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9月2日电(罗春明)9月1日上午,云南农业大学篮球场上摆满了2000份鲜翠欲滴的时鲜蔬菜,2014届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刘健正忙乎着把蔬菜分发给学校的教职工,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大学生返乡创业助脱贫?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大学生返乡创业助脱贫(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返乡创业助脱贫

新华网昆明9月2日电(罗春明)9月1日上午,云南农业大学篮球场上摆满了2000份鲜翠欲滴的时鲜蔬菜,2014届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刘健正忙乎着把蔬菜分发给学校的教职工。

“在我们创业的过程中,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所以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用这些创业成果回馈母校。”刘健这样解释这批特殊礼物的缘起。

这些生态蔬菜全部产自云南省南华县新华村,这里也是云南农业大学挂包帮扶贫点。近年来,云南农业大学研究实施了创新扶贫、产业扶贫的思路,以创新创业成果驱动精准扶贫,探索了“大学生创业 精准扶贫”模式,在南华县、姚安县建设大学生农场,让农户在参与发展产业过程中实现脱贫致富,同时让大学生在参与扶贫工作中提升创业能力。

据了解,云南农业大学组织专家团队反复进行数据整理和精准分析,结合学校的学科人才优势、创业创新优势,挖掘扶贫点的产业发展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制定精准扶贫方案。

在南华县新华村,为帮助当地的生态农产品走出大山,培育成为贫困户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云南农业大学将当地的山药、萝卜、白芸豆等生态农产品作为消费商品,委托刘健创立的云南万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货源采购方,学校社区为消费者,贫困村的农产品直接配送到教职工餐桌。

如今,刘健的创业团队不再满足于收购贫困户的农产品。为探索一条为当地农民和贫困户持续增收的路子,今年初,他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大学生创业公司 协会 基地 农户”方式,租赁9户贫困户的土地,建立了20亩生态蔬菜种植核心示范区。

为此,云南农业大学特派出驻村蔬菜专家为创业团队开展专门指导,与他们一起和当地蔬菜协会开展无害化、无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生产示范,培训贫困户种植原生态蔬菜技能,树立新华原生态蔬菜品牌,带动当地原生态蔬菜生产。

目前,第一批蔬菜种植为当地农户带来土地租金收入2万元,贫困户在示范区务工257天、收入2.57万元,农户销售农家肥40吨、收入1.6万元,同时举办蔬菜生态种植田间培训,将贫困户培训成为生态蔬菜种植能手,实现扶志、扶智、扶业、扶资的有机结合。

“学校通过创业团队,将扶贫的具体措施和做法落到实处,既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锻炼了创业团队,也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鸭桥看来,“大学生创业 精准扶贫”也是一种多方共赢的模式。

赵鸭桥介绍,每个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到一定阶段,老师和学生都会一起探讨总结得失,从而更好地把教学、科研、创业指导和社会服务融合起来。“改变了空对空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云南农业大学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和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内容及平台,探索创新创业新路子和新方法。

云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张东艳介绍,学校以五大发展理念驱动教学改革、以高原特色产业驱动学校特色创业、以创业平台建设驱动创新成果转化、以创新创业成果驱动精准扶贫、以基层创业驱动地方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工作格局。

“在此过程中,我们特别着重引导学生选准项目,实施有农大专业特色,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并进行长期战略规划。” 张东艳说,创业团队不能只着眼于做学校的生意,毕竟这些创业团队最终都要面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而“大学生创业 精准扶贫”模式则为创业团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平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