评”。因深受虚假营销的影响,一些“种草”平台也开展过多次专项整治,封禁涉嫌虚假营销的品牌、机构和商户,处理虚假笔记、违规账号。

为让更多网友不再被“乱草渐欲迷人眼“,打“假”仍需多方努力。首先是种草平台需要加强审核,压实责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从平台层面杜绝“虚假种草”,涉及“种草“的第三方平台也需要加强管理,整改不到位的账户及时处理。俗话说,假的真不了,品牌和商家应意识到,如果以“虚假种草”来获得网友青睐,长此以往,最终品牌信誉度也会受到“反噬”。由于虚假种草发布在网络平台上,更多的管理部门在面对此类违法违规行为时,也要升级网络打假手段,对灰色产业链出手整治,依法依规治理,加大执法力度。

其实,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网络分享行为的流行,很多公众人物和普通网友,都有更多机会在网络上成为“种草“、“带货”链条中的一环,成为达人,分享消费体验,向别人“种草”,或者被“种草”,如果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这种“种草”不失为一种充满乐趣的分享行为,可以同时满足人们的消费和社交需求,但如果涉及到商业推广,尤其需要谨慎。网友在身处“带货”、“种草”的环节中时,也请多加辨别,提供真实的消费经历和用户体验,理性“种草”,积极参与监督,主动投诉举报,让“虚假种草”无所遁形!当各方面、各个环节的网络素养提升了,及时打假,拔掉“杂草”,更多的小伙伴们才能一起愉快地分享、消费,真正健康地“种草”。

评论员 徐悦 薛蓓

校对 苏云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