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另一则侵害女性的新闻再上热搜。

不小心吃下泡腾片(上外女生杯中被投放的牛磺酸泡腾片)(1)

不小心吃下泡腾片(上外女生杯中被投放的牛磺酸泡腾片)(2)

事情发生在2022年6月12日中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尹某某(男,21岁)在学校图书馆内趁该女生离开座位之际,向其咖啡杯中投放异物。该女生喝了一口后,察觉咖啡异样,将剩余咖啡倒掉,并向学校保卫部门报告。

不小心吃下泡腾片(上外女生杯中被投放的牛磺酸泡腾片)(3)

经医院检查,未发现该女生身体有异样情况。警方随后找到了尹某某,其承认在女生咖啡杯中投放了半片牛磺酸泡腾片。据悉,该泡腾片是从网上购买。

说到牛磺酸泡腾片,网上的解释众说纷纭,那么它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呢?

牛磺酸泡腾片是啥?

首先我们来看牛磺酸,它是一种小分子的氨基酸,化学名为2-氨基乙磺酸。在人体和其他动物的各个组织器官中,都含有游离的牛磺酸,特别是神经,肌肉,腺体等兴奋组织中含量更高,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氨基酸物质。

不小心吃下泡腾片(上外女生杯中被投放的牛磺酸泡腾片)(4)

而牛磺酸泡腾片作为一种药物,具有缓解身体疲劳的作用,对于化学性的肝脏损伤有一定的辅助保护性功效,而且牛磺酸本身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效。但是目前没有研究表明这种泡腾片对性功能的提升或抑制有任何必然的联系。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市面上有不少的功能饮料会加入少量的牛磺酸,因为它能够对人的情绪与良好行为表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人的情绪和运动能力。

因此,对于牛磺酸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其实是一种保护和营养作用,在疲劳时能够起到激发神经的作用,而在神经系统出现紊乱时,牛磺酸则可以起到抑制过度活跃的作用。而过度服用相关药物则会对人体神经中枢产生影响。

倒霉的“牛磺酸”

在此之前,网上出现了被投异物女生的动态截图,她本人表示,“不论他买的药是否有催情效果,他都已经有这个主观意图。”

不小心吃下泡腾片(上外女生杯中被投放的牛磺酸泡腾片)(5)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12号当天,有记者曾在多家电商平台上搜索“牛磺酸”、“牛磺酸泡腾片”等,当时均能搜索到相关商品。

但是,这类商品名称或是商品描述中,大多含有“女性专用”“速效”“保健品”等词汇,商品图中也多见女性图片,部分商家还使用了较为露骨的文字与图片进行了低俗的宣传。

当记者昨天再次在某些电商平台打开此类相关“收藏”商品时,不少显示“已下架”或“商品过期不存在”

可见,该名投药男子因为不了解真实的药物作用,轻信了网络商家的虚假宣传,不但让牛磺酸泡腾片“背上了锅”,他本人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智商税”,而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等待投异物者的将是怎样的结果?

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毒品犯罪辩护与研究部副主任李贺超向东方网·纵相新闻表示,此事要根据投放的物质属性以及行为人积极追求的后果来定罪

她认为,如果投放的物质引起人体的伤害,经鉴定达到轻伤以上,则涉嫌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投放行为作为这两个罪名的实行手段。如果投放的物质有网传的“性药”的作用,则可能涉嫌强奸罪,“这也分情况而定”。

不小心吃下泡腾片(上外女生杯中被投放的牛磺酸泡腾片)(6)

“这里有一个认识错误的问题,如果行为人想要下的是性药,而实际上药品不具有这个功能,也就是行为人被卖家骗了,那么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应该构成强奸罪未遂。”

如果男生的主观意愿不是为了强奸,而是为了让这个女生当众出丑,损害她的名誉,那就涉及到强制猥亵、侮辱罪。

无论是男性女性,在公共场合最好不要饮用来历不明的饮品,对于自己携带的食物,最好放在自己的视线之内,不给心怀不轨的人以可乘之机。

在法治时代,我们更需以道德和法律时时刻刻约束自己,切勿因一念之失而酿成大祸。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搜狗百科、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以上图片文字,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