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简注:

造口,即皂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西南,地临赣江。赣江流经郁孤台,作者临流远眺,从江水联想起四十多前的旧事。行人泪,宋高宗建炎三年到四年(1129一1130),金兵分两路南侵,一路陷建康,临安,迫使高宗浮舟海上;一路自湖北入江西追隆祐太后,隆祐太后逃至赣州才获安全。赣江两岸人民流离失所,伤亡惨重。行人泪即指此。长安,汉唐故都,这里指代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当时被金人占领。可怜,可惜。青山二句,意谓青山虽遮住人们遥望长安的视线,却挡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暗示收复北方山河的大业是历史发势的必然趋势。正愁余,余正愁。闻鹧鸪,古人传说鹧鸪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这是一语双关。暗示北伐事业障碍重重,令作者很担心。

散绎:

郁孤台下江水清澈流淌,

江水中溶入多少人的血泪哀伤。

举头问西北,眺望故都汴梁,

可惜重重高山遮住我的目光。

江水滚滚东流,一路奔向海洋。

纵有千万重青山也不能夠阻挡。

我在江边正忧愁,面对暮色苍茫,

深山里传来鹧鸪哀鸣让我更惆怅。

品读:

据蔡义江《辛弃疾年谱》,此词作于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监察,兼管农桑,官所赣州)时,路过造口所作。

词的上片由景及情,抒发兴亡之感。郁孤台是赣州名胜,全城最高处,赣江流经其下,作者由郁孤台,赣江水,回想起四十余年前金兵追赶隆祐太后(哲宗皇后,宋高宗伯母),焚掠赣西的情景。而眼前的现实又是中原久久未能恢复,不禁心中无限伤感。

词的下片写对抗战的信心及自己不能亲临战场杀敌的愁闷心情,曲折婉转地表露了对朝廷苟安江南,消极抗战的不满。

词全由眼前景色写起,总不离山水二字,但句句又饱含激情,以眼前景道心中事,将满腔的忠愤,悲凉,希望与忧惧一并托出。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五:血泪淋漓,古今让其独步。号呼痛哭,音节之悲,至今犹隐隐在耳。

近人梁启超:《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艺蘅馆词话》)

今人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不仅个人身世之感,殆兼有家国兴亡之感。

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书江西造口壁,不假雕绘,自抒悲愤。小词而苍茫悲壮如此,诚不多见。盖以真情郁勃,而又有气魄足以畅发其情。起从近处写水,次从远处写山。下片将山水打成一片,慨叹不尽。末句以愁闻鹧鸪作结,尤觉无限悲愤。

附图八幅:江西赣州郁孤台

长恨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

长恨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2)

长恨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3)

长恨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4)

长恨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5)

长恨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6)

长恨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7)

长恨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