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提到的“缀而不失”,意思是说找到了好的平台应该尽力施展才华,努力做出成绩。若是空逞口舌之能,就会有纸上谈兵的嫌疑。“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讲形式来装点门面,这样的人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孙武向吴王进献《孙子兵法》十三篇,由此得到重用,被任命为大将。后来,孙武率兵“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为吴国霸业立下赫赫战功,赢得了“兵圣”的美名。

好的将领善于撤退(34飞箝)(1)

孙武

​古代辅佐帝王的将相,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的精神,以此保持良好的君臣关系。一旦被君主重用,就要尽力做出贡献,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如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多数情况下,有才能的人作出成就,容易引起他人的嫉妒,甚至引起君主的猜忌。这时,就要学会权衡利弊,灵活运用飞箝术控制局势。当功名升到一定程度,就要停止进取,学会全身而退。否则容易遭到妒忌,也会受到君主的猜忌。如果当止不止,很可能会引火烧身。

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通过变法,秦国很快强盛起来,国库充盈,将士作战勇猛,威震六国。商鞅因变法有功,受封商地十五邑。在变法过程中,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甚至太子也对商鞅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孝公驾崩后,太子继位,史称惠文王。有人诬陷商鞅谋反,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被抓回成阳,受车裂之刑而死。商鞅尽管功劳很大,却因为得罪了太子而被处死,实在可悲可叹。

好的将领善于撤退(34飞箝)(2)

商鞅

在社会上生存,岂能轻易安身立命?遇到危难时,要格外谨慎,但也不能不思进取。过分谨慎而不进取,易变为保守;过分进取而不谨慎,易变为冒进。两者之间权衡利弊,善加把握才能处理得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