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作者|妙黛有言

49岁影后咏梅的生育(影后咏梅婚变无声痛哭)(1)

在百度上搜索“赞美妻子的词语”出来的大多都是:贤妻良母,善解人意,秀外慧中这样的词汇。

千百年来,女性在婚姻中扮演的角色,似乎都是那么“温柔”,那么隐忍。

她们一直在付出,一直在微笑,一直在扮演家庭“照顾者”的角色。可是,她们真的幸福吗?

《听见她说》第四期《重塑》中,影后咏梅用她扎心的演技,讲述着一名妻子的压抑与不幸。

老公对她说离婚的前一刻,一无所知的她,还在关心老公,茶怎么样,水够不够烫。

49岁影后咏梅的生育(影后咏梅婚变无声痛哭)(2)

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觉得脑子“嗡”的一下。

这么多年,她似乎没有做错过什么。听从父亲的话,学会计,找稳定的工作。去婚恋市场,找一个愿意跟她踏实过日子的男人。

生下孩子后,老公让他辞职回家。生一儿一女,凑一个“好”字,耐心照顾家人,照顾孩子。

没有人问她过得开不开心,别人都以为她很幸福。只有到了深夜,当她从梦中惊醒去洗手间痛哭时,她才知道,自己根本不幸福。

从小都在满足他人的期待,都在付出着,努力着,好像只要付出,只要努力,只要通情达理,一切都会变得美好和谐一样。

她不知道的是,付出得太多,不仅自己不幸福,伴侣也可能不幸福。

亲密关系中的付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健康积极的付出,让双方都觉得幸福享受;另一种是过度消极的付出,付出者会觉得委屈,接受者觉得想要逃离。前者是亲密关系的润滑剂,后者则是亲密关系的毒药。

简单的说,“过度付出——习惯接受”的夫妻组合,几乎都会变成一个拼命呐喊,一个装傻充愣。

就像《重塑》中说的:“你一直在笑,我以为你很高兴。你一直沉默,我以为你很喜欢。”

49岁影后咏梅的生育(影后咏梅婚变无声痛哭)(3)

“我这么爱付出,原来是为了我自己”

有一个抖音名叫“50岁阿姨自驾游”很火,博主是一位56岁的阿姨,同样是含辛茹苦了一辈子。

她为了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和早就没有感情的老公生活了很多年。老公不喜欢吃辣,她做饭就不做辣的,老公喜欢看体育频道,她就等老公睡觉之后再去看电视。

隐忍与付出,是她前半生的主题。

49岁影后咏梅的生育(影后咏梅婚变无声痛哭)(4)

后来女儿结了婚,有了孩子,她又开始给女儿带孩子。直到偶然间看到网上一位自驾游的网友,她才知道原来人生还可以有不同的打开方式。

但是她不能走,因为女儿的一对双胞胎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

最终,她“熬”到两个外孙上了幼儿园,“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任务,可以开始过自己的人生。

临走前,她还把女婿所有的鞋,刷了个遍。

这位56岁的老阿姨和上面提到《重塑》中的女性,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

她们的潜意识里住着一个“小人儿”,不断地告诉她们,你必须付出,才会被爱。你必须努力照顾家人,家庭才会和谐。

49岁影后咏梅的生育(影后咏梅婚变无声痛哭)(5)

这来源于她们从小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她们在原生家庭中往往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她们只有做得好,只有足够争气,才能获得父母的赞同和认可,才不会被抛弃。

童年的生存策略,成为了她们长大成人后的潜意识:我必须继续付出,才能获得认可,才能获得家庭稳定。

这样的人,自我价值感往往是比较低的。她们不认为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更不认为别人会无条件地对自己好。

她们的价值感来源于别人的认同和肯定,只有不断对别人好,获得对方的赞许与感激,才能弥补他们心里“我不够好”的惶恐。

如果一个妻子每天晚上都给老公削一个苹果,老公说“感谢你”,妻子会觉得自己被认可了。可是,如果老公说“我不需要你给我削苹果”,那么妻子会怎么样?

正常的妻子会经历短暂的失落,然后接纳老公的建议。而付出感太强的妻子,会觉得自己无所适从,因为她失去了这件事情上证明自己价值的感觉。

她们对老公孩子的照顾,也是对自己“不自信”的投射。她们不相信自己能够做成事业,考入名校,那就用付出感激励他人,完成自己的夙愿。

说到底,付出感太强的人,是不懂得爱的方式。她们没有被好好爱过,也就不懂得如何爱别人。

接受太多的人,其实消化不了

一个人只有感觉到自己,没有多得也没有少得的时候,才会认为关系令人满意。如果在关系中体验到了不公平的感觉,就会产生压力或者不满。

付出者往往会说“我付出了这么多,我问心无愧”,而接受者却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愧疚感与罪恶感。只能用不同的防御方式,自我安慰、自我保护。

韩剧《产后调理院》中,小爱妈妈是大家眼里的明星妈妈,她顺产生下一对男孩双胞胎,母乳喂养第三胎。老公是明星运动员,她经常在社交平台晒自己的精致生活。

可实际上,她是标准的丧偶式育儿,老公总觉得“带个孩子而已,没有问题吧”,就把家里的一切都扔给她。

小爱妈妈也从来没有“反抗”过,即使有再大的困难,最后也会同意。

还在月子中的时候,老公要求她一起去参加记者采访。她说宝宝需要哺乳,老公还没等她话说完,就用通知的语气告诉他,记者希望见见你。

49岁影后咏梅的生育(影后咏梅婚变无声痛哭)(6)

妻子长期的付出中,老公早就忘记了妻子的价值。

在他眼里,自己是可以心安理得看电视,而妻子需要摆平家里的一切。

49岁影后咏梅的生育(影后咏梅婚变无声痛哭)(7)

在不公平的关系中,接受者为了减少自己的愧疚和压力,会发动自己的防御机制来减少这些感觉。

一般会有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有时候也是共同存在,逐步进行的。

追求实际公平

在接受伴侣付出的初期,接受者往往会用同样的行动回馈伴侣。在行动上关怀,在情感上呵护。

可是,时间久了他们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如伴侣努力,伴侣似乎也不在乎他是不是付出,那自己干脆乐享其成。

修复心理不公平感

开始全盘接受伴侣付出的时候,接受者为了掩饰自己的罪恶感,防御机制再次发挥作用。

他们下意识地告诉自己——那是她愿意做的;女人就应该做这些。

离开不公平的关系

付出者在付出的同时,实际上也在“索取”,索取对方的认可,索取对伴侣的控制权。

当接受者觉得自己难以回报,又备受压力的时候,他们可能会选择离开这段关系。

停止过度付出,学会爱人爱己

我们前面一直在举妻子付出的例子,可实际上生活中,自然也有老公过度付出,妻子不断防御的相处模式。

不管是男是女,是妻子是老公,只要有一个人在拼命付出,相处模式就是相似的。

适当付出与过度付出之间的界限在哪?

在于两个人有没有真正感觉到亲密。

如果妻子说想吃苹果,老公立刻呼应,开心地把苹果拿来,妻子也幸福地吃掉,这就是亲密。

可如果,妻子每天削好苹果,要求老公和孩子必须吃掉,因为苹果有营养,弄得大家都很累,这就是过度付出。

过度付出的人,心里就像有一个黑洞,别人填不满,自己更填不满。

你让他们停止付出,可能会让他们更难受。

想要打破僵局,唯有四个字——真实需求。

问问自己,真实的需求是什么,真的开心吗,真的愿意这样默默付出吗?

只要你不愿意,没有人能阻拦你。

不愿意做饭就外卖,不愿意收拾卫生就让家里乱点,不愿意全职就去工作。不用害怕伴侣会不会生气,你不说,他怎么知道你不开心呢?

同时,也要问问自己,伴侣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他们想要看到的,是你忙碌又带着怨气的身影,还是与你的情感共鸣,平等沟通。

49岁影后咏梅的生育(影后咏梅婚变无声痛哭)(8)

也许你会问,我不再过度付出,家里的家务谁做啊?

答案是:叫老公一起做,他们也需要付出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即使他们适应了被付出的感觉,也要重新打破,重新建立平等的亲密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