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文化大约有八千多年的历史,现在的龙文化的崇拜其实是海神信仰,结合佛经中龙王的产物。

龙生九子真实排名(龙生九子怎么来的)(1)

龙文化

山海经

从小到大,大家《西游记》应该看的不少,对四海龙王应该印象也比较深刻。

在我们的语言习惯里,通常通常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来排序,四海龙王的的排序也是这样的。

四海龙王,分别为东海广德王敖广,南海广利王敖钦,西海广顺王敖闰,北海广泽王敖顺,四海龙王的,属性也十分明确。东海龙王为青龙主要控制,雨水,雷鸣,洪灾等,修为属性为火;南海广利王为赤龙,主要控制火灾,闪电等;西海广顺王为黑龙,属性为风性,他的技能是操纵风向对流,司掌气候阴凉,天气变换;而北海广泽龙王为白龙,掌管的雪冰,冷冻,严寒,冰霜等,属性为冰冻。

对于四海龙王,大家可能除了知道敖广,其他印象可能都不是特别深刻,但是对他们某些子女你们肯定耳熟能详。

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东海龙王,敖广的三太子敖丙,也就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面,哪吒闹海里被打死的那只龙;南海龙王敖钦的子女在史书和典籍中都没有记载;西海龙王敖闰最出名的一个儿子的应该就是西游记里面的白龙马,最后白龙马跟随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取得真经后,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而北海的广泽王,他的子女历史典籍中也是没有记载的。

从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哪吒闹海,和西游记中,我们可以发现,四海龙王的位置其实不是特别高,作为龙子龙孙的敖丙说被人杀就被人杀了,白龙马就更别说了,作为龙子的他居然心甘情愿做了人家的坐骑;玉帝招待如来的宴席中,也有一道菜叫龙肝凤髓;四海龙王见了孙悟空,也都一副,惊惶失措,战战兢兢的样子。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龙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就称为真龙天子,穿的衣服也称为龙袍,坐的椅子也是龙椅,中国人对自己的自称也是龙的传人。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龙文化会有如此大的分裂呢?

就其原因,龙文化的发展遭经历了两个变革性比较大的阶段,也和两个教派息息相关。

第一个阶段唐宋以前,道教文化里面的真龙。在这个阶段,能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出现在重大的祭祀礼器中。

在这个阶段里,龙是作为比较厉害和吉祥的形象出现的,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耀。

第二个阶段是唐宋时期,佛教经典典籍大量流入中国,而出口转内销的本土龙文化,被古印度吸收后也随着佛教经典典籍的描述,再一次回到了中国,重新定位了人们对龙的认知。

但是随着这次文化潮流的洗礼,中国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面的龙。

古印度崇拜蛇,古印度人所认为的龙,其实就是大蛇。但是中国人对蛇其实是充满恐惧的,所以佛经典籍在翻译的时候就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直接将蛇翻译成了龙。

这其实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佛教在中国兴起之后,龙的地位就日益下降,特别是《西游记》这类神魔小说的流行,更加速了中国龙跌落神坛。

让龙边跌落神坛,走向民间,其实是源自于明孝宗的一个乌龙事件。话说这明孝宗因为搞不清龙的九个儿子的名字,于是就跑到内阁问,皇帝问了,当然大家都要想办法啊,没有也要凭空造出来交差啊!

于是龙生九子的传说就这样流传下来了。受到皇帝和李东阳影响,龙生九子的故事在民间,不胫而走,不断的被添油加醋,于是这个故事就越传越离奇,版本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后来龙性还和淫荡扯上了关系。

其实大家也知道在中国古代,九传统的说法中就不是代表,确定的个数九,而是代表多的意思。所以实际上龙生九子,不是说他只生了九个儿子,而是说他繁殖能力很强,生了很多后代,对应的应该是古人多子多孙的愿望和期待。

现在对大家接受度比较高的龙生九子的说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龙的第一个孩子就是龙和原配,一头母龙生的囚牛。这囚牛作为原配的嫡子,当然是吃喝不愁了,他平时没有什么爱好,这是艺术细菌爆棚喜欢音乐,他没事就蹲琴头上面欣赏弹拨的各种音乐。所以到了后来,他的形象就被人们雕刻在了琴头上,到如今,一些比较贵重的胡琴装饰品上依旧有龙头的形象,这种琴被人们称为龙头胡琴。

龙的第二个孩子是和二姨太狼生的。话说这龙管生不管养,母龙生了囚牛后,每天忙于照顾孩子,也没什么工夫搭理龙。于是龙没事就出门溜达,溜达到一个小树林,看到狼在那里,一个情不自禁就把狼给睡了。于是生出了龙的第二个儿子,睚眦。睚眦不愧是狼的儿子,完美继承了他妈,好斗喜杀的特性,于是这倒霉孩子后来就被人制作成的雕像,弄到了刀环刀柄上。它的形象不仅出现在,沙场的兵器中,更大量出现在宫廷仪仗和守卫者武器中。

睡完二姨太的龙又继续溜达,这时候有一只大鸟飞过,龙看大鸟长得还不错,于是就又对她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情,这只大鸟顺利的怀孕了,并生出了龙的第三个儿子嘲凤。这嘲讽完美继承了爹和妈的双重基因,喜欢到又高又险的地方去玩,所以后来它就成为了,殿台角上的装饰品。

睡完大鸟的龙又出来溜达,这一次它碰见了蛤蟆。可能是因为龙眼睛不太好的,看着蛤蟆,也觉得它好看的,于是就顺道把蛤蟆也给睡了。这次蛤蟆怀孕生下了蒲牢,蒲牢完美继承了她妈的基因,声音洪亮,所以它后来被雕刻在大钟上了。

龙的第五个儿子是和六姨太狮子生的狻猊,狻猊的外貌特征都遗传自他妈,但是性情安静,不喜欢动,却很喜欢喜欢人间的烟火。于是它常常被作为装饰品被雕刻在和香炉上和佛座底部。

和狮子缠绵后,龙又开始了云游时光,那天她在海边遇到了,刚爬出海面的乌龟。龙这时候感觉有点饥不择食,连王八都没有放过。但明显王八是,继承了它作为卵生动物的优势,和龙缠绵后,她一举为龙,生下了两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就是龙的第六个儿子霸下,第二个儿子是龙的第八子负屃。

霸下身形似龟,力大无穷,生平喜欢负重,于是它常被作为,建筑物的雕饰。出现的一般形象是,背上驮一根柱子。关于霸下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上古时期,大禹治水的时候,那时候霸下的扮相还不是背驮建筑物的神兽。那时候他背上驮的还是三山五岳,可是它常常在,江河海湖里面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的时候,就顺道了收服了他,从此以后他就跟着大禹到处翻山挖沟,疏通河道,为治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洪水处理完成之后,霸下又恢复了自由,大禹担心它再出来危害人类,于是就想了个办法,刻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石碑,上面刻着霸下治水的功绩,压在霸下的背上。沉重的石碑压得霸下,不能随处行走,于是它就老实了。霸下和乌龟长得比较相似的,但是,我们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霸下有一排整齐的牙齿,而乌龟是没有的,而且霸下出现的地方也都是一些比较显赫的石碑基座和碑林,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能在一些名胜古迹中才可以看到。

龙的第七个儿子狴犴是和老虎生的,传说龙的第七个儿子,不仅能明辨是非正义之言,而且能秉公而断,所以所以它的形象通常会出现在监狱门上,还有衙门大堂两侧,肃静回避的牌子上,我们熟悉的虎头铡上面,也都是它的形象。

他第八个儿子负屃也是从和乌龟所生的,这个儿子十分爱好文学,所以的形象是在出现在石碑两侧的雕纹上。

龙最小的儿子是龙和一只鱼生的,叫螭吻。是一只龙形的吞脊兽,他粗躁,生平喜欢吞云吐雾,通常出现在屋脊上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