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冲刺高三励志语句(高三昨日开学迅速切换)(1)

开学第一天,高三学生终于听到了

老师那声久违的『同学们好!』

一切似乎如常一切却又不一样

排队测温、消杀洗手、错峰就餐……

而他们对这些变化也颇多感慨

感恩、紧张、时不我待、冲刺……

这些特别的记『疫』将助力他们人生不断向『好』

也希望为梦想拼搏的他们一切安『好』

在经历因疫情影响而造成的“最长的寒假”后,昨日,陕西省24.16万名高三年级学生正式开学复课,备战高考。西安市167所中学的5.12万名高三学生也正式回归校园。与其他年级学生和家长“家里呆烦了,想找同学”、“神兽折腾够了,赶紧返校”的心理不同,对于这些即将面临人生中重大考验的毕业班学生和家长来说,早一天开学,心头的焦虑和压力也能早一天得到缓解。

此外,作为高三学生,平时的心思大都用在高考备战上,在这次突然爆发的疫情前,国家的强大、社会的团结、疫情的凶猛、生命的意义,都成为学生们心中思考的主题,过去的这个“超级寒假”,显然也是一次特殊的成人礼,成为一代学生成长中的共同记忆。

那么,面对久违的校园生活和特殊的新学期,学生们第一天表现如何适应吗?学校都做了怎样的准备?一天下来,老师、学生、家长们又有什么样的感触?

>>到校早

西安高新一中

要求7点到校

第一个学生6点20分就来了

3月30日早上6时20分左右,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已经迎来了一名的入校的高三学生,到早上7点入校全部结束。

住校生离开宿舍前宿管人员测温

早上6点多,135名高三年级住校生陆续离开宿舍,离开宿舍前,宿管老师给出门的学生测量体温。按照要求,学校施行住校生封闭管理,学生不能离校,住校期间每天早中晚三次检测体温,并在宿管老师处登记。

6点半左右,学生食堂迎来吃早饭的住校生。食堂已在每个餐桌上标注了餐位,就座的学生需要按照位置坐好,朝向统一,快速就餐。西安高新一中食堂管理员柴建文说,他们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充足的物资,“今天午餐不再像以往学生自选,我们提前搭配好了食物,学生刷卡领餐到就座用餐用时不会超过一分钟。”柴建文说,餐厅分两层,高三11个班分层就餐,且还划分了两个时间段错峰就餐,吃饭时也需要按就餐位错位就座。

华商报记者查看菜谱看到,午餐米饭套餐饭有10种,第一种为鱼香肉丝、五香卤鸡腿、酱香茄条,还包括粗粮一份、时令水果及紫菜蛋花汤,其他种类也是菜品两荤一素,外加一份主食、水果和汤。

校门前交警城管家长一起维持秩序

一大早,高新一中门前的工作人员已经准备好,有交警、城管队员还有帮助维持秩序穿着黄色马甲的家长。早上6时20分,一名高三女生第一个入校,她成了508名高三学生中到校的第一人。此后入校学生不断增多,学生排队并保持1米距离经过测温门热成像测温后进入校园。

据了解,学校启动了高一教室作为备用教室,开学第一课是西安高新一中高三生物备课组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分享的一个网上视频,这个视频是从生物学的专业角度介绍传染病的防治途径和新冠肺炎的致病机理,以及预防措施。

下午放学前,高二年级学生还策划了一个给学长送贺卡的活动,这些贺卡通过教室多媒体系统播放,每名高三学生都收到一名对应高二同学送上的专属贺卡,“如果这段时间有所耽误,请耐心复习,如果未来仍有迷茫,请踏实前进”,“终点近在咫尺,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高考加油”……

高新一中校长王淑芳介绍,“我们要求学生7点到校,估计7点半结束,没想到7点04分学生已全部入校。”王淑芳说,2月10日起,学校就要求外出学生尽快返回西安,尽早居家隔离,高新管委会组织为高三师生进行了核酸检测,今天没有一名学生因为疫情不能到校。 华商报记者 李婧

>>秩序好

西安市八十九中

扫码测温迅速进教室

午饭有烧牛肉

3月30日,西安市第八十九中高三年级复课首日,所有学生统一在学校吃午饭,男生领黑色饭盒,女生领白色饭盒,中午有烧牛肉。

12个班被分为21个班,按两组错峰到校

清晨7点10分,错峰到校的第一批学生陆续进校。该校高三年级共有500多名学生,原有12个班,因疫情防控要求,12个班被分为21个班,按两组错峰到校、上课、就餐、放学。第一组的11个班早上7点10分至7点40分到校。其余的10个班7点50分至8点20分到校。

学校南北两个门均打开,每个门设3个入校通道。每个通道均用黄色线划分成一米长的格子,学生站在格子内排队,确保间隔。每个通道尽头设人脸识别测温仪。进校前,须扫“一码通”、测温并记住自己的温度方可进校。老师们也手持测温枪随时复查。因之前已充分告知学生进校流程,虽是复课首日,但秩序井然,无拥挤。校门到教室的路用红、绿、蓝三色标识出路线,学生该按什么颜色的路线行走,在复课前已告知,同学们都迅速进入教室。

开学第一课:学防疫,懂感恩,全力冲刺

进教室后,每个学生的名字已贴在课桌上,单人单桌,按名入座。教学楼原本一侧四个班的四间教室现在只容纳原一个班的学生,每间教室不到30人。四间教室两个作为上课用,窗户都已打开确保通风。另外两个教室暂时空着,作为中午吃饭的餐厅。体育课不停,但保证操场同时段内只有一个班上课。开学前,校园已请专业消杀公司全面消杀,今后每日分三次对公共区域、教室、餐厅等处消毒。

复课首日,该校通过校园网络直播了开学典礼,学生们在教室看升国旗,唱国歌。开学第一课,就从如何科学预防新冠肺炎开始。之后,老师以抗疫期间的感人瞬间和故事告诉学生懂得感恩,感恩在危险时刻那些“逆行的群体”,感恩生命,感恩时代。

午饭都在学校吃,三个菜有烧牛肉

因疫情防控需要,平日绝大多数走读的学生这段时间的午餐须在学校吃,早晚两餐自理;少部分住校学生的三餐都在校内吃。为此,八十九中对教工食堂进行了重新设计,暂停了老师们的早餐,全力保障学生。在用餐时间前10分钟,每个班的饭会装在专用箱子里送到教室改造的临时餐厅。餐厅也是单人单桌,学生姓名也贴在每个桌子上。

男生和女生的饭盒颜色不同,男生黑色,女生白色,黑色饭盒的量更大些,每个班还会多备五份饭。学校也考虑到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需求。周一到周五,每天三个菜几乎不重样,主食米饭,还有牛奶。昨天是周一,三个菜是烧牛肉块、西红柿炒鸡蛋和双菇青菜。 华商报记者 冯强

>>保安全

唐南中学

就餐时对号入座单人单桌

开学后,校园消杀和食堂就餐是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30日,唐南中学副校长闫广涛介绍了相关情况。

“平日我校食堂能容纳1300名学生同时就餐。高三6个班开学后共有330人返校,统一由校食堂配餐。实行每三个班一拨错峰就餐制。”闫校长说。中午12:00开始,第一拨3个班学生先就餐。每个班排单列纵队、在前后两名老师的带领下按规划路线进入餐厅用餐。在餐厅,学生按照班主任提前排好的顺序号对应桌面上的号码对号入座,每天用餐座位保持不变,实行单人单桌,同向而坐,桌与桌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为提高效率,第一批学生就餐时会在桌面铺上台布,就餐结束,工作人员将剩余餐盒和台布收拾干净后,第2拨学生按照既定路线进入食堂就餐。每餐餐后还有专门的保洁员擦拭桌椅,并喷洒消毒。晚上还要进行1小时的紫外线消毒。”第一拨学生就餐结束后,将由老师带往操场固定区域进行自由活动。“直到第二拨学生全部开始就餐后,第一拨学生再由老师带回教室,最大限度避免班与班间的交叉。”闫校长说。

此外,据介绍,目前唐南中学高三学生午餐全部由食堂提供。“在食谱方面,我们从学生喜好和营养健康两方面入手,保证两荤一素、一汤、一奶、一水果。”一名工作人员说,“下午4:00多还要结合当天的午餐,给学生提供加餐。”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有感触

西安铁一中学

“逆境砥砺着我们的成长

也考验着我们的意志”

3月30日早上7时开始到8时30分,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三学子有序错峰入校。学生入校时,按照工作人员指引,以1米以上间距有序排队,进行喷洒消毒,之后出示“西安市一码通”进行查验。查验合格后进入测温通道,体温正常即可进入教学区。

为保证学生健康安全,学校将原有班级学生分为两个教学班,同学们进入教室后,学校为同学们播放了录制的“校长开学第一讲”,希望同学们珍惜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争取来的复课机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备考,以饱满的状态和扎实的学识,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为了减少学生流动和聚集,午餐采取分餐配送,每个班由学生志愿者将午餐分发到同学手中。当天的午餐有鸡腿、鱼香肉丝、蒜蓉西蓝花、咸菜干和玉米,主食是米饭。就餐地点从食堂改为教室,高三学生刘凯迪说:“宅家两个月,终于吃到学校的饭菜,感觉真香。”刘凯迪还说,开学第一课上校长说到“凡所经历皆为成长”,听后很有感触,“天将降大任”的逆境砥砺着我们的成长,也考验着我们的意志。我们一定会坚定信念,逆行而上,超越自我。” 华商报记者 李婧

>>返校感受

26中高三班主任李老师——

老师:从担心变成了放心

26中高三班主任、数学老师李剑对华商报记者说:“开学第一天后,我从担心变成了放心,感觉还有点欣慰。”

李老师所任教的2个班级是该校高三年级中平均成绩较好的两个班,学生的自觉性较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寒假,开学前我还一直担心,怕孩子们因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一见面激动互相打闹、聊天不停等。但让我惊喜的是,这些都没有发生,在我进入教室时已经有不少学生在教室自主地看书自习。课间休息时,学生都安静地在教室学习,甚至连拉凳子都自觉地动作很轻。孩子们立即无缝切换到高考前的紧张状态,作为班主任的我担心一下子少了许多。”

另一个让李老师更欣慰的是上课之后,“在29日的网课中,我安排今天的课上要讲一套卷子。课堂上同学们精神饱满、状态很好,提问有质量,能看出课下下了功夫学习,这真得让我挺开心的。”李老师说,“这次疫情对于所有高三师生来说都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作为高三任课老师,说实话我很急,上课后也没和学生们寒暄直接切入正题上课,争分夺秒。但看到学生们的状态,我真的很欣慰!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冲刺高考的最后几十天!”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高新一中高三学生——

学生:只是换个地方学习

第一天在校园上课,学生们适应得怎么样?

高新一中的小罗同学告诉华商报记者,今天返回校园觉得挺适应,毕竟高三了,网课学习和校园学习都是一样的,紧张程度也一样。“感觉只是换了个地方学习,没觉得有什么变化。”小罗家离学校步行10分钟左右就到,早上6点40分,她就进了学校,“今天的午餐在餐厅吃的,以前是自助餐,今天是好几种配好的套餐,以前一个圆桌坐10人,今天必须按照就餐位入座。”小罗说,中午休息的时候,她在另外一个备用教室趴了一会。“课间跑操我跑得有点喘,中午吃完饭回教室时老师还让我去外面转两圈再回教室,多锻炼。”小罗说,老师们都很认真,不仅关注大家的学业,还关注同学们心理和身体状态,不断帮同学适应校园生活,“英语老师为了让大家放松还给每个人发了小零食。下午班会上播放了一个PPT,内容是高二的学弟学妹发来贺卡,都是在给同学们加油打气,我们觉得很感动,开学复课了能再次走进校园,一定是很多人在默默支持着自己。”

而就读于西安市三中的小李同学下课回到家后,决定先睡一小会,再开始学习。李先生说,儿子告诉他,孩子们一个班用了三个教室,上课用一个教室,中午吃饭和休息时,全班学生分到另外两个教室,之前上课的教室进行通风。因为不是在校园系统学习,李先生发现小李的成绩有些退步,“以前考试他能在年级120名到130名,网课期间的几次考试他的成绩有时150名,有时180名。虽然还是同一个档次,但开学复课后必须得加紧赶上。” 华商报记者 李婧 摄影 邓小卫 强军 刘渭林 张杰

,