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出于相似的价值观和利益,中国和非洲国家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最近几年,由于中非关系的不断发展,国际上得了红眼病的人越来越多,不停抨击和抹黑中非关系。当然,任何国家在相处当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关键是这些矛盾是否是根本性的,不可调和的。最近中国和尼日利亚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两国媒体上都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声音和对抗。由于我去年12月正好去过尼日利亚,交流接触过尼日利亚的相关人士,所以对他们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想讲一讲关于尼日利亚的印象。

一、确实面临极大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从尼日利亚下飞机,迎面而来是富丽堂皇的国际机场,这个是中国援建的,里面也有很多中文的标识。但当你从机场走出来时,你才会发现,这个机场在尼日利亚这个国家中有多么的突兀,里外的差距如此之大。

尼日利亚是怎么样的(我亲身感受的尼日利亚)(1)

尼日利亚街景

从机场到尼日利亚市中心的道路还算不错,政府机构大楼和之前所去过的非洲国家相比,也显得更加壮观。但从市中心向郊区慢慢走,就会发现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如此之大,令人瞠目结舌。街道拥挤不堪,许多贫民窟,很多房子甚至只有半边房顶和土墙,到那个时候才意识到这里是另外一个世界。

高架上和路边的墙上,涂抹着各种不堪入目的标语,确实让人感到极强的不安全感。在和当地企业的交流中,他们告诉我们,如果离开市中心一定的距离,就会面临被恐怖分子袭击的危险,因此一般车辆的副驾驶上都会配有持枪的保安,每年企业在赎回人质上就要花费一大笔钱。

在我们所居住的大院里,也随处可见持枪的非洲保安,你会真实地感觉到危险就在身边,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种非比寻常的体验。所以我们一直保持着集体行动的习惯,切忌个人行动,否则会有很大的安全风险。当地的中国企业也都把很大一笔钱放在雇佣武装保安上。大家对我们来尼日利亚都非常重视,他们说,“西非这么艰苦,来这里肯定都是来认真工作的。”虽然是调侃,但也展示出了一定的实情。

二、普通民众的对华态度确实友好

任何国家都有对华友好和不友好的人,尼日利亚又比较特殊,它既是一个英语国家,与英美的联系非常密切,又是一个非洲第一大经济体,有很强的地区雄心,所以自然显得比较傲气。当然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接受过高等教育和精英层当中,在我接触过的普通尼日利亚人当中,对华态度还是非常友好的。

我们在和当地一个志愿者机构接触的时候,他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贫民窟当中。大家虽然非常贫穷,可还是精心的穿上了自己的衣服(西装),和我们一起交流。当地发电极不稳定,他们只有用手摇发电机,一边发电一边跟我们开会,在轰鸣的发动机中开会的场景,我到现在都难以忘记。按道理来说,完全可以在一个更舒适、更安静的环境当中和我们交流,为什么要把我们带到这里呢?后来机构的负责人激动地说道,我就是要让你们看看尼日利亚的真实情况,看看我们真实的困难,我们是如此真心的希望中国和尼日利亚合作,也真心的信任中国朋友,所以我们不怕把自己最坏的一面展现给你们。

说实话,听到这番话,当时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们都非常感动。会议结束之后,在场的普通尼日利亚人都争相和我们拍照合影,我想对他们来说,中国肯定是一个很美好、很值得向往的词汇。

三、中国对他们的帮助确实很大

各个国家都说害怕我们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但你们为什么不去呢?实际上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非洲国家,其当地的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所以外国企业和工人都很难坚持下去。所以不是我们的影响力大,而是我们的工人更吃苦耐劳,我们更愿意帮助非洲国家共同发展,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历史体验。

尼日利亚是怎么样的(我亲身感受的尼日利亚)(2)

中国援建铁路

开车行进在非洲的街道上,你会发现到处都是中国企业的身影,包括尼日利亚的新机场以及城铁和火车站。我们还去了尼日利亚的火车站参观,说实话,去火车站的路极不平坦,且交通闭塞,如果自己没有车的话,恐怕要走上很长一段时间。到了之后才发现,确实是中国援建的,到处都体现着非常明显的中国特征。不过由于没有推行电子售票,而且每天的班次非常有限,大家往往都要提前很早过来排队抢票。所以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仍然是远远供小于求的。

但中国的这些帮助都是靠许许多多普通而辛苦的中国人一点点做到的。在非洲的航班上,看到最多的就是中国人。曾经听到旁边的三个民工说道,要是家里还过得下去,谁愿意来这里呀?这句话很真实,但又很残酷。来这里帮助非洲国家建设,确实是很大的牺牲和奉献。这里的娱乐设施非常少,长期呆下去需要承受很强的孤独感,但他们却依然在这里坚守着,成为巩固中非关系最重要的力量。

四、确实有一些不是很友好的声音

不会所有的人都喜欢我们,这应该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现实。在和尼日利亚人接触的过程中,尤其是精英层,有些人的想法和英美确实比较类似,对于我们有一些偏见和错误的理解,特别是对于非洲人在中国的待遇问题。

但我们需要认识的是,这种声音在非洲并不是主流,任何外来的建设者和当地人之间,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而且双方之间必然存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这样就存在误解和误读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尼日利亚是西非的一个大国,不仅GDP总量是非洲第一,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也非常大。因此,其独立性和自尊就更为明显,我们在与其交往时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但如何消除这些不友好的声音呢?肯定是依靠更多的交流。但过去我们大部分的交流都集中在官方和精英层面,民间交流非常缺乏。非洲对中国缺乏了解,而我们对非洲的文化更是知之甚少。我们这次一个显著的体会是,要加强和非洲草根阶级的接触,真正触及到他们最底层的社会,这样才可以把中非关系的未来做实。实际上,英美等西方国家就是这么做的,他们凭借一些非政府组织,直接和非洲的草根人士接触。这也是未来我们需要学习和弥补的。

五、传染病的震撼

熟悉非洲的人都知道,去非洲要打很多疫苗,会领一个“小黄本”。只有拿着小黄本才能顺利进入部分非洲国家的海关,而尼日利亚就是其中一个。坐上了开往尼日利亚的飞机,我第一次感受到乘务员拿着消毒液在我们头上喷洒的情景,很呛人,但又很真实。我在那个时候才意识到,我真的是在非洲。

这次的疫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包括公共卫生在内的非传统安全仍然威胁着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当许多西方国家为了所谓的自由而拒绝封城时,非洲国家却已经承担了很多很多年的传染病之痛。然而时至今日,美国却依然要削减对WHO的资金援助。

在尼日利亚每天的真实恐惧是,千万不要被蚊子咬到。在和当地的一些朋友交流时,他们在被蚊子咬到后,都经历了令人揪心的急救过程。因此,我们所住的旅馆里都有蚊帐,因为黄热病主要都是靠蚊子来进行传播的。

在非洲的一个真实感想是,这个地方非常的辽阔而富饶,但却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动荡。空有想把它建设好的雄心壮志,但在现实当中却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如果想真正理解非洲,建议大家去当地走一趟,你就会知道处理中非关系有多么困难,非洲又面临着多么大的危机。当然,西方绝对不希望中非关系缓和,因为这触及到它的根本利益。当我们看到涉及中非关系的负面报道时,也应秉持理性的观点加以看待,待事实清楚和明朗之后再做反应,否则就等于让美西方看我们的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