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汪芳

医院:北京医院

人体就像一台精密复杂的机器,各组织器官经过统筹规律的配合,保证高效运转。既然是“机器”,那就免不了要适时加油、保养,否则几年下来可能会生锈甚至有报废的风险。很多人为了让身体更加健康、延缓衰老的速度,想尽各种方式方法,比如运动锻炼。

长期合理运动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让人精神矍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血压。临床上,我们为很多高血压患者开具“运动处方”,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为什么运动可以改善血压?

我们常说“运动是良药”,这在高血压的辅助治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合理运动对与血压相关的神经机制和血管机制,都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就是运动的时候交感神经活跃,使得心跳加快、人变得更加兴奋,而此时血压是升高的。同时,运动也会刺激副交感神经,它的作用则是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运动,那么副交感神经就会一直被调动,并且让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和睦相处”,相当于稳定了血压调节系统,有助于血压稳定。

相关研究发现,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可以生成 “一氧化氮”——这是人体自己产生的纯天然舒张血管物质,能够降低全身平均动脉血压,控制各种血管床的静息张力。而运动锻炼可以刺激全身的细胞“活动”起来,特别是激活了那些催生一氧化氮的“内皮核酶”,帮助生成更多的一氧化氮。临床监测证实,经常规律参加运动的人,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更加丰富,细胞中的“内皮核酶”更加活跃,血压波动明显少,形成了良性循环。

除了上述观点,运动在稳定血压方面还有其他的特别助益,而且随着医学科研的不断探索,将来也会为我们揭示更多的奥秘。

正确运动对血压的影响(合理运动有助于血压稳定)(1)

运动前应做好“风险分层”

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应从事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另外,也可以进行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活动,或者将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活动结合起来。而对于血压超过180/110mmHg、有高血压危象/急症/严重并发症,以及运动时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则不建议剧烈运动。

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等在内的常见心血管病患者,建议这部分人群在运动前做“风险分层”,特别是高危患者还应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如果患者运动时没有出现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没有心绞痛症状、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在高强度运动时会有明显的气短、轻度头晕等,一般可确定为低风险或中度风险,意味着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果稍微一运动就感觉头晕、气短,或者高强度运动后出现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晕厥等症状,甚至患者本身就有猝死/心跳骤停病史、运动中血压较运动前降低10mmHg以上等,意味着高风险,选择运动须征求医生的意见,并在医生的专业指导和必要的医疗监测下进行。

正确运动对血压的影响(合理运动有助于血压稳定)(2)

我给张阿姨开个“运动处方”

张阿姨今年60岁,多年前检查出患有高血压,虽然一直坚持吃降压药,但是血压偶尔还是会有波动。在采取调节饮食、保证睡眠等方式后,希望能够通过合理的运动帮助自己更好地稳定住血压。

130/80mmHg是降血压的重要目标,为了达标我建议张阿姨选择健步走、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强度保持在中等,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中等运动强度”要求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70%,即为96-112次/分。那么“最大心率”如何计算呢?计算方式为:220-年龄。张阿姨今年60岁,运动时最大心率就是220-60=160次/分。

运动时段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可以在用餐1小时后做运动。运动前先进行10分钟的准备活动,运动后再做5分钟的整理活动,每周运动5次。张阿姨说自己运动后会出现疲劳的感觉,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多坚持一段时间就会习惯。当然,如果运动时心率特别快,甚至无法忍受,那么就要及时停止运动了。

正确运动对血压的影响(合理运动有助于血压稳定)(3)

一起锻炼的老年夫妇Senior couple exercising together

如今,跟随“网红”健身教练跳操已经成为流行热潮,更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跑马”大军,这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运动的深入认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不过最后还是要嘱咐大家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体质和体能的项目及强度。

正确运动对血压的影响(合理运动有助于血压稳定)(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