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1)

疫情防控以来,美食台的编辑们最长的已经被封在家一个多月了。工作不停的同时,每天还要设多个闹钟抢菜。五分钟看一次群,生怕错过了社区团购。

现在的上海,有很多有担当的人站出来做团购团长。这份关乎很多人能否吃饱饭的工作,诞生得这么突然,根本没有可以学习的经验。但事情,总要有人去做。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2)

美食台采访了5位“上海团长”。土生土长的艺术家,给团长做工作培训;大型连锁餐饮公司的微信团队负责人,用工作经验制定高效团购流程;资深食材买手,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平面设计师,为志愿者编制高效派送表;艺术品编辑,帮老人和外国人扫除团购障碍……

千千万万个挺身而出的团长,用实际行动肩负起社会责任,也证明了一句话——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3)

上海宣布将分区封控时,张李亚正在准备天津的画展。本来,画展开幕后她会去北京接受采访,顺便再看一下房。5月搬去北京,以画廊主理人的身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4)

艺术爱好者在逛张李亚天津的画展

“我人生中第一个在天津的展,我都没去成。本来还挺顺的,现在就搞得在‘居委会’上班了嘛!”

90后的张李亚,是一位艺术家,住在松江一个别墅和公寓混合的社区里。在这次疫情中,她不仅成为了团长,还成为了“团长的团长”。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5)

张李亚社区的志愿者“施宝夫妻”

和别的团长不同的是,张李亚和另外三个居民在一开始就组成了一个“互助团”。互助团的工作除了开团买菜,更重要的是解决“最后100米”的问题。

起因是社区内一位女士开了一个猪肉团购,松江保供并且三证齐全。但4月6日物流送到时,居委不允许其进入社区。由此在业主群内爆发了激烈的争执。

“当时我就想,你不能指望老人跟小孩去做这个事情对吧?有一些中年人他们也有难处,上有老下有小。那这个时候我们年轻人就应该站出来。”

身为一个艺术家,张李亚是一个想到就会去做的人。曾经她就为了增长见识,到河岸艺术空间去做义工来蹭演出,还成了学校第一个休gap year的人。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6)

互助团紧急采购的隔离衣

互助团迅速成立,和居委谈判、采购防护服、组织物流组和团购组等一系列工作同样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互助团最后和居委达成的约定是:团购组负责去找符合居委要求及居民需求的团购供应商,物流组的每个组长对应一幢楼,负责物资送达后的派发。其余的工作仍由志愿者来做。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7)

张李亚和她乡村图书馆里的孩子们

很多人对艺术家的刻板印象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但敢想敢做的张李亚其实一直深入农村去建立乡村图书馆,至今已有14座,今年还会完成3座。长时间扎根在农村体验生活,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可能的。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8)

1000斤蔬菜,张李亚独自搬了一半

互助团成立初期,面对质疑,张李亚亲自参加各个环节,1000斤的蔬菜一个人搬了500斤。“我不去回应他们,就暗暗想,你们看着吧。”这是她以前开始跑步,不被人看好时心里的想法,如今又再上演了一次。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9)

互助团其他成员做的海报

艺术家都是善于反思和总结的,互助团的另外三名成员本职工作都是高管,流程说明和团购进度跟踪都能做出高质量的图表。自认为“跟不上”的张李亚就负责每天的工作复盘。

“我每天都会复盘总结和提醒自己要进步”,她说道。其实从采访中能看出来,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比如一直说自己不是艺术家,只是小艺术家。

但这种完美主义驱使下的反思,让她总结出了一系列团长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的方法。所以在自己社区的基本物资得到保障后,她又开始了新的工作——培训团长。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10)

张李亚在云南拉乌的乡村图书馆

除了建14座乡村图书馆,张李亚还担任过油画老师,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办过画展……这些经历让她积累了大量与人沟通的经验。

有很多“菜鸟团长”第一次遭受这么多负面的压力,一下子就被打退了。张李亚便会来鼓励这个团长,教一些应对策略、可视化图表等。她的想法是:愿意做团长且能做好的人,一定要留下来。

“很多年轻人热心肠,但很快就会消耗掉他的热心。你必须去给一些推力推动他坚持下来。”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11)

对送到的物资进行消杀

随着工作的逐渐上手,张李亚把这些工作做在了前头,团购的流程、可使用的工具、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直接以培训的方式来指导各位团长。

现在,她加入了对面社区的500人大群,帮助培训对面社区的团长。很多受她鼓舞也想当团长的朋友,纷纷慕名而来向她取经。

“你干了一件你从来没想过的事情,你还干好了”,张李亚这样描述自己的团长经历。在她看来,勇敢地站出来担负起责任,是最重要的。今天做得不够完美,明天就改进,最终一定能干好。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12)

张李亚的画

尽管团长的工作很忙碌,但她平均三天还是能画出一张画。这一段团长经历也让张李亚有了更大的自信和号召力,她会在朋友圈晒出新画,给大家一些浪漫,让大家保持希望。

“加油,站起来,然后团结,只要这次我们能坚持到底,下次一定也能团结起来!”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13)

居住在普陀的橘姐,是一家知名大型连锁餐饮公司的微信团队负责人。本身就对微信及流程管理驾轻就熟的她,展现了身为专业人士的“厚重”。

流程和合规,这两点一开始就被橘姐定为最重要的核心。以平时的工作经验,橘姐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团购SOP(标准作业程序)。不仅每个团购流程节点清晰,还有系统化的拍照签收统计。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14)

蔬菜团卸货:138包,690斤

团员能清晰地看到团购流程到了哪一步,签收情况如何。本身所有的操作也都有照片记录,保证符合规定,避免有问题时责任不清。

三月底普陀区的疫情较为严峻,进入四月很多居民仍心有馀悸。但上了橘姐的车,很多人一下子获得了巨大的安全感。

常年管理一支团队的经验,也让橘姐在制定架构时思路清晰。小区比较大,找来平面图,把小区分成六个分区,接着立刻招募分区团长,由分区团长精细化管理。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15)

虽然群叫「少年团」,核心成员年纪都不小了

橘姐身为团长负责选品、集单、分发名单处理、维护群秩序,同时兼职一个分区区团长。副团长组织志愿者运力,并带领志愿者送货到楼。

现在很多小区同时拥有几十个团长,因此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居民需要重复提交信息给不同的人,同时也记不清楚自己团过了什么。

橘姐的管理方式无疑高效很多。区团长直接对所在区的居民负责,减少了冗杂的流程,每个区团长的工作量也在合理范围之内,还杜绝了趁乱骗钱的骗子。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16)

橘姐的开团SOP

得力于高效的SOP,现在橘姐的社区已经可以做到“闪电团”:从发出第一个登记到成团收齐钱,控制在2小时。

加上之前就有和供应商谈判的经验,橘姐还要求供应商必须承诺在指定时间内送达。这样就让整个团购流程从开始到结束都井井有条。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17)

connection moment:刷屏祝福志愿者生日

这也带动了良好的社群氛围,微信群中一直保持着积极、和谐的聊天氛围。前几天有一名志愿者过生日,群里面的居民们还刷屏为其庆生。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18)

橘姐的数字化解决思路得到了平台的赞赏

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帮到社区里的居民们,橘姐感到十分自豪。因此她也更进一步,把她的经验和想法告诉了腾讯文档的产品运营。

“他们被我的想法‘大为震撼’,哈哈哈,现在已经针对团购做一些功能升级了。”

其实身为公司微信团队负责人,橘姐本来的工作量就很重,居家工作加上疫情,工作量更大。但对于这次做团长,她丝毫不后悔。社区里的居民们更团结、更紧密了。她也认识了一个好朋友nini和一个退休的志愿者老黄。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19)

副团长nini 和橘姐(左至右)

nini是个医生,在橘姐第一单被质疑时坚定地支持她,后来成为了副团长,两人结下了友谊。

“如果没有她向我伸出第一根橄榄枝,可能就没有后面的事情了。”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20)

副团长nini,老黄,和珍稀资源电动三轮车

而老黄是橘姐很敬佩的一位志愿者,让她看到年纪大的人一样可以活得思路清晰,喝咖啡做面包,为邻里每天服务,骑着三轮车给大家发菜。

“我老了也会成为这样的人。”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21)

溜溜可能没想到,有一天她的工作会关系到几十万人能不能吃饱饭。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22)

专业食材买手:溜溜

在这轮疫情前,溜溜已经当了7年食材采购买手。封控期间公司的仓库也封了,人员都在家,到原定解封的4月5日前,本是一段难得的休息时光。

但随着解封日的延后,居民储备食物告急,社区团购开始涌现,溜溜又一下子忙起来了。

“头二天我不知道我除了拿手机回消息还做了什么事。”因为本职工作就是对零售端的食物采购,溜溜承担了大量的对接供应商与其它团长的工作。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23)

溜溜团成的100箱莱阳蔬菜包

不仅对一个社区负责,而是对全上海几十甚至上百个社区负责,这也让她觉得有点心力交瘁。一开始所有人都很茫然,所以她明白供应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靠谱”。她说:“没有靠谱资源等于是无头苍蝇,很难不踩坑。”

7年的工作经验,让溜溜积累了合作多年的供应商和知根知底的基地,这保证了从溜溜手中发出去的团购全部都是第一手,且是真实稳定的。

很多曾经的老客户也想到了溜溜,纷纷把她介绍给自己社区的团长。一个社区有一个社区的问题,溜溜虽然要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但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在此时发挥了作用。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24)

溜溜团成的90箱牛奶

而且,以“稳”字为第一要务的溜溜,平日里工作就会考虑各种PlanB来应对突发情况。在团购逐渐走上正轨后,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她也是尽可能做好预案,并跟对接的团长说明清楚。

溜溜一个值得自豪的“战绩”,是帮106个小区,团成了4690箱牛奶。这次疫情中,“心里没底”是很多居民最焦虑的一点。谈到这个,溜溜表示很多时候供应商也很无奈。

“我们会比团长更了解实际的运力情况,是非常糟糕且没有效率的。首先从产地到上海的货要有红头文件抗疫物资的批文,车并不是一辆直接发到上海,拿我们的牛奶来说,换3辆车才能到上海,中间每一段要卸货消杀。到了上海的仓库对接上海区域的派送车,已是天价。车少费用高,就会产生两点,价高、时间久。”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25)

这些情况事先向居民解释清楚,给居民打好“预防针”,居民们大多也就理解了、心定了。加上溜溜的货源稳定,社区居民的心也就比较齐,“经常有人会说,差多少的量他直接收尾,还有每次我们团购都会给物业准备一份。”

“货源稳定靠谱,邻居收到满意”是溜溜对自己工作感到最满意的地方,而大家对自己的认可,也让溜溜更有了做下去的动力。

“有老客人会和你说,因为是你开团,没有后顾之忧,直接在小区发起。这个时候你觉得自己更加被认可,大家觉得你靠谱,是无上的褒奖。”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26)

25岁的蔡蔡,最近“活跃得像个客服”,他成为团长多少有些偶然,“当时我们小区没人开(团购),可我又没吃的了,我就索性自己开了。”

谁知道这一开,就开了七次。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27)

蔡蔡在搬货

蔡蔡的本职工作是平面设计师,“认真仔细”是他工作的常态。当起团长,他继续保持这种态度。所有的供应商必须三证齐全,并且要出示转账记录或到货后的现场照,来证明曾经成功完成过整个团购流程。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28)

蔡蔡制作的高效配送表

对整体视觉的把控也是蔡蔡的强项,比起精美的图表,蔡蔡更重视直观高效。有条理的分类、舒适的间距、简化的信息,一切都为了居民和志愿者方便、高效。

谈到团长工作是否会影响本职工作,蔡蔡笑着说:“我本职工作也经常加班加点的,早就习惯了这样的作息。”他虽然说得轻松,但最少的一天,他只睡了2小时。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29)

居民们也很快认可了这个“做事认真的小伙子”。蔡蔡在送团购物资时,很多居民都会说:“哎呀小伙子,你上次团的东西很好的,下次还要跟你继续团。”

“这其实让我有点骑虎难下。”蔡蔡略显无奈地说,“人家那么信任你,就好像你上了这条船,就只能继续往前开了。”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30)

但起于自助,终于助人,蔡蔡还是挺开心的,“我在小区资源交换群说我家缺东西了,有没有人能跟我交换?有好多人出来说团长我这里有,你在几零几我给你送去。我想跟他们交换,他们都直接送我。”

“我最满意的是我的物资都没有问题,又安全又好。我也不赚他们的钱,本着良心带他们团。”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31)

作为整个社区最早发起团购的人,潇潇家的储备其实还算充足。所以当有人想在群里团购水果时,潇潇只是觉得东一句西一句太混乱,才自制了一张表格发到群中。

“然后大家默认你做了这个表格,这件事也应该是你来负责。”突然空降成为团长,潇潇有点懵。好在作为一个艺术品编辑,在直播策划、艺术品开发中,变化是常态,协调是本能。

作为刚搬到这个社区一个月的新居民,潇潇连小区的几号楼对应哪一栋都还没搞清。于是她立刻找来了3个热心的老业主,加上自己的丈夫,组成了一个5人团购队。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32)

团购队在核对物资

她们同样将小区划分成了两个片区,这样5人各司其职,保证团购整个流程顺利推进,也能避免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

潇潇在本职工作中往往需要给每个项目单独建一个群,并对每个环节进行细分。因此面对不同的团购,潇潇采取了“标准化一团一群”的策略。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33)

潇潇自制的团购海报

她每笔团购都会单独建一个群,然后截取供应商物料中的图片,加上团购规则以及进群二维码,做成海报,发到大群里供需要的人入群。团购结束后这个小群就立刻解散,做到一单一结。

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大量居民在业主群里接龙刷屏,从而导致重要信息被其他居民错过。同时,“有始有终”会有助于培养团员们的团购习惯。

甚至团购的话术,潇潇也有一套标准的“指导语”。她说这是来源于她工作中,无数次向合作方解释流程得来的经验。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34)

潇潇还向我们分享了刚开始团购时遇到的一件事:“当时有一个团我们已经截止团购了,突然第二天早上我醒过来的时候,就有人在业主群里面不停地说她想要参团。”

“了解下来才知道是一位阿姨,她的父母住在我们小区,已经八十多岁了。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买到东西。然后她也是找了很多人,通过居委会各方面才找到我们这个小区的业主群。”

“因为我们已经截单了,本来我想能不能匀一些物资给到老人。好在正好别的小区有人下错单下到我们这个团购,最后我们去跟供应商协商留下了这些物资。”

供应商很善良,直接将这笔物资转为了赠送给老人。最后在潇潇的团购小组坚持下,才收了钱,“在疫情里面做生意其实是非常不容易,他们还是第一批保供单位,钱是一定要付的。”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35)

经历了这件事,她们团购队开始对老人、外国友人等不太擅长使用微信的居民,单独建立帮助机制,确保他们也能及时得到物资。对外,她们则组建了团长群,把各个社区的团长拢在一起,资源互换。

在这一系列机制建立后,整个团购上下游变得十分顺畅,“一旦这个流程你熟悉了,大家协作起来就高效很多。我在组第二个、第三个团的时候,就不再那么累,也不会影响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了。”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36)

如今社区里照着潇潇这个小组的模式,已经有了很多团长在带不同的团,这也是她最希望看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场面。而她作为一个“新居民”,也彻底融入了这个社区。

“原本我们和对门邻居没有交集的,结果我第一次做团购的夜里,邻居提了一堆饮料给我们。现在我们两家关系很好。”

打团目标切谁一下子就明确了(阴霾下的上海团长)(37)

上海大宁街道一个小区的资源共享区

大家互换需要的食物

我们总说,搬进楼房后人与人的感情淡了。但当困难降临,它会把我们捏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守望相助,休戚与共。

感谢每一个无私奉献的“上海团长”,勇敢站出来担负社会责任,连接起了一个个小小的命运共同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更要感谢所有本地的、援沪的医护工作者、志愿者、物流人员、爱心人士,与我们共同守护这座美丽的城市。

文|芋头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